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浅析东北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态势_东北亚一体化
2016-04-14 13:31:59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台湾论文网 台湾资讯网

论文摘要:刚走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阴影,又经历2008年的金融风暴,东北亚这块充满活力的地域,也随着世界经济的浪潮变幻其经济格局。进入21世纪,东北亚各国的经济产生了什么变化,稳中有变的中、日、韩、俄四国的对外贸易数据,揭示了东北亚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态势,分析了各国主要对外贸易产品进出口状况,以及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不稳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上升、贸易结构不合理、美元持续疲软等挑战。针对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存在的内耗严重、壁垒过多、缺乏沟通机制等问题,提出及时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并以钻石图、六合图、阴阳鱼图表达了亚洲区域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状态。
论文关键词:东北亚,国际贸易,东北亚一体化
  一、东北亚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变幻加速。上个世纪末的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平复,2008年的金融风暴风波又起。东北亚也在世界经济浪潮中改变着经济格局。本文将以东亚几个主要国家的对外贸易数据,分析东亚地区国际经济态势。
  (一)在世界经济浪潮中随波逐流的俄罗斯
  进入21世纪,在普京政府领导下的俄罗斯,终于摆脱了“休克”转轨的阴霾,乘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之势,对外贸易额一路攀升(表1所示)。2008年,受西方油价炒作影响,俄罗斯对外贸易额高达6231.4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3675.73亿美元,进口额达到2555.74亿美元,顺差达到1119.99亿美元。
  表1俄罗斯对外贸易年度表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总额

同比%

出口

同比%

进口

同比%

差额

2001

104832

-10.8

68416

-22.0

36416

22.4

31999

2002

116237

10.9

75484

10.3

40754

11.9

34730

2003

146157

25.7

95611

26.7

50546

24.0

45065

2004

205052

40.3

136926

43.2

68125

34.8

68801

2005

276398

34.8

184916

35.0

91481

34.3

93435

2006

354674

28.3

226524

22.5

128151

40.1

98373

2007

469343

32.3

279724

23.5

189619

48.0

90104

2008

623147

32.8

367573

31.4

255574

38.4

111999

2009

389142

-37.6

233936

-36.4

155206

-39.3

78730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
  摇摆于欧亚之间的俄罗斯,其对外贸易如同世界经济的风向标。2009年深受金融风暴摧残结果立刻显现。2009年俄罗斯贸易总额直落到3891.42亿美元,同比降幅达到37.6%,尤其是进口额,降至1552.06亿美元,降幅达39.3%,据东北亚之首。
  表2韩国对外贸易年度表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总额

同比%

出口

同比%

进口

同比%

差额

2001

291537

-12.4

150439

-12.7

141098

-12.1

9341

2002

314597

7.9

162471

8.0

152126

7.8

10344

2003

372644

18.5

193817

19.3

178827

17.6

14991

2004

478307

28.4

253845

31.0

224463

25.5

29382

2005

545657

14.1

284419

12.0

261238

16.4

23180

2006

634847

16.3

325465

14.4

309383

18.4

16082

2007

727780

14.6

371327

14.1

356453

15.2

14874

2008

857282

17.7

422007

13.6

435275

22.0

-13267

2009

868618

-19.9

363534

-13.9

323085

-25.8

40449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
  (二)谨小慎微的韩国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将曾是亚洲“四小龙”的韩国经济打入谷底。进入21世纪,走向经济复苏的韩国,不断高速经济运营模式,将对外贸易的方向转向了亚洲、转向了中国。整体的对外贸易也在稳步提升(如表2所示)。
  虽说谨小慎微,但是由于韩国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外向型经济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对世界经济动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韩国经济几乎完全崩溃。2008年韩国GDP为9291亿美元,跌至世界第15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韩国经济前景看淡的主要原因是外国对韩国商品需求暴跌,韩国出口下降速度超过预期。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出口同比大幅度下滑,跌幅创历史纪录。韩国就业市场也不乐观。从2008年12月开始,由于大量韩国公司担心经济会迅速恶化而大规模裁员,韩国失业率达到两位数。韩国近期经常项目逆差不断扩大,外汇形势严重恶化,信贷困难愈演愈烈。由此,韩国汇率急剧贬值,民众实际购买力严重缩水,民间消费下滑日趋严重。
  (三)滞缓的日本经济
  由表3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东北亚经济发展趋前的四个国家中,日本对外贸易的增幅是最为低缓的。
  日本经济自1960年到1980年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被誉为奇迹:1960年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出现平均10%的增长;1970年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则为平均4%的增长。而从1990年开始,日本经济趋于不景气,主要是由于1980年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日圆不断升值下,泡沫经济瓦解。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来日本的景气一直扩大,创下了战后最长的景气复苏期纪录,不少企业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2007年之后,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日本经济处境艰难。到2008年9月,经济危机到来,日本的经济也陷入了连续2个季度的负增长。2009年日本的进口贸易降幅达27.8%,出口降幅达到25.8%。
  表3日本对外贸易年度表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总额

同比%

出口

同比%

进口

同比%

差额

2001

752482

-12.4

403247

-15.8

349235

-8.0

54012

2002

755121

0.4

417165

3.5

337957

-3.2

79208

2003

855274

13.3

471913

13.1

383361

13.4

88551

2004

1021853

19.5

566191

20.0

455661

18.9

110530

2005

1111471

8.8

595269

5.1

516202

13.3

79068

2006

1225224

10.2

646441

8.6

578783

12.1

67658

2007

1336199

9.1

714126

10.5

622072

7.5

92054

2008

1544125

15.6

782242

9.5

761883

22.5

20359

2009

1131098

-26.8

580591

-25.8

550507

-27.8

30084

资料来源:商务部综合司
  二、东北亚主要国家货物贸易势态分析
  (一)俄罗斯的货物贸易
  1.2010年1-3月俄罗斯货物贸易概况
  2010年以来,俄罗斯货物贸易迅速回升。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1-3月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1156.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54.7%。其中,出口总额777.7亿美元,增长82.7%;进口总额378.7亿美元,增长17.7%;顺差399.1亿美元,增长283.5%。
  分国别(地区)看,1-3月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6.3%、8.8%、6.3%、6.0%和5.8%,为126.6亿美元、68.3亿美元、49.0亿美元、46.3亿美元和45.1亿美元,分别增长98.2%、78.4%、57.8%、145.7%和162.6%;自中国、德国、乌克兰、法国和美国的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7.5%、10.7%、6.5%、4.4%和4.2%,为66.4亿美元、40.4亿美元、24.7亿美元、16.8亿美元和16.1亿美元,除从美国进口减少10.4%以外,其他四国分别增长42.4%、3.0%、47.5%和10.3%。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芬兰和波兰,顺差分别为119.0亿美元、52.3亿美元、37.0亿美元、23.1亿美元和22.0亿美元,分别增长104.8%、113.0%、274.5%、90.8%和427.2%;逆差主要来自中国、巴西和厄瓜多尔等,分别为17.4亿美元、4.6亿美元和2.4亿美元,其中对巴西逆差减少0.2%,而对中国和厄瓜多尔的逆差分别增长11.6%和22.8%。
  分商品看,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1-3月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3.5%、11.2%和4.5%,为571.2亿美元、86.8亿美元和35.1亿美元,增长121.5%、20.4%和35.3%。在其他出口商品中,塑料橡胶、动物产品和皮革箱包的出口额有显著增长,分别增长106.5%、57.4%和189.6%。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是俄罗斯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1-3月这三类商品进口额分别为101.7亿美元、50.4亿美元和39.5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分别增长14.0%和33.1%,但运输设备减少12.4%。另外,食品饮料、塑料橡胶、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塑料橡胶、矿产品和陶瓷玻璃的进口额有显著增长,增幅分别为39.0%、42.3%、91.6%和36.5%。
  2..2010年1-3月中俄双边贸易概况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10年1-3月中俄双边贸易额为115.5亿美元,增长48.5%。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49.0亿美元,增长82.7%;自中国进口66.4亿美元,增长42.4%;俄方逆差17.4亿美元,增长11.6%,中国为俄罗斯第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矿产品、木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1-3月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4.2%,分别为27.4亿美元、4.8亿美元和4.2亿美元,分别增长98.6%、9.0%和18.8%。另外,1-3月,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动物产品、机电产品、食品饮料和纺织品及原料都有大幅增长,分别增长150.9%、191.9%、107.5%和319.6%。
  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鞋靴等轻工产品和纺织品及原料,1-3月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占俄罗斯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4.2%,分别为28.8亿美元、6.9亿美元和6.9亿美元,增长64.6%、33.0%和0.1%,这些产品在俄罗斯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28.4%、72.8%和41.3%的份额。另外,俄罗斯自中国进口其他产品普遍增长较快,其中化工产品的进口额增长最快,为85.6%,惟矿产品的进口额下降8.2%。
  (二)韩国的货物贸易
  1.2010年1-3月韩国货物贸易概况
  据韩国海关统计,2010年1-3月韩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99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6.8%。其中,出口1013.6亿美元,增长36.2%;进口980.8亿美元,增长37.3%。贸易顺差32.7亿美元,增长8.9%。
  分国别(地区)看,1-3月中国、美国和日本是韩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出口额分别为265.8亿美元、105.4亿美元和59.9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6.2%、10.4%和5.9%,增长61.1%、26.9%和29.4%。在前15大出口贸易伙伴中,韩国对中国台湾省和巴西的出口增幅最大,分别为99.7%和121.4%。中国、日本和美国同时也是韩国进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1-3月进口额为153.2亿美元、148.5亿美元和93.1亿美元,增长25.1%、39.9%和63%,占韩国进口总额的15.6%、15.1%和9.5%。韩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日本、中东的一些产油国家和澳大利亚,由于原油价格上扬,韩国与产油国的贸易逆差出现较大增长。韩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中国、中国香港和墨西哥,1-3月顺差额分别为112.6亿美元、52.5亿美元和16.8亿美元。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韩国的主要出口商品,1-3月出口额分别为358.3亿美元、214亿美元和85.5亿美元,增长39%、24%和26.5%,占韩国出口总额的35.4%、21.1%和8.4%。贵金属及制品是所有出口商品类别中唯一出现下降的商品,下降3.6%。矿产品、机电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是韩国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1-3月进口额为331.1亿美元、252.3亿美元和108.2亿美元,占韩国进口总额的33.8%、25.7%和11%,增长34.4%、35%和36.8%。
  2.2010年1-3月中韩双边贸易概况
  据韩国海关统计,2010年1-3月中韩双边贸易额为419亿美元,增长45.8%。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265.8亿美元,增长61.1%;自中国进口153.2亿美元,增长25.1%。韩方贸易顺差112.6亿美元,增长164.6%。中国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机电产品、光学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是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1-3月出口额分别为107亿美元、46.7亿美元和29.2亿美元,增长66.4%、84.3%和49.3%,合计占韩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8.9%。除鞋靴伞的出口出现9%的下降外,1-3月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其余商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韩国自中国进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1-3月进口额为66.5亿美元、24.6亿美元和10.9亿美元,增长27.6%、3.8%和49.1%,占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3.4%、16%和7.1%。1-3月,韩国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和植物产品分别下降4.1%和13.7%,其余商品进口均出现正增长。在韩国的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中国的产品继续保持优势。在这些产品上,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美国、意大利和越南等国家。
  (三)日本的货物贸易
  1.2010年1-3月日本货物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1-3月日本货物贸易进出口33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4.9%。其中,出口1768.7亿美元,增长48.2%;进口1585.3亿美元,增长22.5%;顺差183.5亿美元,下降282.8%。
  分国别(地区)看,1-3月,中国、美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为329.4亿美元、265.9亿美元和148.1亿美元,增长62.2%、39%和48.8%,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6%、15%和8.4%。在日本前15大出口贸易伙伴中,日本对亚洲的出口呈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对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增幅接近50%,对中国台湾省、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增幅在80%以上。在日本的进口排名中,居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和沙特阿拉伯,1-3月进口额分别为330.7亿美元、159.1亿美元和92.6亿美元,其中,增长17%、9.3%和64.2%,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0.9%、10%和5.8%。尽管原油进口数量同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原油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77.9%,导致日本从主要产油国的进口大幅增长。自2009年2季度起,日本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2010年1-3月,日本贸易顺差额为183.5亿美元,美国、中国香港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顺差来源国,分别为106.8亿美元、89.1亿美元和86.3亿美元。日本的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产油国和澳大利亚,1-3月与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与主要产油国的贸易逆差大幅增加。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商品,1-3月出口额为622.2亿美元、428.2亿美元和162.2亿美元,增长42.1%、64.2%和34.4%,占日本出口总额的35.2%、24.2%和9.2%。1-3月,日本所有的大类出口商品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塑料橡胶和陶瓷玻璃的涨幅最大,超过70%。矿产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是日本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1-3月进口额为548.1亿美元、319.1亿美元和128亿美元,增长34.4%、28.4%和24.8%,占日本进口总额的34.6%%、20.1%和8.1%。除纺织品及原料的进口出现5%的轻微下滑外,其他在大类进口商品的进口均实现正增长。
  2.2010年1-3月中日双边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1-3月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660.1亿美元,增长35.9%。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329.4亿美元,增长62.2%;自中国进口330.7亿美元,增长17%。日方贸易逆差1.3亿美元,下降98.4%。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1-3月,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出口额分别为138亿美元、41.8亿美元和36.2亿美元,增长58.3%、28.6%%和171.3%,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1.9%、12.7%和11%。在所有出口商品中,运输设备和陶瓷玻璃出口增幅最大,超过100%。
  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1-3月进口额分别为141.3亿美元、53.9亿美元和20.1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及原料下降7.2%外,其余两类商品增长34.6%和3.5%,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2.7%、16.3%和6.1%。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这些产品在日本同类商品进口市场上的占有率均在50%以上,1-3月日本自中国进口的这些商品逆势上扬,均有小幅增长。在这些产品上,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亚洲国家(如越南、泰国、中国台湾省)以及意大利、美国等。
  三、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显有发展,贸易外部环境不断恶化,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陷入低谷。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到2009年第三季度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呈现复苏迹象。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3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同2008年相比下降16%,进口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而且在进口方面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贸易对象已达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导致外需萎缩的大背景下,由于各级政府和进出口企业认真应对,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从2002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经历了七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6%,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与此同时,结构不优化、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旧突出,同时出现了贸易顺差急剧扩大、摩擦迅速增加、与宏观经济不协调、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吃紧等一系列新矛盾。进入2010年,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国家支持外贸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外贸恢复增长的前景可以期待。但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第一,经济环境不稳定。09年中国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并实现了8.7%增长,今年温总理在两会期间也预测今年中国经济能实现8%的增长,国内形势还是相当乐观。据IMF预测,2010年主要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将出现显著回升,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但是在后危机时代的今天,国际货币体制和信用体系缺乏约束、全球生产-消费结构以及贸易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前消费将受到一定抑制,新的全局意义的技术和产业进步还在酝酿,新的增长点还没有出现。因此,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会比较乏力,不排除再次减速的可能性。
  表42001-2010年1-3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金额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1-3

总值

2660.98

3255.96

4383.71

5933.69

7619.99

9690.73

12180.15

14285.46

12016.63

3161.69

亚洲

1409.18

1703.59

2226.06

2955.00

3664.31

4558.36

5680.11

6632.95

5685.97

1475.08

日本

449.41

484.34

594.23

735.14

839.92

916.39

1022.71

1161.34

979.11

257.02

韩国

125.19

155.35

200.96

278.18

351.09

445.26

561.41

739.51

536.80

145.80

中国香港

465.41

584.63

762.89

1008.78

1244.81

1553.85

1844.32

1907.43

1662.33

409.96

中国台湾

50.00

65.86

90.05

135.45

165.50

207.35

234.58

258.78

205.05

60.12

东盟*

183.76

235.68

309.25

429.02

553.71

713.14

941.79

1141.43

1062.97

292.28

新加坡

57.91

69.84

88.69

126.87

166.33

231.85

296.38

323.00

300.66

78.55

非洲

60.06

69.61

101.84

138.16

186.83

266.90

372.90

508.40

477.36

126.36

欧洲

492.28

592.22

882.73

1224.02

1656.37

2153.72

2878.82

3428.91

2647.34

736.80

欧盟**

408.96

482.12

721.55

1071.62

1437.12

1860.01

2451.92

2928.78

2362.84

653.73

英国

67.81

80.59

108.24

149.68

189.77

241.63

316.58

360.69

312.77

78.28

德国

97.51

113.72

175.36

237.56

325.28

403.16

487.18

591.74

499.20

141.93

法国

36.86

40.72

72.94

99.22

116.40

139.10

203.26

233.04

214.60

62.78

意大利

39.92

48.27

66.53

92.25

116.91

159.73

211.72

266.09

202.44

61.09

荷兰

72.78

91.08

135.05

185.19

258.77

308.61

414.13

459.10

366.82

104.93

俄罗斯

27.11

35.21

60.35

91.03

132.12

158.32

284.89

330.05

175.14

52.03

拉丁美洲

82.36

94.88

118.79

182.42

236.83

360.29

515.43

714.77

570.96

166.35

北美洲

576.37

742.69

981.39

1332.37

1746.77

2191.37

2521.84

2741.79

2385.68

590.50

加拿大

33.46

43.03

56.33

81.62

116.54

155.17

193.97

217.89

176.75

45.61

美国

542.80

699.46

924.74

1249.48

1629.00

2034.72

2327.04

2522.97

2208.16

544.50

大洋洲

40.73

52.89

72.89

101.71

128.87

160.10

211.05

258.63

249.32

66.60

澳大利亚

35.69

45.85

62.63

88.38

110.62

136.25

179.94

222.38

206.46

55.85

注:东盟: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1996年后增加越南,1998年后增加老挝和缅甸,2000年后增加柬埔寨。
  欧盟:1994年前称欧共体,包括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1995年后增加奥地利、芬兰、瑞典。自2004年5月起,统计范围增加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自2007年1月起,增加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信息来源:商务部综合司)
  表52001-2010年1-3月中国进口分国别(地区)金额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1-3

总值

2435.53

2951.70

4128.36

5614.23

6601.18

7916.14

9558.19

11330.86

10055.55

3016.80

亚洲

1471.37

1902.83

2729.34

3695.27

4415.40

5255.04

6199.03

7026.57

6034.52

1806.43

日本

427.87

534.66

741.51

943.72

1004.52

1157.17

1339.51

1506.51

1309.38

379.11

韩国

233.77

285.68

431.35

622.50

768.22

897.79

1037.57

1121.62

1025.52

307.30

中国香港

94.22

107.26

111.19

118.00

122.27

107.87

128.16

129.23

87.12

26.84

中国台湾

273.39

380.61

493.62

647.79

746.84

871.09

1010.22

1033.40

857.23

254.29

东盟*

232.15

311.97

473.27

629.78

749.99

895.26

1083.69

1169.74

1067.14

336.81

新加坡

51.28

70.47

104.84

139.97

165.16

176.69

175.19

201.35

177.97

53.57

非洲

47.93

54.27

83.61

156.46

210.63

287.74

362.83

560.02

433.30

151.80

欧洲

483.90

534.12

697.44

890.41

964.47

1148.58

1396.84

1680.96

1621.67

498.25

欧盟**

357.12

385.43

530.62

701.24

735.95

903.19

1109.60

1327.00

1277.58

360.94

英国

35.27

33.36

35.70

47.61

55.26

65.06

77.77

95.55

78.77

23.49

德国

137.72

164.16

243.41

303.68

307.24

378.79

453.93

558.35

557.64

159.87

法国

41.05

42.53

60.98

76.63

90.09

112.79

133.42

156.40

130.20

35.45

意大利

37.89

43.19

50.80

64.51

69.26

86.03

102.10

116.47

110.20

29.68

荷兰

14.57

15.72

19.34

29.69

29.26

36.51

49.28

53.01

51.22

13.66

俄罗斯

79.59

84.07

97.26

121.29

158.91

175.54

196.77

238.25

212.83

67.87

拉丁美洲

67.02

83.36

149.27

217.85

267.75

341.89

510.68

719.09

644.44

165.98

北美洲

302.39

308.77

382.58

520.53

562.67

669.24

803.97

942.09

895.14

264.64

加拿大

40.28

36.27

43.75

73.54

75.11

76.67

109.80

127.32

120.26

27.88

美国

262.00

272.38

338.61

446.79

487.26

592.09

693.79

814.40

774.43

236.59

大洋洲

62.92

68.34

86.00

133.34

180.07

213.21

284.25

401.61

426.12

129.55

澳大利亚

54.26

58.51

73.01

115.53

161.86

193.20

258.52

374.19

394.39

118.52

注:东盟: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1996年后增加越南,1998年后增加老挝和缅甸,2000年后增加柬埔寨。
  欧盟:1994年前称欧共体,包括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1995年后增加奥地利、芬兰、瑞典。自2004年5月起,统计范围增加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自2007年1月起,增加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信息来源:商务部综合司)
  第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上升。2009年外贸顺差规模比上年大幅缩小,但随着2010年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恢复,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各国政府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贸易摩擦和纠纷也势必愈演愈烈,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
  第三,贸易结构不合理将阻碍对外贸易发展。2009年产品低价销售的问题还很严重,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其中有钢铁制品、金属制品等)和机电设备的出口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加工贸易的增值模式值得探讨。另外在进口方面,09年11月份以来由于进口数量快速增加,进口产品价格回升过快,有可能把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传导到我国,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不利于国内贸易环境的稳定。
  第四,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08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9个百分点。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第五,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稳步回升,原油市场由于供给偏紧,需求逐步回暖,价格将呈上扬走势。铁矿石和钢材需求将随着经济复苏力度加强而出现恢复性增长,价格有相当的上涨空间。纺织纤维及成品、石油化工产品和机械电子产品等工业品的价格也将逐步走高。在全球经济形式不明朗的情况下,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加大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
  四、东北亚区域对外贸易制约因素及对策
  虽然说东北亚区域内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制约东北亚各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内耗太重。中、日、韩三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交通运输产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基本属于同质产品,进入国际市参与竞争,必然会产生相互倾轧,打压利益空间的现象。
  中日对俄罗斯输油管线的争夺,人们记忆犹新。中、日、韩三国的主要逆差国都是石油输出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其博弈结果常为零和。
  二是壁垒过多。由于缺乏区域认同感,东北亚地区各国并没有因为是近邻而产生更多的贸易优惠条件。并且时有因政治或其他分歧互设贸易壁垒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地区内发展的不均衡,要素流通也不通畅。
  三是缺少沟通机制。一开始极力鼓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日本,自从上世纪8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后,因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在东北亚的领军的能力,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也不再热心。韩国在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对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是有心无力。摇摆于欧亚的之间的俄罗斯,如果不是因为2008年金融风暴的打击惨重,才思量与亚洲国家合作,应该是至今仍坐在能源大国的钓鱼台上坐收渔人之利。
  鉴于此,东北亚各国,若想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利益最大化,应当尽早建立相关机制,推动东北亚一体化进程。
  首先,建立初始的经济一体化模式(图1)。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实施国际分工合作。充分利用韩、俄、日的能源、技术、资金资源以及中、朝、蒙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其次,在经济一体化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建立东亚货币联盟(图2中的货币联盟六合图)。再次,是建立以儒、佛文化为基础兼容其他宗教文化的亚洲经济政治共同体(图3中的阴阳鱼图)。
  图1东北亚一体化初始钻石图
关键字:管理,台湾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