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充分说明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的金融环境与中小企业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对淮阴区的88家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利用数据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小额贷款公司在建立自己客户群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论文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的中坚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和所在行业的限制,融资难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加之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可谓难上加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充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据此提出结论和建议,以促使小额贷款公司能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二、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金融环境现状及企业基本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及金融环境
截至2008年底,淮阴区域面积1264平方公里,现辖21个乡镇和江苏省淮阴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区,全区共90万人。
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1.81亿元,增长22.7%;财政总收入达到13.6亿元、增长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7亿元、增长44.3%。2009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8.52亿元和5.28亿元,分别增长24.32%和25.65%。2008年,淮阴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7亿元,比上年增长44.3%。财政总支出15.63亿元,增长27.5%。一般预算支出13.34亿元,增长23.5%;基金预算支出2.3亿元,增长57.13%。
2008年,淮阴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63.44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6.5亿元,分别增长28.6%和32.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0.0亿元,销售收入175.34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34.1%和39.4%。
淮阴区目前拥有9家金融机构,共设54个网点(详见表1)截止到2008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为73.19亿元,同比增长29.77%;各项贷款余额为48.56亿元,同比增长15.70%;农业贷款余额为9.13亿元近年来,淮阴区金融业稳健发展,呈现出存贷两旺、走势良好的局面。
表1 淮阴区金融机构分布(2008年)
|
农发行 |
工行 |
农行 |
中行 |
建行 |
江苏银行 |
邮储银行 |
农信社 |
小贷公司 |
|
1 |
3 |
6 |
1 |
3 |
3 |
7 |
30 |
1 |
注:数据来自于江苏省金融办统计数据;单位:家。
(二)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底,淮阴区建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1家。区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支出1.34亿元,同比增长47.1%。淮阴区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信电视等。
近年来,淮阴区以省级淮阴经济开发区、工业新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为承载,引进各类企业1000余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淮阴经济开发区形成了钢铁和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太阳能热水器等三大特色产业,双汇食品、桑乐太阳能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园内拥有淮安第一个销售超10亿元的县区企业-振达钢管公司、淮安首家境外上市公司——万邦香料公司、淮安首家“中国名牌”企业——辉煌太阳能公司。工业新区依托丰富的地下岩盐资源,重点打造盐硝百亿元级产业,现已有南风元明粉等10余家企业入驻。总的来说,淮阴区工业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只有3个。规模以上企业有143个,其中制造业有136个。
三、淮阴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样本说明
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的143家中小企业为调查对象,调研时间2010年8月17日至22日,采取随机抽样法,兼顾产业、规模、融资情况差异,最终得到了88家企业(含8个个体工商户)的有效数据,其中工业园区企业40家,小额贷款公司客户企业22家,农信社客户企业18家。调查对象为企业家或财务负责人。
(二)样本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融资需求旺盛,但限制瓶颈多
淮阴区共有143家中小企业,笔者实地走访调查了其中的88家,统计数据现实这其中2008年以来需要贷款的企业有71家,其中的66家曾经向正规银行申请贷款,得到了正规银行的贷款的有58家,但是,这58家企业中仅有16家企业获得了所申请的全部数额贷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仅有19.2%的中小企业能通过正规银行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现行的理论来说,可以将其概况为“自然融资屏障”理论。1931年,McMillan在一份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当企业需要的外源资本的规模低于25万英镑时,很难在资本市场融得资金,这个融资缺口形成了中小企业的“自然融资屏障”。形成“自然融资屏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少,商业信誉不高,银行信用缺失,信息交流不充分,从银行通过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进行间接融资的机会大大减少;基于同样的原因,加之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有限,管理不甚规范,存活时间较短,获得风险投资、债权投资、公开市场融资等直接融资的可能性更小,使得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问题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比于一般的中小企业而言,农村中小企业还面临着更大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季节性特点明显,其生产经营的风险更大,经营规范程度较差,信息不对称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缺乏对冲风险的市场和机制,农村中小企业一旦经营失败,将面临破产和倒闭的风险。显然,上述经营特征决定了在传统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村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
2.融资渠道较单一,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
从笔者调查的中小企业的数据显示,在没有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小企业是通过国有银行和农信社进行融资的,而有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后(笔者调查的淮阴区在2008年8月28日成立)则集中在国有银行、农信社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如表2。
表2: 2008-2009年,企业资金投入的来源(单位:家)
|
|
2008年 |
2009年 |
|
企业自有资金 |
8 |
10 |
|
国有商业银行 |
14 |
15 |
|
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 |
3 |
8 |
|
农信社 |
14 |
21 |
|
小额贷款公司 |
1 |
20 |
|
亲戚朋友借款 |
7 |
9 |
|
商业信用(应付账款) |
1 |
6 |
|
其他 |
7 |
7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2008年8月成立的了小额贷款公司以后,2008年只有2%的业务比例,但是2009年就增加到22%,可以说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小额贷款公司具有申请简便、审批效率高、贷款方式灵活等特点很好的解决了上文提到的“自然融资屏障”,突破制约中小企业资金问题的瓶颈。
3.市场竞争激烈,缺乏特定客户群
同时笔者在统计数据时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机构中,体现在小额贷款公司上的不足之处,结合2009年在农信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数量来看,在农信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1家和20家,但是这其中有10家之多为相同的企业。如表3。
表3:同时在小额贷款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的企业重合个数(单位:家)
|
自有资金 |
国有银行 |
一般股份银行 |
农信社 |
|
3 |
2 |
3 |
10 |
从上表可以看出,小额贷款公司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同时还存在缺陷,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特色的客户群体,即还没有形成自己客户群体的特点,目前客户群与农信社的客户群难以区分,与农信社的客户交集过多,说明小额贷款公司还处在和农信社抢客户的初级阶段,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还有待提高,加强自身的特点,形成具体特色小额贷款公司客户群体。
(三)原因分析
1.整个农村金融市场垄断程度高。
农村地区存在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问题等严重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额市场占据着垄断地位,正是因为这样的垄断地位才造成了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难以撼动其固有的客户群体。
2.小贷公司尚处初步发展阶段,金融抑制导致资金的不合理流动
小额贷款公司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力量薄弱,相比于商业银行,其制度体制尚不完善,仍面临资金来源的束缚。加之金融抑制的存在,在政府规定的低利率水平下,资金很难通过统一的金融市场来流通,得到资金的往往是国有商业银行和有关政策银行,小贷公司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造成资金使用效益下降。
3.中小企业本身存在很多限制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本身经济实力有限,自有资金缺乏,后续资金难以保障,流动负债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占很小部分。因此导致其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力低,存活时间短。具体而言,其一,企业在公司管理,包括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其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可抵押资产少,规模小,信息不透明。其二,其市场占有率较低,由于本身的资金有限,导致其难以和大规模企业竞争。其三,对市场的定位存在问题。虽然大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从整个市场而言,有很多市场离不开中小企业,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市场的把握不够,分析不足,信息渠道不够充分,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
四、政策建议
1.应大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在当下的金融市场的形式下,应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这将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针对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成本高,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特点,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有明显的地方政府主导特征和准入门槛高的情况,各地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实际的金融市场情况,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并且给予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2.制定差别性的政策
从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角度来讲,首先,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最初的设立就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以从其自身出发就应当制定不同于一般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在试点阶段的政策优于一般商业银行,但从实地的调研结果来看,尚不能凸显小额贷款公司的差别性作用,因此,需要重新制定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优惠政策,以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其次,应当制定差异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小额贷款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开展与大企业完全差异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在重新研究中小企业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改善风险管理技术。可以组建专门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团队,重点把握中小企业市场,与大企业相区别,将资产抵押与个人担保作为风险控制重点。为中小企业定制适合其发展需要的贷款政策。最后,应当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通过增加中小企业担保渠道的方式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3.强化企业自身建设
对于中小企业自身,正是由于其存在规模小,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低,无法获得充分的抵押担保的特点,才使其无法充分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融资。而银行以及小贷公司在面对盈利和风险控制方面,更加重视后者,因为风险控制是前提,这也就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小企业还是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改善经营状况,增加效益,壮大自身的实力。具体的说,首先要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企业框架,完善企业制度,并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市场战略,确定主要销售的产品和市场,集中销售。其次,合理分配资金,对于销量好的产品,应当多投入资金生产,而对于滞销产品和效益不好的产品和项目就应当回收资金,节约成本。最后,要充分的关注政府政策和金融市场,把握政府导向,熟知市场规律,力图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由于“自然融资屏障”的存在,中小企业单纯靠通过现有的正规银行进行融资无法突破资金短缺的瓶颈,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对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着很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发展的因素,其制度不够完善,资金来源有限,市场力量薄弱,政府还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亦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一同促进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何长见、何毅:《中国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性障碍与制度创新》,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年8月
[2]肖兰华、杨刚强:《不对称信息下农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配给问题及对策研究》,财贸经济,2008年第7期
[3]徐淑芳,王洁,《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第27 卷,第4 期,2010 年7 月
[4]冉赤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解决措施》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月
投稿请编辑查收:
下一篇:探析外资“撤离”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