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试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摘要】:随着教育部正式发文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院校纷纷提出了各自鲜明的教学宗旨,进行了教学改革。然而教学改革绝非换个名称,冠以改革两字就能实现华丽变身的,如果仅仅是换汤不换药,那么教学改革只能沦为空谈,甚至成为一件兴师动众却事倍功半的事。本文以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为例,从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着手,通过分析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摸索出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一些心得和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由于成本会计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师在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时,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使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一 些问题:
  1、 知识点的掌握限于“教条分割”,不能做到系统化掌握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就有产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实际重量法等,其中定额消耗量比例法的费用分配率又可选用实际耗用量或实际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额消耗量等不同形式。学生普遍存在着单个计算方法掌握较好,而对于各个方法产生的原理不能归纳出共性,也未能对各个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功用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2、对于大量的计算方法的教学过于机械
  由于成本会计学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计算量大、计算方法多样化,加之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不注重公式推导和其原理的分析,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也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例如,对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问题采用就题讲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多个公式,其结果给学生造成是学数学而非会计课程的错觉。
  3、 掌握成本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
  计算量重与大量的图表运用是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而言的又一特点,产品成本的构成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因其承担的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程序,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数据处理。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而不能很好地将单个分配表计算结果如何与记账凭证对应,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何与账簿结转对应关系。例如,制造费用采用年初计划分配率法分配时,各月末的账务处理在“纸上演算”中经常遭到忽略;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的掌握经常只局限于算式求解,而对于分配表中费用的转进转出往往判断失误。
  4、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
  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二、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的课程改革
  1、按照能力本位为原则的模块式教学
  根据制造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倒推的方法来构建教学体系。我们先把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分级,由各级别成本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导向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再导向成本会计课程内涵。在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的基础上,兼顾了课程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教学渐进性,把整个课程体系按成本会计职业岗位构成的能力为主线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详见教学模块顺序及学时安排。
  表1教学模块顺序及学时安排
  模块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成本会计基础知识
  4
  4
  二
  要素费用的核算
  10
  6
  4
  三
  综合费用的核算
  9
  7
  2
  四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4
  4
  五
  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18
  14
  4
  六
  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5
  5
  七
  综合性案例(或课题)
  6
  6
  合 计
  56
  40
  16
  上表中模块七综合性案例(或课题)括号内的课题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的有别于会计专业学生所做的案例,主要以辅助于计算机相关软件制作的项目。
  2、在模块教学中融入项目教学
  在深入研究《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的基础上,本人探索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针对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设计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对各项目内容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提出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项目教学。具体的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转向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采用项目导向组织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及任务 项目教学内容
  图1 项目导向图
  三、课程改革中总结出的教学方法
  1、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本课程不仅作为会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而且也是信息专业的知识能力课,而这门课因为计算方法多,程序繁杂,并且要让学生对工厂生产这一陌生的事物有清楚的认识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各种专业的学生对其产生兴趣都不容易。因为在教学中采取引导启发式教学就甚为重要。首先用贴近生活的引导型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兴趣,然后针对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使得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对于信息专业的学生,本人在课堂上往往结合他们的计算机课程对他们提出一些要求,每学习完一部分内容之后都会布置他们去利用计算机知识把成本的一些计算程序结合起来更有效快捷的计算出结果。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考虑到以后他们将直接面对这些企业的生产岗位,因此采用在课堂播放一些介绍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视频资料,以及带学生到实训基地观摩等方法来增加他们对产品生产流程及要素费用消耗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衔接。
  2、案例教学的新方式——教师和学生都是主导者
  首先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充当了新案例的编写者的角色。在各类案例,比如引导案例、教学案例和阅读案例等的引用上,本人开始尝试就目前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各类行业来作为新案例的对象,如收集或通过调查自己编写一些诸如服装厂、五金机械厂等行业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为学生以后真正的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比如本人组织学生经过对学院实习基地某螺丝厂的进厂房调查和听取生产车间主管的详细介绍,并利用所取得的一些数据,编制了关于此类相关工厂的教学案例,而正是因为这是自己深入了解的,在教学上更容易摆脱教条的束缚,可以更生动的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生产流程。因此在典型教学案例确定的基础上,应尽可能争取到更多相应类型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就成本会计课程而言,可以将诸如企业有哪些生产部门?产品要经过哪些工序加工?动力等费用是怎样由外部进入并且被内部消耗的等具体问题作为认知提示罗列在实习指导手册中,使学生明白该听、该看、该问什么,真正对以后的成本核算学习形成有利支撑。
  其次学生也成为了案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收集或者按照自己碰到的实际的生产情况(不少学生的家庭是私营企业)作为素材,就成本计算的某一方面做出一个案例,不要求案例达到多大的规模,但必须具有案例的标准而不仅仅是一道习题。因为是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动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每组学生都上交了一份很不错的制作精美的PPT案例,并且能够流利的讲解整个计算的每个环节,通过对自身案例的讲解和对别组同学案例的提问,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计算的过程,还锻炼了自主思考、合作、语言表达等等多种能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模拟实训教学
  本课程模拟实训往往取自真实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让学生直接面向现实企业的会计、财务、审计等问题,能真实的了解各个过程中的具体的计算方法。比如组织学生去试点单位浙江省某五金厂了解整套工艺流程,并整理出一套加以修改过的数据,然后作为教学用的实训资料让学生使用。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比较生动的介绍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整个流程,然后自己去理解并寻找相应的方法计算出最终的产品成本,而不是像以往的单纯用教科书上的实训,造成学生对流程似懂非懂,做整套案例完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甚至有可能只是充当了计算的角色。
  模拟实训也应改变传统的先理论讲授,再实际操作的做法,而是将成本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尽可能融在成本会计分项实训中讲授。具体做法是:(1)依据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多项实训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先分发有关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帐页;(2)每个任务下设四个岗位,依次是:根据原始凭证分析数据并计算数据→审核数据并填制原始凭证(费用分配表)→审核原始凭证并编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完成;(3)在各个岗位的技能实训中,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实训出现困难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出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进行讲授。学生掌握后,再继续实训。
  比如,在组织“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这一项目实训时,设计“材料费用分配”任务,任务下设四个岗位进行分项技能实训:
  ①根据各车间“领料单”上所列的金额及用途分析并计算出应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材料费用金额;
  ② 审核金额并填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③ 审核“材料费用分配表”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④ 审核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明细账。
  在前面两个岗位实训中,当学生发现有的领料单(教师有意安排)上注明某种材料为两种以上产品共同耗用时,必然出现实训困难:无法计算出应分别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材料费用金额,进而也无法填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此时,教师即可引导出“材料费用分配方法”这一内容进行讲授。学生掌握后,再继续实训。
  实训中,为了能够全面掌握各项技能,学生岗位进行适时地轮换,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四个岗位的操作。整个实训过程,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凝结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一种教学的组织方式,能够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做中教,做中学,使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4、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进程
  除了理论和模拟实训外,课程还设置了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组织学生走出去到工厂、到车间、到真实的工艺过程环境和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在企业、车间师傅和会计科室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学生实习包括:
  ①了解企业存货收入、发出和结存等具体环节的工作;
  ②了解企业产品结构、功能和特点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流水线各岗位的操作;
  ③了解成本费用核算岗位各项具体工作;
  ④了解企业文化。
  5、灵活机动的教学考核体系
  由于这门课有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要灵活的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灵活的考核体系可以摆脱以往主要看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学期成绩的做法,更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所谓教学过程考核体系就是注重形成性考核,多设实践环节,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比如针对信息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平时教学中对他们布置的专业衔接的小课题的制作完成情况,加以在期末时适当的卷面考核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来最终评定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总成绩。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分组完成案例的选取和讲解情况,加以期末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卷面考核,从而最终来考核他们对于专业课的掌握情况。参照表2考核表格。
  综合性案例或课题考核50%
  期末考试40%
  平时素质10%
  课题完成情况
  (信息)
  综合性案例
  (会计)
  闭卷笔试
  团队合作、上课情况等
  表2 学习情况考核表
  通过表2可以看出课程以平时的实训成果、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其他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素质进行评定。
  虽然本人在《成本会计》这门课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如何更好的把握不同学生的掌握进度,如何更好的与现实挂钩等等都很有待提高,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曾艳:《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企业导报 2010年01期
2、马建英:《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教育与职业 2010年27期
3、胡颖森 彭锐:《浅析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财会月刊 2009年23期

关键字:会计,浙江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