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应用型本科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析
论文摘要: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目前存在教材内容的实践性不强、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实践环节薄弱、课程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以案例教学为主,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管理竞赛和专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
论文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改革,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管理和技术问题、具备适应社会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既懂管理又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研究其教学内容与方法,解决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的“教”与“学”如何统一的问题。
  一、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现状
  (一)教材内容的实践性不强
  国内相当多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内容上存在以理论阐述为主,对案例、思考题等内容设计不充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缺乏生动性、启发性和应用性,学生难以把这些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又觉得难以学以致用。此外,部分教材的内容还存在不以学生思维的逻辑过程编写和难以及时反映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等问题。
  (二)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以口授加板书为主,基本都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地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个性需求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使采用了所谓案例教学方式,课堂上穿插了一些案例,但是在案例的选择上、使用上、以及案例与理论的结合程度上,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基本上是单向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有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很少或是没有,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同时,生产运作管理在实践教学环节脱离了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很难进行,也很难被仪器、设备或者模拟软件所替代,因此,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难度也很大。
  (四)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目前,大部分院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考核方法主要是较大比例的考试成绩加上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听课态度加上平时作业或笔记,仍然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考核方法上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客观题较多,发挥能动性的主观题较少,重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二、改进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建议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加强与相关领域学者的学术交流,加强与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理论培训支持,企业对教师提供实践心得,使双方达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建立教师课程群,相互探讨,分工合作,从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广泛、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度引导、理论联系实践较少、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任课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既可以让教师到企业挂职,增强教师对企业运作实践与理论的学习,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企业背景的工程师、专家、高级管理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还可以利用产学研基地的资源和条件,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满足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加强教材建设
  生产运作管理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学科,其思想可以广泛地体现在社会中的各个组织,学生在学习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同时,其实也在感受它在现实社会领域的应用。所以提高生产运作管理教学质量的第一步首先要改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教材中多穿插一些案例、提示、看板;进一步改进完善编写体例,对案例、思考题等内容精心设计,紧密结合知识要点,使教材更突出应用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时把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三)以案例教学为主,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在授课中采取灵活多变的多种教学方法。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案例法教学较为适用,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达到领会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和培养应用能力的目的。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必须作好以下工作。
  1.教学目标要明确
  案例教学要明确所涉及问题的性质,明确想通过本堂案例解决哪一个管理领域的问题和哪一个层次的问题。问题的层次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阅历,并结合整个教学计划设计。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其内容是很丰富的,大概可以分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层面,即获得知识、建立概念、理解技术。
  2.案例选择要适当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教材的选择要与教学目的相结合,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阅历。只有选择最适合学生现有水平的案例,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要准备高质量的案例,案例要具有深入挖掘的思考价值,又能够反映当前中国企业的实际活动。分析案例就是分析实际、投身实践。如果案例编写不切题、失真或问题过于隐晦、浅显,就达不到启发学生去思考的作用。
  3.课前准备要充分
  首先,要熟悉所选案例的全部内容。 为了能引导学生、把握课堂,老师必须对案例中的主要情节、主要数据、重要人物的名称及地(职)位等非常熟悉。一旦老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案例的不熟悉,案例课堂要模拟真实情景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其次,要确定教学重点。因为课堂讨论时间有限,要突出重点解决的问题,对难题应该有所准备。为此,老师应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最后,要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模拟进入案例中所提供的管理情境,让他们充当案例中的角色,置身在案例情境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小组将意见进行整理,然后各个组派出代表或由老师随机抽取学生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案例分析不应该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答案的非固定化可以避免限制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找出更多的适应各种环境变化的更有效的方案。教师应该表现出理性的、相对中立的态度,肯定各种意见的合理性,尊重学生的观点。
  (四)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更容易实现管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共享有价值的管理资料、优秀管理网站信息、管理课件等。教师也可以直接就某些网上资料布置作业或直接要求学生到网上收集某方面资料、模拟实践等。这些为促使学生走进更为真实广阔的管理世界、自主能动地学习、知识积累提供了方便的渠道,学生的思路、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更开阔和全面。
  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把生产运作管理涉及到的图片、图示、动画、视频、音频直接、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达到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充分有效的理解知识创造条件。但在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要避免滥用“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五)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由于条件的限制,生产运作管理很难通过真正的企业管理实践去体会。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非常需要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因此,探讨生产运作管理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改进管理教育的模式。目前,一些厂家已经开发出实验软件模拟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过程。其中,用友公司的ERP可以作为学生入门提高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积极性的基础训练,以及检验学习效果的初中级实验项目。GMC国际企业挑战赛可以作为学生较高阶段的生产运作管理知识检验和提升实验。
  (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管理竞赛和专家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术前沿与动态等,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管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组织专家讲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了解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目前的临考突击与考试强调的对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识和记忆比较多有关系。因此,要根据生产运作管理的自身特点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来设计考核方式。笔者认为,考试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笔试。包含客观题,主要题型是类似于MBA以及司法考试中的填空题。主要考核在基本知识记忆基础上的运用。还可包括概念题、填空题等;主观题,主要是案例分析和论述题,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部分内容的评阅主要看学生能否有一个清晰、合理、完整的回答,而不是依据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加强能力的培养。(2)学习态度。包括发言记录、出勤、听课态度。(3)实验情况。在实验中的成绩、表现也要考虑进来,这是体现应用实践情况的主要方面。
  生产运作管理本身博大精深,将它的精髓介绍给学生并且在符合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去训练学生熟练运用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的能力更是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
2 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3 徐松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4 袁基瑜.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J].北方经贸,2009,(1).
5 蒋勇.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探析[J].理论研究,2008(2).
6 刘琴.管理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高校讲坛,2008(10).
关键字:教育,江苏,苏州,常熟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