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论台湾佛教慈善慈济基金会的环保实践及启示
2016-04-14 17:51:29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台湾论文网 台湾资讯网

摘要:随着大自然灾害的频频爆发,人类开始共同关注地球的环境保护。台湾佛教慈善慈济基金会很早就开始了其卓有成效的环保行动,并已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体系。其独特的环保历程、经验、特色及体系,对于现代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良好的启示意义。
论文关键词:慈济,环保实践,自然环保,心灵环保
  台湾佛教慈善慈济基金会(简称为“慈济”)创立于1966年,是一个以“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为宗旨的民间慈善机构,其创办至今的主要事业涵盖了“四大志业八大法印”,即慈善志业、医疗志业、人文志业、教育志业、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环境保护等内容。在环保层面,慈济倡导人们用感恩的心对待大自然的馈赠;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怜惜自然万物并身体力行,以自身的行动感染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慈济环保事业无论是其倡导价值理念还是行为实践已经对现代环保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慈济环保思想形成之路
  佛教认为一切生命都具有佛性,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人类一样,承载者生命的意义,应该尊重其价值。唯有“依正不二”(即生命主体与环境在客观世界融合为一体),主客体合二为一,地球将得以继续生存。然而,现世人类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界过度索取各类矿物宝藏,享受丰腴物质带来的喜悦,却忽略了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导致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慈济环保思想形成,源自一次偶然的机缘。1990年8月23日,证严法师应吴尊贤文教公益基金会之邀,于台中新民商工连续演讲三天。演讲结束后,听众热烈鼓掌表示感谢,法师回想起清早出门时见到的、夜市收摊后街上留下的大量垃圾,便呼吁在座听众把鼓掌的双手用于捡垃圾、扫街道、回收资源,共同维护一片净土,使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一位台中志工在听了证严法师的呼吁后随即行动,只手之间,献身环保,并将回收资源变卖善款捐于慈济,慈济环保志业因此而开启。其他的慈济人也纷纷响应环保号召,身体力行,从社区出发,开展资源回收,将“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从此,慈济环保行动开始了二十多年既艰辛又璀璨的道路。
  二、慈济环保经验之谈
  1、改变建筑风格,保护大地环境
  慈济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后,慈济的建筑也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慈济在各地建造建筑物时,无时不关注环保问题,证严法师确立了“保护大地环境优先”的原则。例如:在所有的慈济建筑中,通过大量植栽草树、铺设连锁砖等方式,让雨水渗透入土,让大地可以呼吸;在雨水处理方面,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和各项节水设施,以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太阳能源使用方面,用太阳能辅助装置的热泵系统取代传统锅炉设备、用太阳能路灯取代传统电能路灯等,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而在建筑物的配置上,注重自然采光与通风性,以节约电灯耗能,减少或不用冷气,让人与大自然相处,与地球同生息。
  2、改变饮食习惯,守护地球健康
  慈济的素食惯例不仅仅因宗教信仰而为之,其中更多地被赋予了环保的理念。一组有关慈济的数据充分表明了素食的环保性:一块用来养活30个素食者的土地,只够养活一名肉食者; 每制作一个汉堡包,就要砍伐掉相当于一个厨房面积大小的热带雨林;生产1公斤的牛肉需要16公斤的谷物、造成35公斤表土的侵蚀、10万公升的水;牛屁中甲烷排放量造成地球暖化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20倍;我国海河流域的污染情况确实非常严重,有些河段甚至到处浮满了鱼虾尸体,河水臭不可闻,而沿岸超标发展的城郊养殖业难辞其咎。于此,慈济推出“蔬食环保救地球”的理念。无论是慈济医院、慈济学校、慈善事业还是慈济志工家庭一日三餐皆素食。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仅台湾,每天就要使用约280万双一次性卫生筷,一年高达十亿双;平均36人一年产生1公吨免洗餐具垃圾量,需砍伐20棵大树。因此,慈济人无论身在何处,随身携带环保餐具,这样,既可减少一次性碗筷杯的污染,又可减免对一次性物品垃圾的清理成本。
  3、改变交通方式,倡导环保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私家车使用量剧增,公路上车满为患,且带来一些列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让人窒息、交通拥堵浪费时间、事故频发浪费资源等。慈济人响应法师的号召并作出慈济的环保承诺:15分钟以内的路程坚持步行,15分钟以上路程使用脚踏车,或搭乘公交车或捷运。慈济著名环保讲师陈哲霖曾开着自己价值百万的跑车去给小学生传授环保知识,不想,天真学生们的一句赞叹“师伯,你的车好大啊”让其羞愧不已,并反思自己开着跑车传授环保理念如何让人信服。此后,他将自己的跑车置之不用,而改造了一辆二手脚踏车作为其最亲密的交通工具。陈哲霖感慨说:“自己的这一举动,既做环保,又可将省下的油钱捐于慈济,以身作则做到环保慈善两不误。”
  4、改变生活习惯,减少资源浪费
  资源浪费是现代社会一个难以诊治的通病。有资料统计: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我国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发达国家却仅有100多立方米。一个60瓦传统钨丝灯泡耗电60瓦;同样瓦数的省电灯泡只消耗17瓦,资源浪费数据实在惊人。面对资源浪费这一浩劫,慈济人秉承着简朴、节俭、素食、惜福等理念开展省水省电大战:①使用节能灯具。将家庭所有的照明设施都改换成节能型灯具,节省电能的使用;②改善电器使用方式。将家中待机的插头全拔掉,手机充好电,立刻拔掉充电器插头,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年可为每个家庭省上千元电费;③合理使用冷气。设定合适的冷气温度,以26~28度C为宜;④节约节制用水。可使用两段式冲水马桶,也可在水箱里放置自制的宝特瓶省水装置;⑤减少使用电梯。少搭电梯,多走楼梯。慈济正是用心地把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时时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因而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改进。
  5、建立各类站点,回收利用资源
  自1990年环保志业开启,慈济基金会设立的近3000多资源回收点可谓遍布台湾各地,。慈济将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资源回收日,台湾将近30000环保志工分赴这些资源回收点进行资源回收及环保宣传。台湾慈济环保站点分布广泛且分类明细,如:惜福区、电器回收区、宝特瓶区、报纸回收区、纸箱回收区。“惜福区”主要是对废弃衣物、图书的回收与利用,如回收旧衣服并整理、清洗后展售、回收的家饰品与图书后展售,志工们利用废弃物巧手制作吊饰展售等,通过这些途径延长物体使用寿命;“电器回收区”是回收一些陈旧的诸如电扇、电视、洗衣机等家电用品。志工们通过细心地把塑胶与金属分离并再利用,如利用回收机将电线外面的塑胶绝缘体与里面较贵重的铜线分开,并将铜线融成铜块出售;“宝特瓶区”主要回收的宝特瓶,并将所收集的宝特瓶清洗、脱标,再按瓶盖、瓶身、标签等分门别类后出售;“报纸回收区”主要回收旧报纸,并把所收集的旧报纸重新整理打包,转卖给造纸厂,以减少造纸厂对树木的使用量,保护环境避免遭受更大的破坏;“纸箱回收区”则类同旧报纸回收区,对纸箱进行回收利用,如制成再制纸浆、或制作瓦楞纸的芯纸等。
  三、慈济环保特色
  1、环保年轻化
  在传统环保行为中,老年人似乎永远是行动主要力量,因为年轻人生活铺张浪费,环保意识薄弱,总是随意的破坏环境。与此相反,慈济的环保则显现出日趋年轻化的趋势。
  首先,慈济资源回收点的志工,不再只是生活简朴、闲暇时间多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的慈青志工甚至是慈少伙伴,也利用自己的课余闲暇时间加入了环保资源回收的庞大队伍之中;其次,在慈济环保理念的影响下,年轻志工们也注重节约、保护花草、垃圾分类,改善交通工具使用方式等;再次,年轻人维权意识很强,在面向环保部门投诉环境时,年轻人成为了争取环境权益的绝对主力军。
  2、环保生活化
  环保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似乎是遥不可及且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改善地球环境的宏伟事业,却没有意识到个人行动对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慈济环保走的就是一条生活化的路径,通过对个人行为及惯习的约束来实现环境的保护。证严法师在《静思语》告诫信众“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同时,极力倡导环保应当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出门必带“三宝”:环保碗、环保筷和环保杯;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厨馀再生利用;省水省电;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让每一个慈济人都做到:“环保生活化,生活环保化”。
  3、环保知识化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环保问题仅靠个人力量远不可能解决。因此,需要对环保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向大众推广,以使大众能深刻领会环保的重要性,并投身于环保事业,才是真正可行的长远之计。慈济人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特将环保形式从亲身行动扩展到宣传教育,用一组组科学有力的数据,切实准确的事例,将环保实践系统化、知识化。同时,还把环保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譬如环保讲座、环保口诀、环保歌曲、环保操等,通过营造文化氛围的形式来向各方推广慈济的环保知识。
  4、环保家庭化
  慈济的环保声势浩大,而慈济环保队伍如此庞大的重要原因就是环保知识的家庭化推广。所谓环保家庭化,即是将环保意识带入家庭,深入小区。慈济环保志工意识到环保不应只是志工个人的事情,唯有将环保意识传播给家人、邻里,环保志业才能再生扩大、长足发展。正因为如此,有志工甚至以全家人出动到环保站点做资源回收为其家庭假日休闲的新选择。慈济环保家庭化的做法,使得大量的市民,包括从三岁小孩到八十岁的老人都投身到环保志业,以至于形成了大量不分年龄、阶层、背景而投入环保志业的慈济家庭。
  5、环保精致化
  慈济环保精细化,是指慈济环保志工在从事所有环保工作时,不仅口传身教,还坚持把每项环保工作做到细微之处。从慈济环保志工对环保站运作管理中可以看到,志工们细心地将各项资源仔细分类,以便于更好地回收应用,加长物命价值。同时,从慈济志工的其他工作也可窥其一斑,如宝特瓶(塑料饮料瓶)的回收、脱标、清洗都是非常严格,容不得半点马虎,整个工作从瓶盖、瓶身、标签、颜色分门别类,干净有序。正式慈济志工的细心与努力,使得慈济环保精致化程度有口皆碑。
  6、环保心灵化
  人们对环保的概念和行动似乎仅局限于自然环境的保护,而慈济环保在自然环保之外,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心灵环保。环保心灵化是指让人人通过做自然环保而上升到心灵方面的环保,即能口说环保——说好话、心想环保——发好愿、身行环保——做好事。慈济认为,唯有心灵化,环保才能在源头得以清净。证严法师在《静思语》中详细地表述了心灵环保的具体要求:第一,要说好话,能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第二,发好愿,因为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唯有自造福田,才能自得福缘。第三、做好事,徒有好心,如果不去化为行动,就不能成就好事。慈济人应用心爱地球,不仅做自然的环保,还要做内心的环保。
  四、慈济环保启示
  历经20年的漫长发展,慈济已经探索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环保之路,具体包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爱惜生物,人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现代环保部门可以从慈济环保的发展历程及环保理念中获得很好的启示:
  1、坚持“整体性、平等性、神圣性”价值取向
  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权,爱惜一切生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环保这个问题上,虽然人与自然是以主客体的不同形式存在,但我们不应该将人与自然对立看待。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人与自然相依相存,只有人类保护环境,环境才会保护人类。慈济环保“慈悲为怀”的理念启示人们:人类应该改变环保理念,走出用“医生”的角色诊断自然“患者”的狭隘做法,把自然看作人类遭遇困难的“同胞”,双方共同努力,维护地球“母亲”的健康。
  2、有规划、有秩序、有创意地开展环保实践
  环保不是儿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范,现实中人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把环保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慈济环保实践经验表明,做环保需要用心投入且要身体力行。实践中,应有计划、有原则的开展环保活动。同时,积极倡导环保群体边行动边思考,改善现有的环保体系,创造更多新的实践方式。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环保之中来。
  3、加大宣传力度、从自己做起
  环保就像一场战役,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时间上的坚持。所以仅依靠个人或个别群体搞环保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宣传工作更不能懈怠。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需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路线,不断地通过图片展、播放影片、举办环保讲座、制作环保口诀、传唱环保歌曲、跳环保操等方式进行。在坚持收效较好的传统方式基础上,大力地动员各方力量,特别是那些时间充裕的老人、主妇、知识分子等加入环保行列。
  4、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师生群体力量
  高校师生是社会的精英,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如果能调动高校师生力量参与到环保队伍之中,将会大大改善环保的质量。对于高校师生群体,一方面可以通过环保理念的传播,改善其环保行为。另一方面,则可以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对其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效果。例如:可通过随身携带环保碗筷杯的方式,引导其形成杜绝一切白色垃圾的观念;可以通过省水省电、在生活区设置多功能储水装置、养成随手关水关灯的良好习惯,启发其珍惜资源;可以通过资源回收垃圾分类、生活区设置可回收物回收箱、定期将可回收物捐于志愿者协会义卖的方式,鼓励其努力做到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同时,还可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进社区送关怀,以自身的表率行动将环保的理念和知识传播到社区与社会。

【参考文献】
[1]普正.佛教的环保理念和思想[J].法音,2008,(11).
[2]学诚.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实践[J].中国宗教,2009,(01).
[3]闫韶华.略述宗教的生态观和环保理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学, 2006,(01).
[4]刘东山.试探佛教的“心灵环保”思想[J].福州大学学报, 2004,(03).

关键字:环保,台湾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