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浅谈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承保效益_影响因子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产险市场业务快速增长,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竞争越发激烈,出现费率下降,承保效益呈普遍亏损状态,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10家产险企业2004—2008年进行面板回归,结果发现:宏观经济面对承保绩效的影响不大;集中度的下降,行业承保盈利也随之下滑;车险比重越低、分保比率越高、市场份额越大的险企,其盈利状况更不乐观。
论文关键词:财产保险,承保效益,影响因子
  近年来,随着保险费率的市场化,保险经营主体的增加,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也出现了竞争加剧、行业费率下降、承保利润减少等问题。众所周知,保险公司利润来源于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两个方面。承保利润是保险公司经营保险风险业务产生的,源于风险业务本身的利润,它是财险业的经营基础,其利润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险业的经营绩效,影响企业的偿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国内有关保险绩效的文献很多,其中多以保费收入和利润作为衡量产险企业绩效的标准,采用效率分析该方法,而单独针对承保利润研究的文献较少,特别是对承保利润影响的因素分析更为鲜见。在少数的几篇承保影响因素分析中,多以定性的分析,尚无从实证角度研究。鉴于此,本文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实证角度,探讨影响我国当产险承保效益的因素,这些因素与承保利润呈何种关系。
  一、我国财产保险企业承保效益现状
  2004-2008年,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由28家增至47家,业务发展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5年来,共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518.10亿元,年均增速达23%,但承保效益不甚理想,呈现如下特点:
  1.产险业的承保亏损面较广。
  近年来,产险业总体上承保效益呈持续下滑趋势(如图1),亏损面逐年扩大,5年累计亏损283.21亿元,其中2004-2005年实现盈利,2006-2008年持续出现经营亏损;同时,亏损面呈现出逐年扩大的态势,由2004年的44%逐步扩大到2008年的91%,经营形势异常严峻。
  
  图12004-2008年产险公司承保利润和保费收入走势(单位:亿元)
  在最近五年,我国10家主要的产险企业,大部分年份都处于承保业务亏损状态(表1),如大众与太平的保险业务在2004至2008年五年里都没有盈利,华泰、华安、天安在最近四年都未盈利。在2007和2008年这两年里,10家产险企业承保业务几乎全面亏损。
  表12004—2008年10家产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率
  

人保

中华联合

平安

华泰

华安

天安

大众

永安

太保

太平

2004

0.76%

17.80%

5.07%

10.21%

2.87%

17.72%

-2.00%

17.86%

11.42%

-15.64%

2005

2.47%

0.29%

3.22%

-2.09%

-1.56%

-0.23%

-11.61%

0.45%

4.44%

-22.36%

2006

-1.72%

-6.65%

0.10%

-16.72%

-30.38%

-1.65%

-18.31%

-50.61%

0.08%

-8.14%

2007

-1.71%

-63.27%

-0.81%

-23.32%

-45.66%

-75.58%

-41.55%

-12.43%

0.55%

-16.28%

2008

-1.38%

-14.68%

-4.82%

-8.07%

-114.16%

-33.34%

-23.93%

-19.50%

-3.13%

-15.72%


  2.外资企业的综合成本率高于中资企业。
  从整个产险行业来看(表2),2007年与2008年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14.19%和108.57%,均超过100%,行业盈利状况不容乐观。不论中资还是外资,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并且外资企业成本率还高于中资企业。从财务角度,影响承保效益的高低在于综合成本率的大小,而综合成本率可分解为综合赔付率与综合费用率。从表2可以看到,相对外资而言,中资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赔付率过高;外资企业受业务规模所限,其费用率明显高于中资企业。
  表22007-2008年产险行业综合成本率
  

%

已赚保费综合费用率

综合赔付率

综合成本率

2007

2008

2007

2008

2007

2008

保监会-产险

40.13

36.93

74.06

71.64

114.19

108.57

保监会-外资产

61.02

64.98

39.01

53.38

100.03

118.36

保监会-中资产

39.92

36.67

74.42

71.81

114.33

108.47


  3.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的盈利不佳,而责任险、货运险和意外险的效益较好。
  从险种来看(表3),主要险种如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的亏损是导致企业承保利润不理想的重要因素,而这些险种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赔付率过高,如2008年企财险综合赔付率为92.1%、家财险为80.6%,车险为71.3%等。以交强险为例,自2006年7月1日实施起,至2008年的两年半时间里,交强险保险责任已到期的保费1045.9亿元,已赔付670.6亿元,经营费用412.7亿元,累计承保亏损37.4亿元。尽管2008年的费用率低于2007年,但目前仍然处于一个较高的费用水平。责任险、货运险、意外险是产险市场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市场份额合计仅为10%左右,相对车险和企财险而言,它们还是我国产险市场的小险种。
  表32004-2008年分险种承保利润率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机动车辆

1.03%

2.31%

-5.41%

-9.46%

-5.38%

企财险

-12.36%

-6.01%

-0.79%

-24.16%

-44.73%

家财险

12.64%

26.08%

24.96%

-59.61%

-83.85%

工程险

-0.23%

-14.88%

2.22%

-24.16%

-15.89%

责任险

19.75%

13.64%

12.45%

4.57%

10.48%

信用险

3.45%

5.44%

-27.25%

-12.05%

-64.22%

保证险

-28.42%

-65.95%

-459.51%

171.50%

16.35%

船舶险

9.04%

3.85%

22.00%

-21.55%

18.39%

货运险

38.35%

30.96%

29.84%

17.78%

24.99%

特殊风险

-30.54%

23.76%

-31.75%

-47.76%

7.08%

农业险

12.02%

-18.76%

5.65%

-19.55%

11.31%

短期健康

9.04%

5.64%

0.89%

-33.17%

-32.94%

意外险

30.81%

17.44%

16.36%

-3.37%

9.72%


  4.赔付率高是承保效益不理想的主因,而赔付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费率的下降。
  从地区角度来看,2008年综合赔付率较高有吉林(81.5%)、江西(81.24%),赔付率较低有西藏、海南、山西和青海,其赔付率值低于60%。2008年综合成本率较高的省份有江西(117.66%)、湖北(115.61%)、吉林(112.71%),综合成本较低的地区有西藏(90.82%)、青海(93.51%)、山西(94.96%),可以看出,赔付较高的地区,其综合成本较高,赔付率高低是决定承保效益的关键因素。从总体情况看,西部地区效益好于中部、中部地区好于东部。2004年以来,西部地区的承保利润率始终居于最高水平,东部地区2004年-2007年之间在三大地区中最低,中部地区五年来承保利润率逐年下滑,于2008年创下最低水平-10.2%。东部、西部地区2008年的承保利润率与2007年相比有所回升,但仍为亏损(图2)。
  
  图2东中西部地区产险承保利润率情况(单位:%)
  赔付率偏高原因有两种,一是业务质量较差,导致保险企业损失上升;二是费率偏低,也是导致赔付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从2004-2008年的费用变化来看,各个险种的费率都有走低的趋势(表4)。
  表42004-2008年产险业主要险种的费率走势
  

 

船舶险

工程险

货运险

车辆险

家财险

企财险

特殊险

信用险

意外险

责任险

2004

0.2459%

0.2060%

0.0957%

0.8662%

0.1262%

0.1054%

0.2015%

1.4457%

0.0407%

0.0817%

2005

0.2129%

0.1772%

0.0887%

0.8443%

0.1279%

0.0877%

0.2587%

1.1875%

0.0252%

0.0278%

2006

0.2726%

0.1732%

0.0735%

0.8728%

0.1169%

0.0779%

0.1932%

1.0792%

0.0258%

0.0237%

2007

0.1718%

0.1860%

0.0698%

1.0408%

0.1324%

0.0749%

0.1588%

0.8835%

0.0418%

0.0210%

2008

0.1876%

0.1706%

0.0595%

0.8158%

0.0683%

0.0713%

0.1099%

0.7358%

0.0160%

0.0128%


  从世界范围内,美国、亚洲、欧洲等世界的产险费率(图3)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下降,到2000年跌到最低点,而后保险价格上升,到2003年升到最高点,然后从2004年又开始走下坡路,到2008年仍然还处于下滑趋势,与我国保险市场有相似之处。
  图31997-2008年世界财产保险价格走势(以2001年为基数)
  5.准备金提取额不足,粉饰承保绩效。
  据统计信息系统数据采取二十四分之一法,估算了部分公司未到期准备金提取额与利润表提取额,发现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产险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问题,两者相差总额分别为5.5亿元、22.3亿元、9.1亿元、34.7亿元,故2005年至2008年各年度承保利润应由23.3亿元、-30亿元、-170.3亿元、-125.5亿元下调至17.8亿元、-52.3亿元、-179.4亿元和-160.2亿元,盈利实际状况进一步恶化。
  2006年以来,随着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产险公司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也相应大幅增加,2006年与2007年的提取金额分别达到183亿元与187亿元。但2008年受再保等因素影响,在保费收入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保费2446亿元,同比增长17.2%),产险公司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金额出现了大幅下降。从各年度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情况看,2006年之前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金额相对较小,如果按精算原则考量,2006年之前准备金提取金额不足,存在虚盈的成分,使糟糕的承保绩效更好些。而2007年该项准备金提取额迅速上升,主要是受投资收益的上升,而此举被认为有规避税收的嫌疑。
  二、财产保险承保效益的影响因素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财险业较低的经营绩效?除了上述从财务角度来分析外,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影响我国产险市场承保利润的因素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保险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承保绩效不仅受自身内部的影响,还将受到外部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本文把这些影响因素归纳为三类:
  (一)宏观因素
  宏观层面的因素有GDP、利率、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或物价指数等,这些因素影响保险业,如GDP的增长有利于保险业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利率和物价指数,从而影响保险业务成本。影响保险业务增长的因素,但对承保利润的作用却不清楚,如GDP增长,对保险业务有促进作用,但对承保利润的影响却难以预计。因为GDP增长,使得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赔付成本也将随之上升。一般来说,保险费率比较稳定,在业务增长同时,赔付成本也同样比例增加,这样对承保利润率无多大影响;再如物价的上升,由于保险价值上升,使得投保意愿增强,从而使得保险业务增长,在赔付率稳定情况下,对承保利润率没有太大影响。
  为了在模型中考察宏观因素对承保利润的影响,本文纳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被解释变量,因为无论是GDP的增长,通胀或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最终都与CPI息息相关。
  (二)行业因素
  行业因素通常有市场集中度、保险经营主体数量和行业保费规模增速等指标。前两者反映产险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越激烈,使得保险价格下降或手续支出增加,降低承保效益。而行业保费规模增长对于保险利润的影响则不清楚,因为业务的增长可能是在供给方的费率下降,或者需求方强劲拉动的等原因造成的。
  本文用市场集中度来反映行业因素,以前三家企业市场份额合计来表示集中度高低。市场集中度值越大,表示行业集中度越高,竞争程度少;反之,市场集中度越低,表示行业竞争越激烈。
  (三)微观因素
  除了从财务角度提到的因素外,从经济学的角度,这些影响承保绩效的微观因素有:分保业务、企业规模、业务组合、自身保费增长速度等因素。
  分保业务主要目的是分散自己承保的风险,稳定财务等作用。但由于业务质量的高低,也将影响承保利润。承保质量好的业务,分出保费越多,会降低承保利润,反之则提升保险盈利水平。
  业务组合表示每种产品的比重,本文以车险保费比重表示。我国产险中车险的比重相当高,有的企业达到85%以上,其承保利润的好坏,对整个企业的保险利润至关重要。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企业规模也是决定利润的重要因素,大的企业可能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获得垄断利润。本文以市场份额表示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力,代替企业规模指标。
  保费增长速度也是影响承保利润重要因素。当年保费增长率越高,从财务报表角度看,提存的责任准备金越高,而费用的分摊一次性计入当年损益,也直接影响企业承保利润。但由于保单生效日的时间不同,影响程度不一致,生效日在会计年度时间越早,则对企业的承保利润越有利,反之,生效日越迟,则对本年度的承保利润越发不利,甚至为负效应。
  三、数据、方法与实证结果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表1中10家产险企业为样本,样本期间为2004-2008年共5年数据,10家产险企业5年的市场份额合计分别为98.08%、96.56%、92.29%、86.41%、80.27%,因此这10家企业可以反映我产险企业的实际情况。
  本文以承保利润率作为因变量,以CPI、市场集中度、车险比重、市场份额和分保比率作为自变量,其中,自变量CPI以1983年基数,在模型中采用对数形式。 这些变量的均值、中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均方差如表5所示。承保利润率最大值为17.85%,最小值为-114.16%,平均值为-12.27%,也反映出大部分产险企业在样本期间内处于亏损状态。
  表5模型变量的统计指标值
  

承保利润率

Ln(CPI)

集中度

车险比重

市场份额

分保比率

业务增速

均值

-0.122744

1.388048

0.716305

0.717966

0.090722

0.220640

0.318142

中值

-0.026104

1.366092

0.703853

0.707250

0.027550

0.203000

0.234000

最大值

0.178573

1.472472

0.815021

1.032400

0.601700

0.515300

2.395500

最小值

-1.141600

1.335001

0.638627

0.486000

0.003100

0.074600

-0.714300

均方差

0.243199

0.050057

0.063838

0.102353

0.143047

0.094165

0.486036


  (二)方法
  宏观因素最终都要通过微观因素起作用,这些自变量之间就可能存在线性关系,为了克服变量之间的共线性关系,我们采用面板回归。
  面板数据(PanelData)又称合成数据,是指对不同时刻的截面个体作连续观测所得到的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由于这类数据有着独特的优点,使合成数据模型目前已在计量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合成数据模型是一类利用合成数据分析变量间相互关系预测其变化趋势的计量经济模型,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不同单元的特性,它综合利用样本信息,使研究更加深入,同时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固定的变截距面板回归模型。由于在不同样本点上解释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带来它们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连续性,所以往往存在序列相关性。序列相关性如果采用OLS法估计模型参数,会使得参数估计量非有效,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模型的预测失效等不良后果。如果序列被证明存在序列相关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和广义差分法(GDM)。通过面板数据的广义最小二乘法既能解决内生性即序列相关性问题,又能解决异方差与共线性等问题。
  (三)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利用Eviews3.1软件的面板回归模型,输出表为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见表6所示:
  表6固定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PI

-0.029285

0.342725

-0.085447

0.9324

集中度

1.840045

0.271686

6.772691

0.0000

车险比重

1.496478

0.179814

8.322388

0.0000

市场份额

-1.635419

0.378521

-4.320552

0.0001

分保比率

-0.622920

0.207141

-3.007226

0.0049

业务增速

0.015239

0.042539

0.358226

0.7224

Fixed Effects

人保股份--C

-1.398595

中华联合--C

-2.395264

平安财险--C

-1.967651

华泰财险--C

-1.985926

华安财险--C

-2.698348

天安财险--C

-2.328699

大众保险--C

-2.417747

永安产险--C

-2.459321

太保产险--C

-1.897231

天安保险--C

-2.387090

Weighted Statistics

R-squared

0.919624

Mean dependent var

-0.150901

Adjusted R-squared

0.884164

S.D. dependent var

0.389117

S.E. of regression

0.132434

Sum squared resid

0.596322

F-statistic

77.80268

Durbin-Watson stat

2.70055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表6输出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宏观CPI的变量对承保利润率的影响不显著。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变化,如引起物价波动,对产险企业的承保业务影响不大,更可能影响的是产险的投资业务;第二、市场集中度与承保利润率呈显著正向相关,也就是随着产险市场集中度的下降,竞争的加剧,承保效益下降明显;第三、车险比重与承保效益呈正向相关,反映车险比重高的产险企业,承保利润率会更好。但由表三可知,尽管车险近三年来的承保利润率都为负数,但车险的承保效益仍然好于全险种的平均收益率。第四、企业市场份额与承保效益呈反向显著关系,说明市场份额越大的产险企业,其承保效益越差,没有出现规模经济。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其业务的承保质量越差或费率更低,也就是说,大的企业是通过降低费率或放宽承保条件来招揽业务,反映我国大的产险企业经营的粗放型。第五、分保比率与承保效益呈反向显著关系,也就是分保比率越高,承保效益越低,说明分出业务的质量高于企业自留业务。第六、保费增长率与承保利润率呈不显著关系,质量好的业务有利于承保收益提高,质量较差的业务则会降低企业承保利润。总体上而言,业务增速对承保利润的影响并不明显。
  四、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当前我国产险业总体承保效益状况不佳,财务指标平稳性较差,全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却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矛盾,规模的扩大没有带来收益率的增加,盈利能力反而下降,出现保险的大数法则“失灵”现象。根据上述实证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防止产险行业承保利润进一步下滑,适当限制过度竞争。从SwissRe研究机构预测(图4),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非寿险业的承保利润在未来三年都将出现亏损状态。进入2009年,虽然承保效益下滑的程度有所好转,但行业整体亏损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2008年1-5月,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61.53亿元,同比增长14.66%;累计亏损仍然高达42.83亿元,但同比减亏了44.46亿元。
  
  图4世界非寿险业的承保与综合利润预测(SwissRe)
  虽然中国产险业还是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潜能巨大,但由于市场的过度竞争,供给量的增速大于需求量时,各经营主体的效益难以得到保证。在此阶段的竞争混乱态势,不利产险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而金融业的中国证券业,为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润还能一片飘红,其根源在于前些年行业门槛的提高,使得在最近几年里券商数量没有变化,使得在危机面前依然坐收利好。
  第二、产险企业的经营理念须要以效益为中心。在危机背景下,影响的可能是保险业务增长和投资收益,但对承保利润影响不大,因此提高承保效益对企业显得颇为重要。当前形势下,市场份额大的产险企业承保效益较差,反映企业经营并没有落实到以效益为中心。从长远来看,适当严格的承保条件,着重提高业务质量,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保险公司要努力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适应,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素质,按照建立和完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规范经营和科学管理,不断增强保险企业的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行错位经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最终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加快业务发展与强调承保效益并不矛盾。在业务质量一定条件下,稳定保险价格,承保效益才有保障。如若不计成本地以保费为中心的思想,必然会导致承保盈利的下降。产险企业在费率稳定的基础上,还要适当控制费用,特别是严格控制中介人过高的手续费和高层管理的费用偏好。产险企业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安逸生活”现象,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四、产险分保业务要尽量流向国内。由于分出业务的质量普遍高于自留业务,因此政府应倡导再保险在中资企业之间进行。但从中外资两类企业来看,中资企业的分出保费远大于分入保费,而外资企业正好相反。分保业务留在国内,也可以减少我国保险的贸易逆差问题,有利于加快中资企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今年一季度保险监管工作情况通报会上透露,一季度全国共实现保费收入3276.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718.6亿元,同比增长12%,产险承保业务同比减亏45.2亿元,产险公司预计利润总体扭亏为盈。全行业要强化效益观念,尤其要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保险公司承保环节无利润、效益主要靠投资的片面认识。从国际上的情况看,一些国家的保险业已经通过严格承保条件、加强理赔管理等途径,改善承保业务绩效,实现承保业务盈利,提高总体盈利水平。“保险公司特别是产险公司要加强这方面的跟踪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做到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协调运转,在重视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提高承保业务的盈利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保险业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坚持做好主业。保险业只有专注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发挥在风险保障和长期资产负债匹配方面的专业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应对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冲击。特别是投资理财型保险业务发展热情下降,为业务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时机。”各保险公司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考虑到当前时期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复杂因素,处理好调结构与稳增长、防风险的关系。要针对不同保险公司的发展实际,控制好业务结构调整的节奏,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不能为调结构而调结构,影响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甚至产生风险问题,也不能为了追求增长速度,将调结构停滞下来,影响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恒,邵文娟.保险企业业务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经贸,2007(8)
2 戴成峰.财产保险公司实现承保利润的途径[J].金融会计,2006(9)
3 徐颖,张芳洁.财产保险业承保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金融,2009(2)
4 规模冲动”→“效益导向”保险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路口[N].金融时报,2009年4月24日
5 蔡华.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关系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6)
6 蔡华.中国产险业的再保行为与公司特征关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4)
关键字:其它,山西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