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刍议农村公共服务资金和项目监管体系建设

论文导读:针对欠发达山区小城镇在公共资金来源上存在的以上问题,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破解小城镇筹措公共服务资金的现实难题。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项目监管体系进行设计,除了要符合上面所说的总体要求外,还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以保证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投资公共服务项目的监管问题表现在投资的各个阶段,为此对农村改革服务资金和项目监管问题表现在各个方面。
关键词:公共资金,资金和项目,监管体系

  1.农村公共服务资金与项目现实调查
  1.1农村公共服务资金与项目问题的调查
  1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来源匮乏。目前,某些小城镇的财政是没有独立地位的,乡镇财政由县(市、区)级财政管理,乡镇政府实际上主要是在执行、操作县市级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政策,乡镇级财政还主要是由县(市、区)级财政下拨用于保“开门”、保“吃饭”的政府运转性财政,乡镇级政府往往是需要通过多个上级财政安排的建设项目的建设,才能获取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作为能主动支配的资金,从而以这笔财政资金去做一些乡镇级政府所力所能尽的公共服务项目。乡镇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相适应、不相匹配,在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两难境地。
  ②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资金与项目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市、区)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县(市、区)以上各级财政对浙西南欠发达山区小城镇公共服务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了大量资金,教育、文化、环保、城建、交通、电力以及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公共服务有了显著的改善。同时,这种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缺乏针对性,与小城镇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集聚带来的大量公共服务需求差距还很远。其特点归纳如下:
  一是小城镇公共服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省级财政投入;二是小城镇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主体单一,基本上以政府投入为主;三是乡镇本级财政投入偏少,财力显得十分脆弱;四是县(市、区)级财政用于小城镇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资金偏少,比例偏低;五是民间资本对小城镇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的贡献率低,尚无民间资本进入小城镇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的新机制。针对欠发达山区小城镇在公共资金来源上存在的以上问题,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破解小城镇筹措公共服务资金的现实难题。
  1.2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问题的突破
  1科学规化引领公共服务资金投向。小城镇规划是实现小城镇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资金浪费现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从200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开始实施,针对当前城市和村镇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作了规定,制定长期而稳定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按照规划逐步推进小城镇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对照规划的要求,积极稳健地推进小城镇妇幼保健、教育文化、社会保障、残疾人康复与就业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切实做到以小城镇规划去引领公共服务资金的投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城镇公共服务资金的使用效益。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针对辖区内各个小城镇的规划实施激励机制,对依照规划建设小城镇成效显著的,要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或奖励;对违反规划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2优化农村财政支出结构来提高资金支出比例。欠发达山区小城镇政府调整和优化公共服务资金的支出结构,当前要注重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电力、妇幼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这方面的支出规模和比例。而市场机制能解决的问题,小城镇政府则要善于交给市场去做,从而也切实加强了欠发达山区小城镇政府自身的职能转换,把真正应该由政府去做的事做好并且做到位。
  3规范和完善农村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城乡之配合理地分配中央、省级财政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加强小城镇共享县级以上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决克服截留、挪用、克扣小城镇应得转移支付资金的不合理现象。
  县级以上财政应当在充分调研、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制定面向所辖小城镇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制度,做到规范、统一、公开、透明,尽量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注意克服转移支付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善于用权威的制度去消除转移支付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现象。
  对发达地区小城镇自身而言,则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坚持专款专用,把县级以上各级财政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相应的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上去,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上级下达转移支付资金的公共财政效益,真正把上级下达转移支付资金转化为小城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能力。要将欠发达山区小城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严格的科学分析和听证制度,提倡和推行“阳光政务”,充分发挥上级所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运营效益,并以此来不断增强浙西南欠发达山区小城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2.农村公共服务监管体系的构建
  2.1监管体系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1总体要求。要初步建立起符合本市特点、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科学、有效的政府投资公共服务资金和项目监管体系,做到监管机构的统一和协调,监管程序的法定和规范,监管规则的科学和公正。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农村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对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二要完善政府投资制衡机制,投资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公共服务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依据职能分工,对政府投资的管理进行相互监督。三是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对政府投资公共服务资金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四是培育、引导、规范、监督项目服务咨询、服务评估、服务设计、服务监理、审计等社会中介组织,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的作用。五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六是设计政府投资公共服务资金项目监管指标体系,实现监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原则。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项目监管体系进行设计,除了要符合上面所说的总体要求外,还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以保证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一、法律确定原则。农村资金项目监管机构的职能和项目监管的内容、程序、手段等应基于严格的法律法规规定。第二、独立公正原则。独立性是监督工作的生命力和本质特征。要赋予监管机构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使其避免受干扰影响。第三、过程控制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方针,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动态监管。第四、责任追究原则。对违反程序、滥用职权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第五、注重效率原则。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实行监督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力量。第六、量化监管原则。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项目设计监管指标,并根据标准给指标打分,对评分结果进行反馈,实现科学有效监管。论文大全。指标设计时要注重合法性与绩效性相结合。
  2.2监管体系实施的基本框架
  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往往是事后的,也就是发现问题才监管,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的评价机制不健全。投资公共服务项目的监管问题表现在投资的各个阶段,为此对农村改革服务资金和项目监管问题表现在各个方面。
  对监管体系的设计大致包含两方面,一是监管指标。具体来说,监管指标是为了要实现科学监管和公平监管,对每一个项目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评价,然后依据量化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在设计监管指标时,要考虑合法性和绩效性。二是监管模式。首先要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和公正;其次,要明确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提高效率;再次,在监管模式中要责任追究,体现“监”和“管”的结合。
  监管体系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在监管时间上体现为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全过程监管,无论是监管指标还是监管模式,都是在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设计的,体现过程控制的原则。论文大全。在这种设计下,从监管指标上讲,可以及时根据量化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动态监管;从监管模式上说,可以根据各个过程所涉及的不同部门和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职责设计。而且在进行指标设计和模式设计时,要体现法律确定的原则。最后,为了对具体项目有一个监管的总体评价,要将各个阶段的监管指标结果进行汇总,得到全过程的监管效果评价,对监管模式也要进行全过程的汇总。
  23 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监管指标设计
  项目监管体系包括项目前的监管、项目中的监管价和项目后监管三个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在进行监管指标设计时,要明确三个问题。
  1监管指标设计的原则。在设计公共服务项目监管评价指标体系时,不是对指标的简单罗列,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代表性原则。选择的指标尽可能覆盖监管的基本内容,应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二是可比性原则。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可比性,不仅能用于某一个确定区域内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还能用于空间地域的横向比较。三是系统整体原则。把评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使监管指标体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四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2指标监管的目标。一是合规性。揭示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二是合理性。包括项目总体安排的合理性和评判项目管理活动的合理性。
  三是效率性。效率性涉及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四是效果性。具体包括产出的质量、得到的经济社会效果、公众的满意程度等。效果性涉及到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绩效评价的指标及设计层次。由财政部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强调应以财政资金为主线,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提高财政支出绩效为目标,采取“统筹考虑,整体推动,区分层次,分步实施”的思路逐步开展,摒弃了分头行动、各自为战的“散兵”工作思路。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论文大全。
  财政部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与本文所谈的监管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本文在研究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项目的监管指标时考虑关于绩效评价的指标,可以分别从目标层、状态层、描述层、和操作层入手,政府公共服务资金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要从监管指标和监管模式两个角度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驻江西专员办课题组.中央财政支出全过程监督模式研究.财政监督,2008,(9)..
[2]王敬尧,邵青.政府问农村卫生服务财政投人.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载财政部科教文司、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编,--让人人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对策研究,2007.
[3]王雍君.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
 

关键字:金融,江西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