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基层电大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研析

论文导读::电大是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主阵地,基层电大是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基石。电大缙云分校2008年试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推进“一村一”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基层电大,农民大学生

  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新举措。广播电视大学是落实“一村一”的主阵地,基层电大是推进“一村一”的重要基石。电大缙云分校2008年开始试点“一村一”,现有在校生280人,在省、市电大各级领导的关心之下,在缙云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村一”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推进“一村一”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一村一”的具体实践
  1.深入调研 明确农民的需求
  市场经济迫使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迫切要求学习。因为,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缙云县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具体结构分布是,文盲占11.43%,小学占50.52%,初中占34.55%,高中占3.26%远程教育论文,大专及以上占0.24%。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既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业层次的提高。这样素质的人员只能从事较为低级的劳动,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而且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会越来越窄。一方面,低素质的“民工”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上和“下岗职工”相抗衡,必然失去在城市“拾遗补缺”的机会;另一方面,低素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增大。改革开放以来,缙云县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体制变革、观念更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有了明显的变化,家庭经济就业、自主创业、城市就业这三种基本的就业形式,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多元结构免费论文下载。面向农民,以提高农民学历层次的 “一村一”,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积极争取 赢得政府大力支持
  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国民特别是农民文化素质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在电大同仁的努力争取下,2008年秋季,分管文教副县长亲自出马,落实“一村一”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相关政策,80%经费由县政府财政支出,电大让利10%,农民个人只需负担学费的10%。今年4月,县长吴筱琳在缙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培育农村大学生列入2010年度“十大民生工程”之就业促进工程,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因此远程教育论文,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一村一”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3.广泛宣传 确保丰富生源
  在取得政府财政支持的前提下,确保丰富生源是做好“一村一”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做法是通过行政手段组织生源,即:由县政府亲自发文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落实推荐名额,有效保证了生源的质量。此外,通过新闻媒体、招生简章等形式,加强“一村一”工作的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一村一”,明确“一村一”,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政府埋单,更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连续三年的招生报名中,报名人数均超过招生指标的30%以上,招生指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好现象。
  4.创新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对农民大学生实行“双管齐下”。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参与管理,副县长亲自挂帅,组织部门确定专人负责,主要工作是落实经费、选拔学员、参与始业教育以及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是学校组织管理,实行校长室、教务处、班主任、班干部的四级管理。校长室为指导机构,总揽全局;教务处为职能机构,重点做好教学、教务、考务等工作;班主任重点指导班级开展活动以及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班干部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等。其次,优化教学安排。根据农民大学生的实际,合理确定面授时间和面授学时,根据课程的实用性、难易度,实行弹性学时,并加强考勤制度。最后远程教育论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能力强,工作负责的老师担任班主任,聘请校内外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授课的专家、学者担任任课老师。此外,还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的创新管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农民大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二、“一村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1.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
  在推进“一村一”的实践中,关键是培养一大批“留得住”和“用得上”的农村人才,发展民营经济、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在缙云,“一村一”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加油站”,许多农民通过学习培训,实现由勤劳型向勤劳加知识型转变,成为各类种植和养殖大户,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免费论文下载。丁敏军是2008秋“一村一”学员,这几年,他通过电大相关资源的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种植方式,掌握了大棚蔬菜等许多实用技术,尝到知识变成效益的甜头。他还带领所在的新建镇大筠村村民,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大棚蔬菜、蚕桑、杨梅等特色产业,成立了缙云县惠民果蔬专业合作社,短短两三年就将该村打造成“丽水市农业局绿色农产品基地”、“丽水市第二批农业科技信息应用示范村”。
  2.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
  推进“一村一”,就是以培养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一大批立足农村的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为目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2008秋“一村一”学员朱龙明,是壶镇镇姓汪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门。从来没动过电脑的朱龙明远程教育论文,在电大老师的辅导下,学会上网。“农民信箱”、“浙江农网”他经常光顾,查信息,找资料,了解各地行情,掌握农村动态。另外,通过“一村一”让他结识了许多的朋友,并建立QQ群,经常在一起讨论、交流经验,有的还成为了生意伙伴,相互之间把自己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大家,因本身有实践经验,再加上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3.加快了电大自身发展
  实施“一村一”,是电大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四个面向”办学方向,实施进一步扩大开放、向下延伸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 实施“一村一”,是电大探索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远程教育开放性、适应性、多样性的一个教改“特区”,实施“一村一”,抓住了电大着眼于今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升系统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实施“一村一”,是电大尤其是基层电大争取政府和社会更多支持,在为“三农”服务的同时扩大自身发展空间的一个“契机”。 在“一村一”的影响下,带动了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开放教育年招生人数从2006学年的281人升到2009学年562人(见附表)。
  缙云电大招生人数统计(2006-2009年) 单位:人
  

学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招生人数

281

432

552

532

562

“一村一”


 

 

113

67

100

在籍学员数

582

783

1280

1504

1635

三、“一村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情复杂 教学管理难度大
  由于“一村一”学生年龄跨度大,造成他们的个性特点、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差异,加上学习需求不尽一致远程教育论文,学习动机以及对学习方式、时间选择存在着差异性,以致他们的个性特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此外,“一村一”绝大部分学生都从事多种经营,或者除了农活外兼有第二职业,大多忙于繁杂的农村事务以及各种生产、经营等活动,客观上又使学习者没有大块的时间学习,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工学矛盾突出,并存在着畏学和不适应情绪,相比其他专业,“一村一”教学管理难度更大。
  2.资源缺乏 教学支持服务不到位
  由于“一村一”起步晚,加上新开专业增加较快,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在实践过程中,除了教材外,网上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力度不够,很难实现资源共享。由于“一村一”学员数量增长过快,教学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明显跟不上,加上学员主要来自农村,居住分散,受时空的限制,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问题突显。一些特色专业仅靠县级电大的师资力量实施教学,不但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支持服务,同时加大了教学的成本。
  3.师资短缺 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师资短缺是基层电大的通病。缙云电大现有大专、本科在籍学员1635人,其中“一村一”学员280人,而从事教学管理的一线教师只有10余人远程教育论文,农、林类的专业教师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实践经验了。而“一村一”所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材,不仅仅教学计划对实践环节有明确的要求,学员对实践活动要求也比较强烈,但由于师资短缺,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失,很多时候仅流于形式免费论文下载。
  四、解决“一村一”问题的对策
  1.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
  “一村一”班主任是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学员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架起学员与教师及学校的桥梁作用,学校的许多工作要求、工作意图、学习支持服务都要通过班主任来实现。因此,选拔“一村一”班主任时必须注重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配备好班主任是关键。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责,建立规范的工作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尊重他们的劳动价值,落实合理的劳动报酬,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协同政府有关部门“多管齐下”,加大对农民大学生管理力度,讲究科学的管理方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2.加快资源建设 提供优质支持服务
  教学资源是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而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电大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很难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有所建树,这就必须依靠中央电大 、省电大加大投入,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为基层电大的教学提供实实在在的教学支持服务。当然,基层电大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建设地方特色资源以满足学员的需求远程教育论文,为培养本土化人才提供服务。基层电大应充分发挥电大的系统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各级电大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为学生随时、随地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教学实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论培训,帮助辅导老师熟悉推进“一村一”的规律、特点和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辅导老师的网上操作技能培训,以适应对学员学习指导、个别辅导交流、班级管理和各种教学支持服务的需要。鼓励辅导老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科研活动,鼓励他们进一步提升学历,重视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引凤筑巢,聘请专业、学者来校讲学,如:向农业部门或乡镇聘请经验丰富的同志指导学员学习实践;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座或对学员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学员网上学习的技能训练,加强学员协作学习的指导,充分利用学员种植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创新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增强互动式、讨论式和现场观摩和操作式等教学形式,让学员好学、乐学。

[参考文献]
[1]施蕾芬.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9,10.
[2]王正东.基于数字化学习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远距离育.2010,2.
[3]方志刚.以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载体为农村发展与变革提供人才支撑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0,7.
[4]严冰.落实过程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探索模式扎扎实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Z]. 2005.
[5]黄力量.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J].发展与改革,2008,12.
 

关键字:教育,浙江,丽水,缙云县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