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安全动态 > 安全质量快报 > 正文
中药材成山旮旯人 “甜蜜事业”
眼下,贵州德江县迎来了天麻收获的季节,家住高山镇鸟溪村的种植户田茂朝,早已按捺不住。因为等到采摘完毕,他就打算买入一辆小轿车,和现在手上的摩托车“各司其职”:轿车进城、摩托进山。  
  记者走进村民田茂朝的家,他穿着雨靴,准备进山看管天麻。“今年10万元的‘天麻钱’就要到手了,每天必须进山检查,害怕野猪破坏。”他话语中掩不住将迎丰收的激动和喜悦。
 
  德江有着“中国天麻之乡”的称号,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天麻品质优良,市场走俏。经过40多年发展,天麻产业闻名遐迩。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科技投入,野生天麻驯化为家种。加上贵州坚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势产业,德江天麻更是发展喜人。
 
  德江县高山镇阡丰村村民冉启华和天麻已经打了40年交道。去年,他种了300平方米天麻,一年下来收入6万元。近年随着天麻基地、合作社逐步兴起,他每年又增加了两三万元“打工收入”。
 
  村民肖永培一家依靠种植天麻,培养了两个大学生。“以前是点煤油灯过日子,穷到何种程度,想都不敢想。想用玉米将肚子填饱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供养出大学生。”他说。
 
  过去的高山镇阡丰村,交通极为不便,人们赶集只能靠步行,并且还要带着手电筒。以前,人们都说“要想富住低处”,现在不一样了,人们都向往高山,“要想富住高处”。
 
  在鸟溪村,茂盛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4个村发展,今年解决了100多村民就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田茂举介绍,目前正在建加工厂,今后打算延长产业链。过去,外出务工的人们一年到头能结余千把元钱。如今,德江依托天麻建起10家专业合作社,6家加工企业,当了几十年的“千元户”摇身成了“万元户”。
 
  通过项目扶持、园区带动,贵州中药材产业很好地发挥了脱贫效应。到2015年,中药材种植覆盖农户达到16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超65万人,带动100多万农民参与发展实现增收。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石漠化较为严重,不少地方岩石裸露,难以发展种植。“满山石旮旯,缺水少泥巴;只见姑娘嫁出去,不见媳妇来安家”,这首广为流传的民谣,是过去黔西南义龙实验区德卧镇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山旮旯人生活一天一个样。德卧镇大水井村村民陈洪告诉记者,上述民谣如今正在被另一首民谣所取代:“石旮旯种金银花,一家老小全靠它;又好看来又找钱,金银花变金娃娃。”陈洪今年发展了15亩金银花,每亩产600斤,平均10斤晒成3斤半成品,半成品单价10元。
 
  当地村民符治和将金银花和石斛进行套种,发展500余亩,带动20多户村民致富。“发展中药材解决了不少村民就业,男工每天80元工资,女工70元。”他说。
 
  中药材产业让贵州部分山区群众有了“甜蜜事业”。据记者了解,贵州计划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年产量达到280万吨,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关键字:中国,铜仁,德江县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371-61311617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