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刍析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

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探讨

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合作博弈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合作涉及三个利益相关方,即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个参与方对于区域合作问题都有两个选择,即恶性竞争和协调合作,根据不同情况下各方的收益情况,建立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合作博弈模型。
  在表1中,x是各方都采取恶性竞争后每一方获得的收益,a是各方都采取协调合作后每一方获得的收益,m是其他各方采取协调合作,第三方采取恶性竞争后获得的收益。这时由于合作方未得到任何投资和市场,同时也未付出成本,故收益为0。
  当x<0,说明采取恶性竞争的收益非常差,各方会选择(协调合作,协调合作)策略的最优均衡。
  当a>x>0时,以上博弈就会具有两个纳什均衡和一个混合均衡。当任意两省市以θ的概率选择恶性竞争时,第三方选择恶性竞争而非协调合作的净收益。
  (1)
  设θ*为V(θ)=0的解,则混合策略(θ*,1-θ*):
   (2)
  这时,如果第三方认为其他两省市选择恶性竞争的概率小于或等于θ*,就会选择协调合作策略;如果认为其他两省市选择恶性竞争的概率大于θ*,就会选择恶性竞争策略。显然,θ*的值越小,选择恶性竞争的倾向就越大。由式(2)可知,在a值一定的情况下,x值越大,则θ*越小,选择恶性竞争的倾向就越大。
  (二)模型分析
  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合作博弈并非简单的单次协调均衡,实际上各地政府经常进行两方或多方之间的协商,这说明这类博弈是重复博弈,表1所示的博弈模型应该是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的一个阶段博弈。
  假定双方的时间偏好(容忍度)为δ,若无限次重复博弈均衡取高效均衡策略(协调合作,协调合作),则须满足:
   (3)
   (4)
  若无限次重复博弈均衡取混合均衡(θ*,1-θ*),则须满足:
   (5)
  取以上各式交集,当δ满足式(5)时,博弈双方将会超越低效均衡状态,实现混合均衡或高效纳什均衡。提高双方收益,合作本文由毕业论文网http://www.zgazxxw.com收集整理就能成功。
  由此可知,增大δ或降低δ*都会提高协调合作的概率。根据式(5),降低m或x可以降低δ*,也就是说,如果要促进区域合作,就要减少选择恶性竞争时的收益,也就是要使x和m变小。因为收益=运营收入-运营成本,所以可以在收入一定时提高运营成本。从循环经济联动发展角度分析,这里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税收、资源使用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等。
  应该强调的是,提高运营成本并不是人为增加企业的负担,而是使运营成本支出更加合理化。我国的水、土地、环保费用等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较多,资源价格普遍偏低。同时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常常制定过多的优惠政策,进行税收减免,导致人为提高本地恶性竞争策略的收益,降低了整个区域协调合作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会倾向于选择恶性竞争策略而不是协调合作策略。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必须推进资源环境定价的市场化改革,严格监管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根据前面的博弈模型可知,a代表博弈双方都选择协调合作策略时的收益,提高a意味着增加博弈方的协调合作收益。由于政府干预企业决策是低效率的,因此必须减少政府对企业决策的干预。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决策模式要逐步由以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以提高区域合作收益。
  阻碍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的内在原因
  (一)政府干预企业决策致使合作收益降低
  经济学普遍认为,政府干预企业决策会降低社会效率。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应当是地方政府的本职工作,而不是自己直接参与其中。如果政府成为市场的参与者而不是服务者,对利益的追求势必会导致政府职能的迷失,从而引发众多竞争,区域合作也就少了企业主体基础。部分地方政府模糊了市场、企业、政府的边界,加入到不应有的利益竞争之中。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干预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本位主义,为本地企业外迁设置了许多障碍,干扰企业自主决策,阻挠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降低了社会收益。
  (二)地方政府滥用优惠政策压低资源环境成本
  当前我国资源、环境产品尚未完全市场化,这使得地方政府在定价方面拥有很大权限。从根本上说,资源是属于社会而不是属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作为服务者只是管理这些资源,而不应该利用手中的定价权作为区域间协调博弈的筹码。但是,由于地方政府成为市场的实际参与者,常常为了短期利益滥用权力,造成区域间经济活动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只顾眼前利益,为了本地经济增长,对排污企业睁一眼闭一眼,客观上纵容了企业违法行为,也对临近地区的严格执法造成了冲击。据不完全统计,京津冀区域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多达上百个,天津津滨工业园与河北廊坊开发区仅一路之隔。这些园区地理位置相邻,功能定位相近,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彼此“压价”争揽企业入驻,从而造成恶性竞争。
  (三)缺少权威的稳定长效机制保证合作开展
  以往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进展缓慢,缺少权威的稳定长效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三省市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之前的协调机制也多是非约束性的非政府组织或论坛,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不能完全被地方政府采纳。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三省市协调合作的共识已经达成,但是,如何组织与协调,仍然有待落实。2014年国务院成立了以张高丽副总理为组长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当务   

之急是,如何在领导小组的框架内设立相应的专业机构,建立稳定的工作机制,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稳定长效的组织协调机制,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仍有可能出现“上热下冷”,“明热暗冷”的现象,使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陷于停滞。

(四)现有考核机制使地方政府缺乏合作耐心
  长期以来,当地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一个地方只要经济增长了,就能“一增遮百丑”。这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过去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条件下还有市场,但在区域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区域循环经济模式提出,在企业、园区和城市层面实施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在区域内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通过构建生态产业链,促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如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仍旧停留在本地区的经济指标上,必然会加剧各地区之间的利益之争,不利于区域合作。事实证明,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是行政区划分割,而在于以地方经济增长为主导的考核体系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地方政府缺乏合作耐心。
  推进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确立区域合作中企业的主导地位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没有企业的培育兴盛,就不会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回顾历史,我国大部分时间政府介入经济的程度都比较深。如果把一个地方比作一个大公司的话,地方政府首脑就像是“集董事长与总经理为一身的CEO”。这种模式在计划体制下有其优越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在新常态下,各级政府领导要学会不做“CEO”,只做“董事长”。在推进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过程中,三省市政府要树立产业生态系统理念,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角度引导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推进产业发展,逐步减少行政干预,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确立区域合作中企业的主导地位,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和自身发展需要,自主构建产业生态链,形成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产业集聚。
  (二)深化资源环境定价市场化改革
  自然资源的定价问题,对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没有充分反映环境成本,是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首先,推进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应深化资源定价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资源价格,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限制地方政府定价权限和恶性竞争行为。其次,为了加强区域合作,京津冀三地应制定统一的环境费用标准,堵塞因为地方环境成本差异和执法标准不同造成的漏洞,实现区域环境管理一体化。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环境和配套机制还不十分成熟,京津冀资源环境定价市场化改革应该循序渐进,可以先期建立区域内的市场化改革管理机制,由三地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制订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产品最低限价,互相监督,公开透明,维护公平竞争。
  (三)建立健全有约束力的协调合作机制
  推进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必须建立稳定长效的联动发展机制,制定区域发展统一规划,以机制和规划约束地方政府,减少由于换届引发的“新官不理旧事”问题。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通过,确定了三个重点领域: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交通网络化布局,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承接。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京津冀循环经济发展统一规划》,建立健全京津冀循环经济联动发展机制。2013年9月,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提出经过5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三省市应以此为突破口,借鉴2008年奥运会和2014年APEC会议期间大气治理的成功经验,首先从污染防治入手建立健全长效的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
  (四) 完善地方政府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部分地方政府领导过于关注本地区短期利益,忽视区域协调合作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区域合作考核指标纳入进来。近年来,部分地区就区域合作考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激励打破行政界限,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起草了《兵团师(市)、团场跨区域合作发展考核办法》,决定对师(市)、团场跨区域合作发展情况进行考核。京津冀三省市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做法,将区域合作纳入业绩评价体系,增强地方领导开展区域合作的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离任后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重大投资项目采取终身问责,促使地方领导在任决策更注重地方的长远利益而不是短期政绩,增强区域合作的主观意愿。

关键字:经济,北京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