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探讨
2016-04-20 20:40:34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台湾论文网 台湾资讯网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普及程序越来越高,再加上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中国网民中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社会其它群体。一方面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学习和生活上的便利,另一方面时也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如:互联网上的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因此,网络素养教育已经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文以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现状为基础,阐述其重要性,并尝试提出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一、网络素养的提出
  根据CNNIC的最新数据显示,到达2009年1月,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像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如电的发明、印刷术的推广、电话的普及一样,互联网以其全球性、自由性和开放性迅速的崛起和普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和社会行为场域,改变和重塑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和行为模式,可以说,互联网由一场技术革命进而扩展成为一场社会革命。一个“网络社会”己经逐渐形成,“网络空间的崛起,全面构造了一种后现代社会生态地貌(topography)。可以说,网络虚拟空间正是后现代思想与社会的实验室。”互联网源自于军事领域,它的普及过程也仅用了十几年,到今天,曾经十分前卫的网上冲浪、页面浏览、收发电子邮件、在线查询、下载资源、在线聊天游戏、论坛发帖、电子商务、远程互动、博客日志等网络行为,已变成十分平常的日常生活内容。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序越来越高,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却少的一部,荷兰学者JanvanDijk在《网络社会》一书中说:“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以称21世纪为网络时代。网络将成为我们未来社会的神经系统,而且人民能够指望这种基础设施比起过去时代建造用于物品与人员运输的道路来,会给我们整个社会和个人生活更大的影响。”
  网络的负面影响并非网络自身的特点,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所作所为更多地取决于自己的主动选择,因此网络时代需要人们具备合理使用网络的能力和修养,而网络素养概念的提出以及网络素养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网络素养是一种有关网络使用的综合素养,包含了网络使用技能和网络道德意识、法律安全意识等能力系统。它是网络时代人的一种必备素质。网络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网络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的丰富和发展。在网络媒体日益壮大的条件下,其影响力迫使网络素养教育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被提到研究日程上来。
  二、国内网络素养教育现状
  相比较于国外而言,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国外有着巨大的差距,不同地域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和不同历程。各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相对于大陆,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较早。
  1997年,台湾省学者张一蕃在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委托研究报告中发表《资讯时代之国民素养与教育》一文,文中指出了资讯时代对国民素养教育的新要求。1999年第八届国际电脑辅助教学研讨会上杨叔卿发表《“艾丽斯”系统在大学网络素养通识课程之教学实施与研究初探》,这是网络素养教育实施的具体范例。
  香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全香港共有70多个机关团体投入媒介教育的行列,并且形成一个媒介教育网络。尤其在学校教育方面,他们从幼稚园、小学、国中、高中到大学,香港就以不同的训练课程来培养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网络。香港传媒教育协会通过研讨会、传媒教育工作坊、会讯、分享会、编制教材等形式,在鼓励、推动及发展传媒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陆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开始于1997年,在中科院研究员卜卫发表《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后,媒介素养教育得到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的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各种信息大量充斥,公众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有待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关注、研究这一课题,但多在新闻传播领域,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处在萌芽阶段,并且基本局限于对国外学术成果的翻译介绍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吁。目前我国系统实施网络素养教育的行动研究尚属一片空白。
  三、网络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1、网络道德素养教育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2、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培养他们获取识别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以一种思辨的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3、网络安全素养教育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就要求不断的提高网络安全素养教育。
  4、网络法制素养教育
  道德和法律是社会管理和控制的两大重要工具和支撑。道德的约束作用一般来说只适合于简单的社会关系,一旦社会关系过于复杂,道德就难以发挥作用,就需要强制性的法律。社会的良好发展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起作用,道德使人们内化社会规范,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法律从外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网络的高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下面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因为其他负面作用而让大学生对其敬而远之。要通过学校、社会的综合教育,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使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娱乐的有效果工具。
关键字:教育,台湾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