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原则与实践分析
论文摘要: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又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的加工提炼,用规范化、有节奏的动作,通过人体的手势、动作姿态、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名中等职业舞蹈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将和我们生活有非常密切联系的舞蹈教育好?我们又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结合教育教学体会,谈一下对中等职业学校舞蹈教学的一些新思考。
论文关键词:幼师,舞蹈,原则,实践,研究
  舞蹈课程,是幼教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围绕幼教职业岗位需要以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操作实践和应用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舞蹈创作技能和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的一门课程。针对当前中职生学习兴趣淡薄、学习能力缺乏及学习信心不足的实际状况,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幼师专业学生舞蹈创新能力,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舞蹈教学创新原则与实践。
  一、舞蹈教学创新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中职幼师专业舞蹈教学创新要体现“以生为本”原则。在教学中始终“以生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个性化原则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的能力、水平,个体差异比较大,创新教学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就要尊重这种个性。我们必须非常注重这一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学生发展趋向出发,因势利导,发展学生个性。
  3.科学性原则
  舞蹈教学要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舞蹈认识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学的科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具有这些观念的动作不仅能代表不同文化的舞蹈的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组织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时,还能唤起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奠定舞蹈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创造性原则
  舞蹈创新教学立意在“创”和“新”上,我们要求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创造性的学。而对学生来说,让学生去感悟和理解,并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通过舞蹈表现、比较,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
  5.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现成的规范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应用实践的能力。
  二、舞蹈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一)舞蹈教学创新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舞蹈基本功训练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重视引导和启迪,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初学舞蹈者,应先引导入门,让他们观看经典作品并细心讲解,建立评判舞蹈艺术的相关概念。通常情况下,刚进校门的学生缺乏自主探究专业问题的能力,学习方面的挫折感比较强烈,而教师的水平每年都有长进。这样就产生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与学生基础一年不如一年的巨大反差。如果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教学中遇到不如意的情况就发出哀叹、甚至怒骂学生,那么将加深师生之间的鸿沟,教学效果更加不好。
  另一方面,我们一些教师一味地讲述训练的要求,周而复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学生对训练的要求是否理解、内心存在什么疑问、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我们也很少去了解,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缺少互动的学习,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质疑的空间,使得他们的大脑习惯于接受外来的信息,缺少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更难以谈得上以这些信息为知识储备去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因此,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实际处境,以学生为本,耐心地告诉学生舞蹈训练非一日之功。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重视感情教育、关注学生内在心灵的陶冶,唤起学生内心那份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运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当学生有了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的学习状态时,再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地开展教学,这样效果才好。
  (二)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舞蹈是时空艺术,也确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细腻韵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课是情感课。因此,尽管有的教师同样是用规范的动作进行直观示范,尽量使用比较确切精美的授课语言来讲述舞蹈动作的要领,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没有让学生愉快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如果教师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动时,充满有趣的自娱性和游戏性,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舞蹈训练应多样化,深度开发学生艺术潜能
  舞蹈训练课,可以将古典,现代几个舞种的训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肢体运动能力和艺术潜能。大概是年轻人都想放松、自由地跳跃,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气息舞动出来,现在的学生更喜欢现代舞,对芭蕾舞了解和喜爱少一些针对新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多个舞种进行训练,充分调动上课时学生思维和肢体运动的积极状态。 开发潜能是教育界讨论已久的话题,而对于舞蹈教学却是艰巨的课题,这意味着必须打破长期以来舞蹈艺术教育的传统理念。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适应非传统的舞蹈训练模式,避免过于程式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多重思考,鼓励在课堂中存在讨论,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懂得接受多种信息,获得解读专业信息和理清信息的思考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将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一句话,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艺术,打破默守陈规的接受方式。
  (四)注重创作教学的实施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创作、编导,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生动活泼的发展。要通过模仿、创编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同时,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鼓励,让青年学生丰富的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使他们通过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各种动作的表现,充分激发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对舞蹈学以致用的能力。很多数同学腼腆、不愿表现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课上不敢表演,不好意思表演,不愿老师提问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用亲切的目光、和蔼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打消学生紧张、害怕、消沉的心理,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不足要耐心,做到百问不厌。教师还要跟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因为,在教学中良好的和谐的师生情感,能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以消除学生不良心理影响,如肌肉僵硬、神经紧张、反映迟钝。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同学们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教师永远是学生的朋友。
  总之,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在每一课里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加强艺术实践,鼓励舞蹈创造,真正让学生掌握创新的本领。
参考文献
1 苑申申.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东京文学.2010年第12期
2 徐爱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9
3 孟敏.注重提高舞蹈学生潜在的创造力[J].舞蹈杂志,2002(1)
4 赵林春.舞蹈艺术职业教育创新模式初探.舞蹈.2009年第01期
关键字:教育,浙江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