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安全动态 > 安全质量快报 > 正文
银川一居民家天然气泄漏,2人中毒,9户居民紧急疏散!
2021-04-23 11:00:16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安全网 质量网 论文网 资讯网

   4月21日凌晨,有人报警称:银川新安家园小区一住户家中发生天然气泄漏。



经医生诊断,是一氧化碳中毒。  据孙女士介绍,4月20日19时许,她的父母吃完饭后出现头晕、恶心、冒虚汗、呕吐的症状,当时以为是食物中毒,家人急忙把两位老人送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
  孙女士和家人赶紧打119和110报警,又通知了哈纳斯公司。 


当天1时30分,满春站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通过哈纳斯工作人员了解到,3单元702室从门缝探测天然气浓度过高,不能贸然开门。  4月21日凌晨1时22分,银川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调派满春站4车21人赶赴现场处置。 
  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联合民警、物业、电工到场,切断整栋楼气源、电源,对发生天然气泄漏的房间对面及上下三层共9户居民进行了疏散。
  2时15分,消防救援人员准备对702室开门,同时利用室内消火栓架设一支水枪掩护,对泄漏气体进行稀释。
  2时28分,702室内门窗全部开启,未发生危险。
  2时59分,经哈纳斯工作人员再次探测,整个区域空气质量恢复正常,确认无危险后,消防救援人员对现场进行移交返回。 
  目前,孙女士的父母已脱离危险,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如何判断燃气是否泄漏?
  发现燃气泄漏该怎么办?
  快来了解一下!
  如何判断燃气是否泄漏?
  1 闻——用鼻子闻
  一般民用供气,都对燃气进行加臭(乙硫醇)处理,使燃气带有类似臭鸡蛋的气味,这样易于被发现泄漏。所以一旦察觉到家中有类似的异味,就有可能是燃气泄漏。
  2 看——看燃气表
  在完全不用气的情况下,查看气表的末位红框内数字是否走动,如走动可判断为气表阀门后有泄漏(如气表、灶具和热水器连接气表之间的胶管、接口等地方)。
  3  涂——喷涂肥皂水
  肥皂或洗衣粉用水调成皂液,依次涂抹在燃气管、燃气表胶管、旋塞开关处等容易漏气的地方,以检查燃气是否发生泄漏。皂液如遇燃气泄漏,就会被漏出的燃气吹出泡沫。当看到泡沫产生,并不断增多,则表明该部分发生了漏气。对于极微小漏点可能无法观察到,要以专业检测工具检测结果为准。


    发现燃气泄漏该怎么办?  (网络图)

  立即通风
  关闭阀门,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查明原因;对泄漏处进行及时维修,避免发生恶性事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情急之下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而忽略了排气扇也是通电的。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
  不要开关任何电器
  各种电器开关、插头与插座的插接都会产生火花,室内泄漏的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引起爆炸,因此应立即到室外电闸处切断电源。
  不要在室内穿脱衣服
  穿脱衣服会产生静电,特别是混纺、尼龙织物,静电也会引爆空气中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
  不要使用电话、手机
  通电时话机内部有可能产生微小火花,也会引起爆炸,应远离现场之后才能打电话求助。
  发现有人燃气中毒怎么办?
  一旦发现有人燃气中毒,应立即打开房间所有门窗,关闭燃气器具开关,离开房间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重症者由他人将其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同时尽快呼叫120急救,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条件允许最好到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治疗。
  平时使用燃气还要注意这些
  家庭配置液化气钢瓶、灶具、减压阀、燃气软管等,必须购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
  使用燃气时要有人看管,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火焰或被风吹灭火焰,引起燃气泄漏而发生事故。
  燃气灶具连接胶管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冬季胶管容易硬化、老化、龟裂,若无管卡固定极易发生脱落导致漏气。同时,胶管长度不应超过2米,建议用户使用更安全、可靠的金属波纹管。


液化气钢瓶使用时应注意,要直立使用钢瓶,且避免受猛烈震动,不能在阳光下暴晒,钢瓶上不可放置物品。  (网络图)
  如果长时间使用燃气,易使室内氧气不足,用户应及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液化气使用后,应及时关闭灶具开关和液化气阀门。
  要经常检查连接灶具的胶管、接头,发现胶管老化松动应立即更换;超过使用年限的燃气器具应及时更新。


关键字:天然气,能源工业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371-61311617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