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浅议生动活泼乐满园 扎实高效春遍地

论文导读: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在十几年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营造“快乐满园”的氛围,让口语交际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是我们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现“春光遍地”境界的有效策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所给予学生的“安全度”不够。(几位学生演示班会情境,一位学生扮演故事中的“王宁”,大胆提出自己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这种交互其实就是一种演示,生活中已经会的东西不需要演示。
关键词:口语交际,有效性,安全,情境,交互,实践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十几年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营造“快乐满园”的氛围,让口语交际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是我们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现“春光遍地”境界的有效策略。
  1.提高安全度,享受“无忧无虑”的交际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不是“金口难开”,就是“投机作答”。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所给予学生的“安全度”不够。学生怕说不好、说不全挨老师批评同学笑话。如此“甘于寂寞”,如此“温顺”,并不是老师所希望看到的。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口语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二者互为影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交际障碍。我们应该努力改变它。
  1.1树立平等意识
  交流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抛弃师道尊严,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谦和的笑容化解学生的敬畏,以鼓励性语言启发学生发言的欲望,教师甚至可以与学生坐到一起聆听其他同学交流,共同展开讨论和评价。
  如二上年级“我的想法”这一课,我就坐到了学生席上,成为了学生中的一员,由班长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主持人:今天,王宁所在的班级改选班干部,现在他们正在推选劳动委员。
  (几位学生演示班会情境,一位学生扮演故事中的“王宁”,大胆提出自己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主持人: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学生甲:他很大胆。
  学生乙:王宁平时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所以他想当劳动委员。
  学生丙:要是他没能选上,会很丢人。
  学生丁:不对,他要当劳动委员,说明他有上进心,还有一颗为集体服务的心。没有选上不丢人。
  教师(从学生席上站起来):是呀,我认为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份勇气,有这样一颗为集体服务的心。
  主持人:你会选自己吗?你想选自己当什么?
  (学生发言踊跃,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采,似乎现在我们班也在改选班干部。我坐在学生席上默默地听着,偶尔纠正一下学生的语病,不住地对学生点头微笑。无疑,这堂课成功了!)
  1.2放缓训练坡度
  (1)搭建展示平台,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之所以怕交流,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在于与谁说。学生之间交流时,能谈笑风生滔滔不绝,而与老师交流时就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所以,我们尽可能先安排小组交流。这样做可以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有了小组交流的基础,当众表达就会顺理成章。
  (2)降低交流难度,允许学生借助实物道具表达。论文参考网。
  课堂上允许学生带着实物道具来交流,学生的表达有所依托,降低了表达的难度,交流的信心与兴趣都会提高。
  如二年级“夸家乡”、“奇妙的动物世界”;三年级“丰富多彩的世界”、“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五年级“我是小小推销员”等……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带实物、图片,甚至影视片断等交流。
  我在上三年级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课时,提前一星期布置任务,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传统文化,有条件的搜集实物。于是,有的学生带着各色、春联,来介绍咱们上虞的贴春联风俗;有的学生带着霉千张,来介绍咱们上虞最有名的崧厦霉千张制作工艺;有位学生的表弟刚满月,他则带着一袋剃头果,来向大家介绍满月剃头风俗,还当堂分给同学品尝……课堂气氛之轻松活泼,学生参与交流兴趣之浓厚,可想而知。
  1.3运用积极的评价机制
  教师善于肯定,乐于赞美会不断地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如“你说话声音响亮,条理清楚,真不错。”“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一般,你是咱班的小诗人。”“你理由充分,出口成章,令人佩服。”这些评价语让学生品尝到当众交流的喜悦,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不攻自破。教师还可以巧妙运用形体“暗示”来评价、激励学生,如眼神、握手、鼓掌、微笑点头等,帮助学生驱赶掉胆怯的心理阴影。
  2.提供结构性材料,享受“入情入境”的交际
  所谓结构性材料,是指能给学生充分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的超文本材料,包括自制课件,展播影视片断,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陈设相关的实物,播放录音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
  如二上年级“应该听谁的”这一课教学,我创设这样一个交际情境:
  1)道具:一首轻松悠扬的乐曲,手工绘制的一幅画着一头驴的图画、一根拐杖、几把锄头
  2)表演:随着轻松悠扬的音乐,由一位学生作旁白,另几位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中年人、老人、孩子、种菜人,老师和另一位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主角——爷爷和孙子,共同演绎整个故事。
  3)在学生观看了情境表演后,开展小组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样做?并进行自由组合,并让他们走进情境表演,教师做适当点评指导。
  学生表演片段欣赏:
  迎面走来一个中年人。他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驴,快把驴压死了!”
  (甲组:选择继续骑驴)老爷爷听了,笑呵呵地说:“放心吧,我们两个体重不大,这头小驴个头虽小身体健壮,压不死。”
  孙子回头对中年人说:“谢谢你的关心!”
  (乙组:选择轮流骑驴)爷爷听了一拍脑门,若有所悟:“哦,是呀!”于是,立刻对旁边的孙子说:“咱们两人轮流骑怎么样?“
孙子连连点头:“好的。爷爷年纪大了,多骑一会儿,我少骑一会儿正好可以锻炼身体。”
  爷爷乐呵呵地摸着胡须说:“我的孙子长大了,懂得照顾爷爷了。”……
  这段表演,学生口语交际的语言发自内心,丰富而富有创造性,还能自然地用上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交流。这说明我所创设的情境是成功的。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观看表演,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因此变得高涨,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于是他们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
  假如没有创设这样一种表演情境,学生只是听一遍这个故事,然后进行评价“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样做?”那么学生只能是一种答问的形式在交流,所用语言的格式大体上是“要是我遇到这种事,我会……”课堂会显得很枯燥,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语言的丰富性,思维的创造性都会逊色很多。
  3.形成双向互动,享受“合作愉快”的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3.1口语交际应体现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打电话”、“问路”、“辩论会”;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互动性不够明显,如“我敬佩的一个人”、“说说我自己”。因此,我们要避免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口头作文课。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考虑交际的场合:这一特定的场合下,应该注意哪些礼貌用语,眼神手势应怎样运用,语速语调怎样调整,应该重点介绍哪块内容。同时营造讲述中的打断质疑和讲述后的提问交流,使讲述人和听众之间达成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互动。
  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说我自己”为例。课堂上,学生可能会讲述这样的内容:
  “大家好!今天我站到这里,来介绍我自己,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胖乎乎的我留着小平头,鼻梁上早早地架起了眼镜……
  这就是我,一个胖胖的‘小书迷’。如果你与我有着相同的爱好,那么就让我们做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交流看书的乐趣!你愿意吗?”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版本的讲述: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性格、爱好,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留着小平头,鼻梁上早早地架起了眼镜……
  这就是我,一个胖胖的‘小书迷’。论文参考网。我是多么希望,找到一个与我有着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玩耍,一起交流看书的乐趣!”
  从以上两段讲述来看,虽然表达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展现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第二段讲述呈现出典型的书面语色彩,并且交流时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情感交流,是一种口头作文的形式,这显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提倡的方向。
  3.2 互动应具有价值
  教师应尽量避免口语交际教学变成日常生活在课堂情境中的一种演示。这就要让学生面对的交际任务具有挑战性,比如“问路”活动中,课堂上的被问者是自觉地配合的,问路的语言是“千人一腔”的统一模式。
  “阿姨您好!请问去少年宫应该怎样走?”
  “往前走,到第一个岔路口左拐……”
  “谢谢阿姨,再见!”
  “不用谢!”
  这种交互其实就是一种演示,生活中已经会的东西不需要演示。我们可以设置被问者不配合或答非所问的情境,这样学生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得到了提升。学生面临了挑战,他也就学到了日常生活中难以意识到、难以学到的东西。
  所以教师在设计每一堂口语交际课时,都要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交际难题。针对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创编——灌注进去一些新的学习元素。
  4.运用载体,享受“大环境”下的交际
  口语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教学时间却极为有限。因而,口语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创设具有趣味性、活动性的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拓宽训练面、增加训练量的目的。
  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口语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训练来提高,口语交际训练则包括交际心理的训练,只有通过实践或模拟训练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4.1小记者采访活动
  教师有意识地布置采访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从采访爸爸妈妈到采访同学老师,从校内采访到校外采访。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要求由低到高。促使学生人人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克服交际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教材中有一些口语交际内容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体会,如二下年级“夸家乡”,教师就可以动员(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夸家乡”为主题的调查采访活动——了解“盖北葡萄”、“下管板栗”、“崧厦霉千张”等等。现以调查了解“盖北葡萄”为例。
  众所周知,盖北葡萄素有江南吐鲁番之称。论文参考网。盖北葡萄品种多,味道好,“红富士”、“巨峰”、“龙眼”等各个品种的葡萄以其不同的外形、口味各领风骚。多么丰富的口语交际场!
    在葡萄成熟季节,我们可以走进葡萄园,观察葡萄的叶、枝和果实; 采访葡萄园的主人,了解葡萄的品种、特点、管理方法。在实践中自然少不了语言的交流,用我们的语言表达眼中观察的、心中领会的葡萄。
  4.2小剧团演出活动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故事类”课文,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按兴趣组成“临时剧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尝试把课本片段搬上“舞台”,把童话故事搬上“舞台”,把生活情景搬上“舞台”。从中体会不同场合、不同角色运用情感、语调的不同;体会朗读与口语的不同。“演员们”精心准备的过程、演出和同学们的评议的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体验与提高过程。
  这个“舞台”,可以搭建在班级的“班队会”、“综合实践课”,还可以与学校大队部的活动相结合,如学校的“午间体验活动”、“各种表演类比赛”等。
  4.3班级口语交际长效机制
  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晨间谈话课”、“午间活动课”、“傍晚整理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每日一讲”活动,把每天在家里、路上、书本上、电视上、互联网上看到的新鲜事向同学汇报。每天让学生放胆说,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只要能有味地说出自己的见闻就可以了。
   还可以给“每日一讲”细化为几个固定的小栏目,发动学生为自己的栏目起自己喜欢的名字,如“现在播报”、“晨间5分钟”、“大风车”、“实话实说”、“百家讲坛”等。此时,学生在讲所见所闻时,似乎觉得自己是一位名牌主持人。这时所体验的心境是惬意的,在惬意中,学生更能发挥出自己口语交际上的水平。
     于是,学生会更关注平时的“生活”,更细心留意周围事物。渐渐地,学生善于接受见闻了,也善于发布见闻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安全度,让课堂体现交互性,辅以丰富生动的情境,营造趣味性的实践大环境,口语交际教学一定能够“快乐满园,春光遍地”。
 

关键字:教育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