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浅谈国内外金融中心的形成考察
论文摘要:国内外金融中心的形成考察
论文关键词:国内外,金融中心,形成,考察
  1.伦敦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伦敦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17世纪末18世纪初,伦敦是英国的国际贸易中心,英国进口商品的80%与出口商品的70%都是经伦敦进出的。贸易的发展引起结算与融资的需要,大小银行相继产生并有了很大的发展,伦敦货币市场由此兴起,票据贴现活动尤为活跃。到英法战争结束之后,伦敦利用国际汇票这一机制发展成为对世界贸易进行融资的一个中心。另外,政府战争借款的需要刺激了银行业务的开展和证券市场的产生。到18世纪末,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初露端倪。
  第一次产业革命成就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5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傲视列强,伦敦也逐渐成为全球的生产中心和世界的贸易中心。伴随19世纪最后20年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储备,英镑成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一战前得以确立,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的国际金融地位与国际贸易是紧密相连的。英国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又将赚取的资金输回伦敦。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使伦敦将国内业务扩展到国际业务。到一战前夕,海外投资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总投资额的一半,此时,在伦敦各类金融机构聚集、金融体系日趋完善,金融产品和各类金融市场逐步健全,世界各国的贸易清算和国际间的资金借贷大都集中在此进行,跨国金融活动频繁,国际金融业务占据主要地位。伦敦成为资金供给方、需求方的中介,为世界贸易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从而使伦敦的金融交易日益活跃,大小银行相继产生,银行体系日益完善。另一方面,英国开始对外输出资本,在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进行投资,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英国以其绝对优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伦敦也成为一战前世界最大、最有影响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殖民地纷纷独立,传统的国际市场被他国抢占,出口贸易减少了近一半,同时战争还使英国欠下了巨额债务。战争结束后不久,英国又陷入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之中,整个20年代的经济都处于萧条状态,到1929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战前的14%下降到9%。英镑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也开始下降,在伦敦驻扎了近百年的国际金融机构开始寻找新的着落点,伦敦作为唯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日趋下降。随后不久二战的爆发更使英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被削弱,不得不实行外汇管制,英镑的绝对国际主导地位被美元取代,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继续下降,被纽约赶超。
  20世纪50年代,在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需要为其积累的美元资金寻求一个在美国之外存放的市场以避免被美国冻结的风险而将美元资金转至欧洲,伦敦的银行吸收了大量的美元存款。建立了以伦敦为中心的欧洲美元市场。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助伦敦很快摆脱困境,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系列限制美元外流的举措却在事实上对伦敦产生了“溢出”效应,许多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逃避管制,将相关的业务运作机构迁移到伦敦,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伦敦的银行将美元作为英镑的替代币种进行贷放,以及80年代中期之后英国政府对金融业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促进了英国金融业的发展,强化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使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现在伦敦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的金融中心,它集中了布局在欧洲80%的大型金融机构,而且那里的专业人才丰富,人事成本和所得税率都比欧洲其他国家低,而且拥有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2.纽约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和美国第一大港口,它位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一个多世纪以来,纽约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云集再此,纽约这个全球化的大都市直接引领全球的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以及时尚界走势。此外,这里是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大公司总部云集地,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188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华尔街为北方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战争胜利后,纽约也因此超越了费城,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1914年,一战爆发,美国选择中立,积极发展本国经济。一战前,美国提供的产品仅占世界总量的1/3,到1929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48%,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至美国。一战后,美国恢复了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美元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开始作为国际货币被广泛接受。
  1939年,二战爆发,美国又一次远离战场的硝烟,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战后,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经济实力迅速膨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工业产品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黄金储备高达200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总额的59%,庞大厚实的经济实力再加上深谋远虑的政治外交,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确立扫清了一切障碍。 美国凭借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制度把美元推上了货币霸主地位,美元可以自由兑换。世界各国都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世界贸易的90%用美元结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资金供应者。作为国内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纽约的金融业务日趋发达。此外,美国利用政治和军事手段,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援助参战国恢复国内经济,纽约也将金融活动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被看作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首都”,成为国际最大的资本供应中心。
  3.东京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京位于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东南濒临东京湾,通连太平洋,是日本的海陆空交通的枢纽,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东京还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国主要的公司都聚集于此,资本在5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东京,全国各大银行、及其总行或主要分行都设在东京,这里有闻名世界的日本银行和活跃于世界股票市场的东京股票交易所。
  东京是在日本自由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虽是二战中的战败国,但却经历了1955至197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73年,日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进入80年代,日本金融界开始了自由化的进程。随着自由化,国际化的深入,日本的经常项目出现大量顺差,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国际资本流动随之加剧,东京的国际金融活动也随之活跃繁荣,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在东京设立分支机构,在自由化过程中,日本取消了对日元兑换的限制,日元成为国际性货币。而且日本地理位置优越,东京金融市场能够填补欧美金融市场夜间停止交易后的空白。目前,东京已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且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前景。
  东京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其中的东京股票交易所是世界上仅次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第二大交易所。截止2000年底,世界最大的300家银行中,已有75家在东京设立分支机构,其中14家银行的总部也都设在东京。到2002年,日本的银行总资产已达15.35万亿美元,日本的黄金储备高达4612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从各类金融市场的规模看,日本也居领先地位:(1)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股票类衍生工具市场总市值方面,2003年6月,日本OTC市场交易数量为1032.39亿美元,在亚洲排名第一。(2)股票市场:2002年,股票总值20693亿美元,年交易量15.64万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股市。(3)债券市场:1993年,日本债券总值为70051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4.苏黎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苏黎世位于瑞士北部,欧洲美丽的湖泊苏黎世湖北端的利马特河口,地势起伏,绿草如茵,森林成片,空气清新,非常适于人们居住。苏黎世不仅是瑞士最大的城市,也是瑞士经济、金融及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同时还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苏黎世是连接法瑞、德瑞、意瑞的中转地,具有国际意义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之称,被誉为欧洲最便利的城市。随着11世纪初欧洲工商业的繁盛,苏黎世及其周边地区聚集起大量的商贸集散点,为日后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期以来,瑞士政治经济非常稳定,过去是永久的中立国,给人以安全稳定、不受外界干扰的和平环境印象,在瑞士,资本存放安全,资金移动自由,是始终保持货币兑换自由的国家,瑞士法郎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因此二战后苏黎世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是世界上银行密度最大的国家,有“银行之国”的美称,瑞士银行以其最严密的保密制度闻名于世,被誉为“银行守护神”。而苏黎世又是最早的瑞士中央银行所在地。
  苏黎世不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西欧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内遍布各类银行370余家,瑞士全国的主要银行,证券交易所和各类保险公司的总部或总行等都设在这里。不仅如此,欧洲伦敦、巴黎等著名的金融机构也都在苏黎世有一席之地,故享有“欧洲百万富翁都市”的称号。西尔波尔特大街和交易所大街两旁,银行林立,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在西欧交易所中首屈一指,总计西欧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苏黎世的班霍夫街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西欧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近年来其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
  5.迪拜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是海湾地区的中心,地处“五海三洲”(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湾及亚、欧、非洲),是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它与中亚、南亚、西亚、东非、北非以至欧洲之间的运输方便快捷,被誉为海湾的明珠。 迪拜是七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面积第二大酋长国(次于阿布扎比),是阿联酋的经济中心,不仅如此,迪拜有世界唯一的七星级酒店,全球第一摩天大楼“迪拜塔”,全球最大机场以及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购物中心。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看,迪拜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是较为成功的。由于迪拜相对其他的酋长国石油储量较少,只有约40亿桶,如过度开采十几年以后就将告磬。面对石油的日益减少,以及对石油工业的过分依赖,发展经济多样化是迪拜的必然选择。建设迪拜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迪拜近20多年来经济多样化发展道路的延伸,也是其救(强)国之策。
  迪拜在发展多样化经济时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形成了“一个自由区、两个中心”,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硬环境。而且,迪拜金融中心位于东边的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和西边的法兰克福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填补了两大金融地带之间的“金融真空”。迪拜为吸引外资于1985年建立占地100平方公里的杰贝勒·阿里自由区,在此开业的公司达到2600多家,几乎所有国际知名企业都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其规模目前已居中东地区首位。迪拜充分利用其国际商贸的枢纽地位,现代便捷的海运和空运更使其如虎添翼,成为辐射海湾、中东、非洲、南亚和中东地区15亿人口的大市场。迪拜深谙此道,修建现代化的商用设施,采取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等优惠政策,打造自己中东地区“商贸中心”的地位。如今,阿联酋非石油贸易额的74%是迪拜完成的。2002年,人口只有110万人的迪拜创造了344亿美元的非石油贸易额。迪拜已成为中东名副其实的商贸中心,也是继香港和新加坡之后世界第三大转口贸易中心。打造中东地区“旅游中心”是迪拜又一个色彩瑰丽的梦。
  (二)国内金融中心的形成考察
  1.北京全国性金融中心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北京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是全国金融监管机关和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聚集地。目前已初步形成西城区金融街和朝阳区CBD两大金融中心。西城区金融街如今已成为对中国金融业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汇集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中国主要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530家国内金融机构、知名企业,区域内企业管理的的总资产达到13万亿元,控制着全国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运用。与金融街相对应的朝阳区CBD及周边地区则集中了80%的来京外资银行。目前,已入驻的来京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及办事机构达150余家,并集中了200家中外律师、会计师、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以金融产业为龙头,金融保险证券、咨询中介、IT通讯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到2006年末,北京市金融业法人单位有661个,从业人员12.4万人;全市金融资产达到17.3万亿元,占全市总资产26万亿元的66%,占全国金融资产40万亿元的44%,这在全国是最高的。2006年,首都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63.13亿元,占北京市GDP7720.33亿元中的比重高达12.55%。金融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
  2.上海全国性金融中心
  上海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市,有超过2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上海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类。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其中最主要的产业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以及运输业。
  上海金融的突出优势在于金融市场体系比较完备,全国主要的金融要素市场机构都聚集在上海。上海已基本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即以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逐步成为资金营运、资产管理、清算结算中心,形成了包括证券、外汇、货币、黄金、钻石、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内的比较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支持金融中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机构落户上海,上海市在最近十几年来不断制定和出台金融业扶持性政策。2002年,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被明确为“三步走”战略:“5年打基础,10年建框架,20年基本建成。”在“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2003年上海形成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明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走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之路,要把上海首先建成投资、交易、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才作为金融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上海希望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金融人才支撑体系,逐步成为金融人才高地,如设立“上海金融发展基金”“上海金融机构服务中心”以及新设金融机构员工子女的入学、升学,可视同本市居民享受同等政策等以留住金融人才。
  上海正在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包括基本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和国际通行惯例的金融法律、税收、信用和监管制度。完成这些远景目标,需要相关具体金融政策支持。四大领域(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发展环境)的金融政策或金融环境将支撑起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到2006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99.37亿元,比去年增长17.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527家,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130家,保险类机构227家,证劵类机构91家,其他类金融机构79家。经营性外资肌肉男机构达到123家,其中有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工作资产中级达到484.33亿美元。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有65家,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1144.55亿元。有29家在沪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境内业务的主报告行。
  3.西安区域性国内金融中心
  西安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中心城市,是西北地区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工业和高兴技术产业基地,是辐射西北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
  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位于浐灞生态区核心位置的浐灞半岛中南部,西、北为三环路,东临浐灞、南到陇海铁路。陕西省政府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以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为目标,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陕设立分支机构。金融专家们认为,浐灞发展金融商务区,具有自然环境资源独特;影响力辐射西部,地理位置佳;交通便捷等优势。浐灞金融商务区将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分支机构入驻。同时,浐灞金融商务区将深化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服务、研发和金融培训,形成有利于银行、证劵、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集聚的良性发展格局。最终实现金融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以金融为核心的商务产业集群,使西安真正成为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
  到2006年,西安只经济总量、金融机构存贷款数量、金融增加值等指标上远远超过西北五省省会城市,2006年西安的地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66.16亿元,比年初增长13.7%;各项贷款余额2344.77亿元,比年初增长9.9%。
  4.广州区域性国内金融中心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是辐射珠三角华南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全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人口1004.58万人(2007年末)。
  广州是华南的经济中心,总的经济实力强,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珠海三角城市带和南方制造业中心,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广州发展华南地区金融中心创造了坚实的条件,并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保险、证监企业为主题,其他多个金融机构并存的结构,而且区域性金融管理中心决策运营中心,资金调动中心及业务运作中心地位不断的强化,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明显增加。总之,广州市综合实力的雄厚为其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广州已经建立了包括货币信贷市场,保险市场等城市多样化功能的完善的金融体系。
  广州与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双边经贸往来日益密切。2005年,香港交易说获中国证监会特许,派员长驻广州开展业务,使广州金融也的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截止2008年6月末,广州已有国内金融机构代表处130家,其中银行金融机构66家,保险类51家,证监期货基金金融机构16家,此外,会计事务所投资资金保险、代理保险、经济保险,公共融资担保等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且广州的金融对外开发稳步扩充,广州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金融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吸引了来自欧、美、亚等70家外资机构进驻广州,其中外资银行分行23家,外资保险公司23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8家,外资证监公司13家,除此之外,东亚银行在广州设立了电子咨询处理机构,花旗银行在广州也设立了处理中心。
  5.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的龙头。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使得武汉有很强的交通地理优势,素有“九省通渠”之说。长江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全市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7万人。
  武汉自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2005年,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被写入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提出围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金融资产重组整合。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健全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证劵、期货、信托等各类金融市场要素体系。它是辐射长江中游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
  武汉的多项金融改革与创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1984年9月,武汉就成立了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1987年成立了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武汉市信托投资公司是较早的专业性信托投资公司,1988年开业的武汉证劵投资公司是国内较早的股份制证劵公司,1991年的武汉证劵投资基金是国内较早设立的地方性投资基金,1992年成立的武汉证劵交易中心是较早获得监管机关人口的证劵集中交易场所。而且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武汉支行的所在地。
  不仅如此,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尤其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总额占湖北省的比重稳步提升。2001年,武汉的GDP总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汉市GDP总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达到34.5%。2008年武汉GDP达到3960亿元,接近全省4成,位居全国第13名,位于青岛、宁波之后,成都、沈阳之前。
关键字:金融,北京,西城区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