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内涵分析

论文导读:这种重教学效能核定、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建立适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各种评价的本质和内涵。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基础,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评价深受泰勒提出的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评价原理的影响,实施的多是以奖惩性评价方式为代表的诸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模式。这些评价方式在一定时期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重教学效能核定、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在推行中容易遭到教师的抵制与反对,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避免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中所显现的局限性,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应用于教师教学评价中,建立适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关系到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几种类型
  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我们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我们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人们对各种评价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各种评价的本质和内涵,最终导致实践过程中难于区分和有效操作,因而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一般采用“终结性教学评价”与“形成性教学评价” “奖惩性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所谓“终结性教学评价”一般是指教师完成课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时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评价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为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晋升、奖惩等提供一定的依据。例如,国内高校普遍组织的学生评教工作,先后采用填涂评价表和网上评教的方式,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所谓“形成性教学评价”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次或多次评价,其目的是为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和被评教师提供课程教学的诊断性意见,或者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或者指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并对教师“终结性教学评价”的结论作出佐证与补充。例如,高校的干部听课和督导听课,一般采用“随堂听课”的方式,通过填写相应的听课表,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是教师评选和教师职称晋升的依据之一。
  所谓“奖惩性教学评价”是以加强教师绩效管理为目的,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给教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比如,解聘、晋级、加薪等。它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方式,是通过考核教师的资格与能力,为教师的聘任、晋升、加薪、解聘提供依据。例如,采取“指标一量化”模式。评价者注重用数量化的技术方法来获取数据材料,对教师评价经常采用“评价表”的方式、“听课”打分的方式,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处理,判断其是否己具备了奖励或惩罚的条件,为教师奖惩提供事实依据。
  二、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等欧美国家在总结传统的“终结性教学评价”、“形成性教学评价”的实践经验与得失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了教师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依据学校及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综合素质、工作能力与绩效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笔者认为,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
  1、人际关系和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也是社会人。人除了有经济需求外,还有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教育学家用此理论来分析教师,发现教师不仅是经济人,更应该是社会人,他们追求安全、归属感,希望得到认可与尊重,在教师中同样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深受人际关系理论的影响,能够满足教师社会、心理需求,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论文参考网。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其主要观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需要产生动机。人的需要有高低之分,当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能满足上一级的需要。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由高到底一次排序的。论文参考网。学校教师把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作为人生追求目标。论文参考网。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深受需要层次理论的影响,能够帮助教师实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此同时促进教师个人需要与学校需要相结合,进而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基础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针对传统发展观而提出的。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单一发展模式后开始反思,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符合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将发展的中心由“经济”过渡到了“人”,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最基本的功能表现为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和研究的深入,其领域从最初物质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到文化精神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融入了人文科学的思想和内容,深入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而使可持续发展理论延伸到教育领域。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正是基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3、现代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既指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指教师在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价值的实现。对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其职业生活中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教师评价要尊重差异,从生命的视角,促进人的发展这一角度来展开。
现代教学论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大趋势,要求用“贯穿一生的教育”逐步替代“管用一生的教育”终身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不单纯是知识传递,而应贯穿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主张不仅要掌握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和独立性,创造性地解决所面临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终身教育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人发展的连续性过程,为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
  4、现代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认为:任何管理理论与实践实际上都是基于对特定人性假设而提出的,不同的人性假设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现代管理理论发展演化的内在逻辑是沿着人性假设的思路展开的,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容也实现了从只注重成本的降低、产出的增加到重视人的管理、人力潜力的开发的转变,建立在“自我实现人”假设基础之上的人本管理理念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本管理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吸收并体现了人本管理思想,在评价过程中,以教师为本,赋予教师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体,不断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与教师专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学校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正是顺应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要求,强调教师个体在学校组织中的价值,尊重教师,相信教师个人具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同时承认教师的发展需求与组织的发展需求是能够统整在一起的,把对教师的管理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涵
  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内涵主要包括评价目标的发展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运行模式的科学性、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等。
  1、评价目标的发展性
  教师发展性评价教学的过程,是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目标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心是体现发展性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以发展为宗旨,在评价过程中根据“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师评价。对于工作上和业务上有任何一点进步的教师,无论其现状何等的不理想,离教育教学目标有多远,都应该给予鼓励,帮助他是们改进,促使他们发展。
  (2) 结果是与行政奖惩制度相脱钩
  以奖惩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兴师动众,为了保证优秀教师获得加薪、晋级的机会,学校必须对全体教师开展评价,然后划分等级。这种评价制度让大多数教师感到怀疑、惧怕、不满。其结果不仅背离了教师评价的初衷,而且影响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无法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发展性评价立足于教师的未来发展,不再成为奖励和惩罚教师的机制,而是作为提高教师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成为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措施。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1) 教学科研和综合素质相结合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要具有现代价值观和现代人的思想素养;从事教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协调控制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具有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人格。在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把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综合素质结合起来。
  (2) 现实和未来相结合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评价教师时,不仅看教师的过去、现在的工作表现,更看教师的未来发展。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教师的现实表现,不是为了奖惩,而是为了了解教师的现状,从而帮助教师克服缺点,确定教师发展的需求,制定发展的目标,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促进教师与学校的未来发展。
  (3) 个体和整体相结合
  在注重个体发展的同时,要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一方面要为学校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这种需求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充分考虑教师的这种需求,在评价过程中,努力向教师提供发展的信息,如:学校组织对他们的期望、他们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他们的工作表现是否符合学校的需求、他们享有的权力和义务等。获得这些有用的信息后,教师不断取得进步,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教师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当广大教师这些较高的需求得到较大满足时,他们则能表现出较强的事业心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定推动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4) 个人心态和学校文化相结合
  要把促进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的融合起来。学校氛围是指一所学校拥有的独特文化与环境。它是由学校的历史、校风、领导风格、教师个人的价值观等所决定的。如果评价活动不能与教师的文化和心态相容的话,他们就会在心理上排斥这一活动。在编制评价方案时,让教师参与整个方案的编制过程,使他们了解评价的意义及制定评价方案的依据,则能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这一方案,以后在行动上积极地配合组织者开展评价活动,达到与学校意志的统一。
  3、评价过程的可操作性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不仅是一种新的评价理念,更是一种新的评价实践,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
  (1)具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第一,它很全面,即涉及教学的主要方面,至少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第二,它很细化,即评价指标所指明确;表达扼要;第三,它很客观,即各指标的权重值与该指标体系中的地位相一致。
  (2)采用全面、综合的评价信息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掌握评价对象的信息,做出正确评价。首先,通过学生评教获取信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师的教学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让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是收集教师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其次,同行评教也是收集信息的途径之一,同行老师可以是学校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通过经常性地深入课堂中听课,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了解学生对教师的反应,并可及时为教师提供建议和意见。再次,专家评价。专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给出比较中肯的意见。
(3)综合处理评价材料,全面、及时反馈评价信息
  对于收集到的评价材料进行归类整理,根据评价材料写出教师个人的评价报清及教师教学综合性的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中不仅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而且还提供若干指导性的建议,为老师指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向。所以评价一结束,管理部门就应该写出评价报告,并将评价报告反馈到老师手中。如果可能,最好把学生的意见、专家的意见、同行的意见等都反馈给教师个人,供教师仔细阅读。
  (4)制定了合理的发展计划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评价活动的结束,意味着教师和学校拟定发展计划的开始。根据评价信息,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学校也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确定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
  4、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师教学评价应从“人”的角度评价教师教学全过程,而非仅从“事”的角度只对教师课堂教学作单一评价。教师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本身也要求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合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为达到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效果,需建立合适的多元评价主体的体系。选择评价主体时需要考虑的标准是全面性、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即要能最大程度地准确全面反映出教师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考虑到几种形式的组合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教师教学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评价工作的系统为:课堂教学工作的评价选取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和教师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而教学文件和教学研究工作的评价采取领导评价。
  四、结束语
  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根本上源于教师教学评价实践的发展,也是教师教学评价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国内高校尚不普遍,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这不仅需要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继续开展研究和实践,也需要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更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性教学评价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慧,潘东明,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位探析[J],高教探索,2005(3):33-35
2 方晓敏,发展性教师评价—高校教师队伍和谐发展新动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2):91-98
3 朱志良,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38-41
4伯海英.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解和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9.
5 刘丽虹.如何有效利用心理契约加强高校师资的管理.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390-392.
6 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关于“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王建华.学科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导刊,2007,(09)
 

关键字:教育,吉林,吉林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