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论述
论文摘要:年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改革已历时6年,陕西省是第一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8个试点省份之一,改革的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农村信用社的绩效进行评估。该文就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绩效进行研究,评价指标采用骆驼评级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村信用社2000年-2008年的绩效进行评价。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骆驼评价体系,因子分析
  一、导言
  2003年,全国信用社资不抵债额达3300多亿元、资本充足率为-8.45%、资本净额为-121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6.93%,农村信用社实际上处于破产的境地。在此情况下,国务院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2009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模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性金融机构,2008年涉农贷款占全部涉农贷款比重
  的34.1%,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始到2009年
  党的十七届三中会全召开,改革已经过去了
  6年,关于这一轮改革的绩效,学术界存在
  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了产权、理顺了管理体制、减轻了历史包袱、改善了资产质量,支持“三农”功能和改善农信社财务状况的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具体表现在:产权的明晰为农信社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褚保金、程恩江,2004);
  政策性扶持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改革后农信社的财务状况明显改善(宋磊2009)、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支农服务功能
  收稿日期:2010-05-22
  ①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执行国家政策造成的不良贷款和亏损;二是为发展乡镇企业、“三农”经济,地方政府干预造成的不良贷款和亏损;三是清理农村基金会并入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和亏损;四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分家后,农业银行留给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五是农村信用社经营水平较低,经营粗放造成的不良贷款和亏损(穆争社,2006)。
  显著增强、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汪小亚,2009);而改革绩效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进。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与改革之初的政策设计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如谢平等(2006)认为,改革并未带来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的提高,信用社的盈利主要来自政策优惠。徐忠等(2009)认为,这次农信社改革没有完全结合当地实际,存在着片面追求资本充足率、以管理代替监管的倾向,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上述学者的研究,对于认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总结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经验和不足,推动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农信社选择的发展模式不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绩效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异。本文以第一批试点改革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例,通过对陕西省8个县农村信用社2000年-2008年财务数据的分析,来评价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绩效,为农村信用社下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案例支撑。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对陕西省部分县(区)的实地调查,包括YT区、WC区、SZ区、TB县、SM县、MX县、BH县、BS县8个县(区)农村信用社2000-2008年9年的基本情况数据和部分财务数据。其中YT区、WC区、TB县、BS县位于陕西关中地区,YT区是省会城市的中心区,经济发展位于全省前列,农业人口较少,第一产业比重较小。WC区是地级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位于全省的中上水平。TB县是较落后的区县,在历次县域经济排名中均处于后10名。BS县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SM县则位于陕北,是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县。MX县、BH县、SZ区位于陕南,经济发展程度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本文所选取样本信用社所在县(区)既涵盖了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不同的区域,又代表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以上述8个县(区)农村信用社为例,对这一轮陕西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进行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全省不同地域农村信用社改革前后经营情况的变化。
  本文的其他数据还参阅了《陕西统计年鉴2009》、《2009年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安年鉴2009》、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网站等。
  三、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骆驼评价体系(CAMEL)是反映商业银行总体经营情况的指标体系。2004年我国引入骆驼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框架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业绩评价。本部分将以CAMEL框架的指标体系,即资本充足性(Capital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状况(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来对样本信用社2000年-2008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一)资本充足性
  资本充足性是衡量金融机构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指标,通常用资本充足率来表示,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资产总额。巴塞
  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表1是样本信用社2000年-2008年的资本充足率,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信用
  社改革后(2004年-2008年)的资本充足率较改革前(2000年-2003年)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改革前样本信用社的平均资本充足
  为1.44%,而改革后平均资本充足率为5.25%。 其中SM县、MX县的资本充足率在2008年分别为9.23%、8.15%,达到了巴塞尔协议要求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而BS县、SZ区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的提
  高最为明显,分别由改革前的-8.58%、-2.27%提高到改革后的6.87%、4.04%。
  表12000年-2008年样本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单位:%
  

资本充足率

WC

TB

SM

YT

MX

BH

BS

SZ

2000

0.73

2.26

3.81

0.96

7.75

2.95

-8.58

-2.27

2001

1.29

2.30

5.67

1.05

6.22

4.01

-6.30

-1.38

2002

1.85

2.71

4.98

1.82

4.75

5.00

-8.25

-0.56

2003

2.35

2.84

5.36

2.29

5.60

3.94

-9.89

-0.66

2004

1.84

3.98

5.41

3.20

4.75

4.38

-0.25

2.68

2005

2.62

5.43

6.58

4.40

6.36

5.37

3.21

4.65

2006

2.59

6.86

7.52

4.60

6.66

5.77

2.99

5.17

2007

3.08

7.71

9.19

4.30

7.53

7.14

5.53

4.75

2008

4.79

7.55

9.23

5.86

8.15

7.49

6.87

4.04


  (二)资产质量
  资产质量通常以不良贷款率来衡量,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各项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表明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率低,表明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好。样本信用社改革前(2000年-2003年)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35%,而改革后(2004年-2008年)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6.34%,下降了近19个百分点。表2是2000年-2008年样本信用社不良贷款率情况,由表2可得,2000年-2008年各样本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WC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44.90%下降到2008年的
  16.37%;TB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由
  2000年的20.07%下降到2008年的10.82%;SM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39.54%下降到2008年的0.07%;YT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35.95%下降到2008年的14.22%;M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43.47%下降到2008年的30.79%;BH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25.82%下降到2008年的22.94%;BS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90.41%下降到2008年的17.88%;SZ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由2000年的28%下降到2008年的7.58%。不良贷款率的
  下降反映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还款率提高,清理历史呆坏账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22000年-2008年样本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单位:%
  

不良贷款率

WC

TB

SM

YT

MX

BH

BS

SZ

2000

44.90

20.07

39.54

35.95

43.47

25.82

90.41

28.00

2001

37.28

18.65

29.89

36.58

38.24

22.47

78.91

26.71

2002

56.54

17.17

20.96

27.18

57.42

15.30

61.57

28.03

2003

45.46

11.57

12.13

20.26

46.53

11.97

51.37

19.68

2004

29.36

9.01

7.12

14.41

27.57

9.69

45.98

13.20

2005

23.84

14.99

3.12

12.03

30.84

7.59

26.51

10.83

2006

17.59

20.97

1.76

10.12

41.72

22.94

19.45

9.76

2007

13.83

14.06

0.09

9.32

30.79

14.82

12.63

7.88

2008

16.37

10.82

0.07

14.22

34.03

11.98

17.88

7.58


  (三)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综合体现了农村信用社的财务表现、内部控制情况以及管理者的日常经营情况,本文采用成本收入比来衡量管理水平,成本收入比=各项成本/各项收入,它衡量了农村信用社营运、内部管理和人工费用的综合效率,能够较好地体现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样本信用社改革前(2000年-2003年)成本收入比的平均水平为1.05,而改革
  后(2004年-2008年),成本收入比的平均水平
  为0.85,表明样本信用社改革后与改革前相比,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图1为样本信用社2000年-2008年成本收入比变化图,由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2008年间,各样本信用社的成本收入比总体趋势均在下降,而BS县农村信用社成本收入比下降的最为明显,表明在此期间内,BS县管理水平提升最为显著。
  图12000年-2008年样本信用社成本收入比变化
  (四)盈利状况
  盈利能力是农村信用社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盈利能力的提高对于农村信用社改善资本充足率、抵抗信用风险、增加流动性都有重要的作用。盈利能力通常用资产利润率来衡量,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
  均总额。表3是样本信用社2000年-2008年资产利润率的变化情况,由表3可得,改革
  前(2000年-2003年)样本信用社的资产利润
  率平均为-0.21%,而改革后(2004年-2008年)样本信用社的资产利润率平均水平为0.64%,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绝对水平来看,2008年样本信用社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仍只有为0.79%,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差。
  表3样本信用社部分年份资产利润率情况单位%
  

资本利润

WC

TB

SM

YT

MX

BH

BS

SZ

2000

-0.41

0.06

0.19

-0.02

0.05

-0.28

-4.62

-0.88

2001

0.02

0.04

0.55

0.16

0.13

0.14

-2.67

-1.10

2002

0.08

0.11

1.22

0.27

0.08

0.23

-1.77

0.09

2003

-0.32

0.16

1.59

0.27

0.05

0.32

-0.97

0.58

2004

-0.61

0.59

1.72

0.42

0.10

0.53

-1.27

0.60

2005

0.38

0.87

3.13

0.25

0.06

0.97

-1.58

0.49

2006

0.34

0.76

3.85

0.08

0.03

1.11

-0.50

0.54

2007

0.27

0.91

3.92

0.11

0.06

1.21

-0.55

0.45

2008

0.55

0.81

3.34

0.05

0.06

1.13

0.02

0.37


  (五)流动性
  流动性通常用来反映银行类金融机构应对客户提取存款和清偿债务的能力。本文用存贷比衡量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存贷比=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存贷比越高,说明信用社的流动性越低,其风险程度越大,存贷比越低,说明信用社的流动性越高,其风险程度越小。样本信用社存
  贷比的平均值在改革前(2000年-2003年)为82.74%,而在改革后(2004年-2008年)下降到69.94%。图2是样本信用社2000年-2008年的存贷比变化情况,由图2可以看出,2000年-2008年间,各样本信用社存贷比均有所下降,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有所提高,已能满足正常开展金融业务的要求。
  图22000年-2008年样本信用社存贷款比例变化情况
  根据骆驼评价体系五项指标的分析可知,样本信用社改革前后的经营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资本充足水平逐年提升,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盈利性有所增强,流动性有了较好的改善,这反映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所有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差,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财务指标的改善不可忽视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财政、金融和税收的政策支持。 在财政政策上,国家对亏损信用社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导致的多支付的保值补贴利息给与了补贴。在金融政策上,中央银行通过发行专项票据来置换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在税收政策上,2003年-2008年间,国务院对陕西省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施行减半征收,只征收3%,所得税(33%)全部予以免除。
  那么,农信社改革前后的综合经营情况有何变化,改革对不同地域农信社经营情况的影响是否一致,下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样本信用社2000年-2008年各年度的经营绩效、改革前(2000年-2008年)各县(区)的经营绩效、改革后(2000年-2008年)各县(区)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排名,以此对农信社的改革绩效作进一步研究。
  四、农村信用社2000年-2008年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并能够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多元统计方法,它不仅能够对多维指标进行降维,并通过加权得到综合得分,还能够解释因子的影响。
  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表示如下:设有个变量,且。现将每个变量用个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则有
  
  用矩阵表示为为公共因子,为因子载荷矩阵,为因子载荷,表示第个原有变量在第个因子上的负荷,反映了因子对变量的影响程度,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解释的部分,称为特殊因子。本文中表示资本充足率,表示不良贷款率,表示成本收入比,表示资产利润率,表示存贷比。
  对骆驼评价体系中的五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分五步进行,首先是数据处理,将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存贷比取倒数,然后对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生成五个新的变量,满足。其次检验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判断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本文通过SPSS16对五个变量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732,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著概率为0,说明此五项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第二步是因子提取和载荷矩阵的求解,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时的特征根个数,并根据碎石图,见图3,可得出应选取2个公共因子,并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第三步是因子的命名解释,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可得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因子与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的相关性较强,因子体现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安全性、即农村信用社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得分较高说明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高,不良贷款率低、存贷比低,该信用社应对外部冲击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而因子与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相关性大,因子体现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较高的农村信用社成本收入比较低,资产利润率较大,该信用社管理能力较强,盈利性较好,具有较好的发展能力。
  图3因子分析碎石图
  第四步为计算因子得分,采用回归法估计得分系数,得各个因子的得分函数为:
  

  表4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最后,以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它们的线性组合,得到因子的综合得分F,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情况排序如下:
  表5样本信用社2000年-2008年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排名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得分

-85.50

-74.02

-52.37

-42.12

-13.58

34.47

58.80

79.59

94.72

排序

9

8

7

6

5

4

3

2

1


  综合得分显示,改革后样本信用社的综合排名明显高于改革前,并且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反映了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总体经营情况显著好于改革前,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一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改革前(2000年-2003年)和改革后(2004年-2008年)各样本县(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得表6:从表6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各县(区)农村信用社总体经营情况的影响是一致的,改革前不同县(区)农村信用社经营情况的综合排名与改革后的综合排名相比变化不大。
  表6样本信用社改革前后因子分析排名变化情况
  

WC

TB

SM

YT

MX

BH

BS

SZ

改革前

7

2

1

5

3

4

8

6

改革后

7

2

1

6

4

3

8

5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样本信用社2000年-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不同角度的因子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8年,陕西省各区域农村信用社的总体经营情况均在不断改善,改革后的经营情况显著好于改革前,主要体
  现在样本信用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显著增强。改革前,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受行政干预较大,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积累了大量的呆坏账,农村信用社普遍亏损,安全性和盈利性都受到考验。随着2003年改革的推进,国家支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农户不良贷款率显著降低。同时,改革赋予了农村信用社自主选择所有制结构和发展模式的条件,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独立性,执行政策性业务减少,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状况。 因此,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都显著提高,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与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盈利性仍然偏低,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在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日益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下,竞争更加激烈,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韩俊等.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
2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
3 Xie Ping. Reforms of China’s rural
4 褚保金、程恩江、卞月波.江苏省农
5 宋磊.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分析—以
6 汪小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M].
7 覃道爱、李兴发.基SBM-Undesirable
8 Fengxia Dong、Allen Featherstone.
9 谢平、徐忠、沈明高.农村信用社改
10 徐忠、张雪春、沈明高等.中国贫
11 王家传、张乐柱.农村信用社经营
12 Dominic Gasbarro. The Changing
13 James E. McNulty、Aigbe Akhigbe.
14 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
15 仇焕广、王济民、苏旭霞.我国中
关键字:金融,陕西,西安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