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试论喀什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开发

摘要:喀什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对喀什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以维吾尔族民俗风情为主基调,以丝路文物古迹、平原沙漠为辅的旅游主题,对喀什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以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应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论文关键词:喀什,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1.1喀什民俗概况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喀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存有众多的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古墓葬、古建筑,显示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因其处于沙漠的绿洲之中,自然景观亦颇具特色,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观和独特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闻名遐迩的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班超纪念公园、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叶尔羌汗国遗址、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墓、高台民居、莫尔佛塔、唐王城、石头城等历史遗址,是追寻西域历史文化变迁的好去处。还有喀什的民族风味小吃,维吾尔族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以及古尔邦节,肉孜节等独特的风俗人情,更是道速闻名,这些为发展喀什的旅游事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而,人们常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
  1.2喀什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思考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
  丝绸之路的开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喀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喀什是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
  灿烂的民俗文化。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主要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这里的绝大多数民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这里是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方。所以这里最能体现维吾尔民俗风情和伊斯兰宗教文化,最具有代表性。针对喀什地区的民族特色,可以对广阔的国际、国内旅游者作这样的形象定位:丝绸之路上最具维吾尔风情的旅游名城。
  2 喀什维吾尔族民俗概况
  2.1维吾尔族简介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维吾尔族祖先是骑马游牧民族。汉代时,匈奴在亚洲部高原上十分活跃。后来,阿尔泰语族的游牧帝国与匈奴的抗争连年不断,唐天宝三年在突厥的北方过着游牧生活的铁勒部族的一支回纥(即维吾尔族)取代东突厥,在蒙古北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起了游牧国家。此后,维吾尔族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深。
  2.2维吾尔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民俗
  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从西亚各地到乌鲁木齐,喀什的街头都能见到这种食品。羊肉串看上去像是来自西方,但实际上是土耳其民族固有的食品。与羊肉串不同,谷类、粉食类食品中的用小麦粉和杂谷粉烤制的饼状的馕,可以看作是从西方传入的近中东类型的饮食文化。
  喀什的风味小吃,是中国食苑中一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奇葩。喀什的风味小吃做工精细,古朴无华,主副兼备,营养丰富,经济实惠,食用方便。特别是独具一格的烤全羊、烤羊肉串、馕坑烤肉、烤包子、抓饭、拉面、油塔子、馕、馓子、曲曲、 烤鱼、灌面肺和灌米肠等,声誉斐然,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和赞赏。除此之外,还有如羊肚、羊心、羊肝、羊头、羊蹄等,喷香可口。这些都是维吾尔饮食文化中的佳品。
  2.3维吾尔族民俗为喀什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吾尔族的娱乐活动也可以打造一项旅游项目,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为了放松心情,体验不同寻常的生活,那么让游客也融入到其中,这样游客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参与比观看更能推广传播一种文化,更能让人们刻骨铭心,而新疆正因为是一个民族文化集聚地,除了饮食、节庆、服饰、习俗之外,灿烂的艺术文化也是旅游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他就是民族旅游文化的灵魂,没有了艺术文化民族旅游如同一个空的躯壳,乏而无味。
  3 喀什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喀什维吾尔民俗族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来喀什旅游在新疆旅游市场的比重逐渐下降,除区位,交通因素影响外,究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供给的严重不足。表现在旅游产品的数量上,依然几十年如一日维持几个传统景点格局,被戏称“三个麻扎(陵墓),两个巴扎(集市)”。总之,支持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要把喀什打造为最具维吾尔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必须站在国际旅游目的地高度和喀什独特旅游资源基础上重新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3.2喀什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旅游能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会冲击旅游地传统文化。对于喀什维吾尔族民俗旅游资源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
  其次还有过度开发会造成民俗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者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与旅游者的数量有关,当旅游地游客接待量超过当地生态容量时,客源地文化会严重冲击当地传统文化。
  再次,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利益。当地居民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民族文化旅游真正的拥有者。同时他们也要承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物价上升、交通拥挤、犯罪率上升、游客不正当行为对当地风俗的误解和嘲笑冒犯等。
  4 喀什维吾尔族民俗旅游开发的前景及建议
  4.1构筑旅游产品体系 完善旅游服务系统
  这个产品体系应该在自然环境与文化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包含喀什以思路为主线的历史文化要素,以维吾尔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要求,以特色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吸引物要素。同时考虑,19世纪以来喀什噶尔在国际性的中亚探险、考古、科学考察中所形成的重要传统地位以及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艺术和喀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影响。
  4.2建喀什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战略
  为了发挥喀什作为丝路名城和西域民俗风情文化的资源优势,以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力为主推力,着力打造以民俗风情旅游为主题、以特色自然风光旅游为次主题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加快旅游市场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过度及转型,巩固旅游作业为喀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提升其在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旅游城市地位。计划到2022年,事先将喀什建设成为最具维吾尔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和新疆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根据喀什旅游面对的特殊市场、遥远区位、现有经济实力和所占面积、资源分布、生态系统,必须实事求是地选择可行的科学发展战略,以求在短期内旅游发展的突破,并实现既定的宏伟目标。
  4.3将喀什建成为最具维吾尔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
  喀什的历史辉煌与丝绸之路的开辟繁荣不可分割,作为总括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西域重镇,融入丝绸之路旅游区的开发,对于喀什建设为新疆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定位,指喀什在未来的国际旅游市场上应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国际旅游接待总人数在中国接待国际游客的市场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国国际旅游线路组织中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具有国际水准服务接待质量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参考文献
(1)刘张明、周轩, 南疆基地 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
(2)喀什地区文化体育局,喀什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3)贾长宽,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民族出版社,2010.
(4)新疆玩全攻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雷振扬,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
(6)司律,伊斯兰文化和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石河子大学出版社,2008.
(7)司正家、马海霞,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8)李晓霞,中国新疆多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9)金毅,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

关键字:社会科学,内蒙古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