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面向中学语文课改的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论文导读::许多高校都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它是一种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课改,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作为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单位,更加应该关注这一浪潮,并顺应这一潮流的发展,对自己固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上是分为文学与语言两大块,在具体教学中大多是以理论的灌输为主,尤其是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历来被学生们评价为枯燥乏味、难学难考,且无甚用处。然而一边是抱怨语言学习无用,一边却是语言能力的疾速下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语言能力的下降是我们多年来的语言教育的偏误所造成的,而这种偏误是从中小学就已经开始了的,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正是对这种偏误的逐步修正,而高校的语言课程却还没有相应地做出调整,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学生群体语言能力的现状
  多年来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风起云涌,但我们认为这些改革不外乎是对以下教育模式的尝试,在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地方的语文教学都还是一种比较统一的模式免费论文网,即文学、语言相对分离,且以文学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讲授文学作品为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分析向学生灌输或渗透一定的思想道德,部分完成道德教育的目的,其次是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三大块”的分析完成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这三大块大体上表现为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同时在这种模式中语言知识的教学所占比例比较小,并且教授的语言知识以抽象地语法知识为主,在所谓教学语法体系下对字词句进行分割定性是这一时期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的重点。在这一模式下几乎所有学校、所有师生对一篇文学作品的看法都是同一的,对写作模式的掌握也是同一的,这严重抹杀了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也大大削弱了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同时也形成了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八股”倾向。
  进入21世纪,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课程理论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要求了,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有了新的认定,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个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及日常生活中选择和把握信息的能力。这一目标的认定使得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素质教育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已经有意识地将传统教学理论中知识先行的观点向能力培养的观点进行转变,同时传统的道德灌输也开始向情感培养转化。这一转变本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是积极地,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似乎只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得到了体现,而语言的教学与前期相比,不但没有得到改观,反而连原来抽象地语言知识也弱化削减了,于是所谓的语文能力只剩下了与文学相关的阅读欣赏能力及残缺不全的文学创作能力,而与语言相关的逻辑思维及组织话语的能力则从未被人提起。传统教学中抽象语言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们的言语作品在结构上千篇一律,但还是符合语法要求的,而新的教学中弱化甚至消灭语言知识教学的做法则使得这一批学生中有很多连最起码的表达准确都难以做到了,忽视语言教学的后果是培养了一批不会好好说中国话,不能正确读写中国字的学生。人们将这些学生创造出的一些千奇百怪的语言符号和语言作品戏称为“火星文”。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大大下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范围极窄,阅读能力下降;(二)读写汉字能力下降,了解的汉字知识极少;(三)汉语语法知识可谓空白,语言组织中大量存在不符合汉语语法的现象;四、写作能力下降,尤其是应用文写作能力极差。
  我们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在基础语文教育中语言知识教学的空缺免费论文网,人们普遍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是由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得来的,并且还有一个看法,就是写作能力等同于文学创作能力,只要作文写得好,有文采,就是写作能力强、语文能力强,却完全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语文能力最基础的是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只能满足基础的交流,而要完成较高层级的交际任务就还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了解一系列的语言规则,这些语言规则涉及到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我们认为这些知识应该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予以科学的安排,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相关的语言能力。而这一教学任务的完成却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与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师范类高校的共同努力。
  二、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现状
  语言学在当今的各类学科中显然是发展得相当快的一个学科,可谓是当代的显学,而语言学研究角度的变化催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等等。语言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创新,引起了人文学科的革命。语言学所取得的这些成果与语言工作者多年来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的语言工作者大多数将精力集中在比较高端的语言学研究上,近年来虽然对语言教学的关注渐趋多见,但也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上,而对汉语作为母语的基础语言教学的关注则比较少。高校的教师对语言教学或不屑进行研究,或不知该如何研究。因此在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中就出现了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保守的现象。
  我们对贵州省高校语言类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比较统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科不同而又所不同。如古代汉语,因为有文选和通论两部分,教师们在讲文选时,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自然都会加入一定的文化、历史知识,但这种加入受学科性质的限制往往是比较少的,而在通论部分则几乎全部为抽象知识的讲解了。现代汉语无文选免费论文网,但与社会现象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们在讲课时往往也能联系一些相关的语言现象,但这也是比较少的。到了语言学概论阶段已经是完全的抽象知识的灌输,鲜活的语言现象都被装入严丝合缝的理论框架中,至此学生已经不知所云,完全忘了语言就是我们一直都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了。在有些高校,由于语言类课程太枯燥,并且人们普遍认为此类课程无用,因此语言类课程被边缘化,其具体表现为:开设的相关课程少,从上到下的重视程度低,即使有少量的选修课,选的学生也很少,尤其是古汉语的相关选修课,很多学校都开设得残缺不全,如比较难的训诂学、音韵学很多学校都不开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但学生对此的了解却非常少,很多学生将音韵学作为音乐类的学科。现代汉语的选修课程更是各取所需,有的学校有相关选修课,有的学校干脆就不设,因为普通话要求过级,所以普通话被作为现代汉语的相关课程列入了课程计划。我们知道普通话只是与语音密切相关的一个学科,而语言除了语音之外还有词汇、语法、修辞等更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高校的课程计划中是没有相关选修课或加强课的。正因为课程设置少,因此语言类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面俱到”,也就是对每一方面的知识都略作介绍,而无法深入地探讨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能起的作用,而学生接受这些知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的已严重束缚了语言学科的发展,也远远滞后于教育改革的需求。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力度很大,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改革内容进一步拓展与深化,直逼高校语文教育改革。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校语言类课程改革的方向
  目前高校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都由人们对语言的本质的认识有关,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学者对语言的本质的认识一直都保持着一个观点,那就是“语言是工具”,从最初的笼统的提法,到五六十年代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免费论文网,到八十年代至今的“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从这一认识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人们只看到语言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性,忽视了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内容。在这种认识之下我国从上到下的语言教学都是重语法形式、语言理论而轻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文化兴趣培养的。高校的语言教学近年来才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在有些高校开始尝试做语言技能培训的课程,但这方面的努力毕竟还很少,因此我们认为高校语言类课程改革的方向应该有两个:一是加强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使语言有所用;二是加大语言文化内容教学的比重,使学生有兴趣。
  从语言的三个平面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语言类课程教学的内容总体上偏重于语法形式的教学,而对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重视不够。这一方面是因为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而语义、语用平面的研究成果则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语义、语用平面的界限不清,若把握不好就会将语言课和文学课混淆起来,削弱语言学科的价值。李宇明在《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育》一文中提出“语文教育的功能与语文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综合工具说和载道说,语文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A语言文字;B语言文字的应用;C语言文字及其应用所负载的文化内容。”且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将语言文字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注重这些知识的运用,以及学生对这些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的理解。
    要做到让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我们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如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该设计相关的词汇、语法的练习,这种练习不只是传统的读写练习,而是让学生进行语言现象的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自己发现语言使用的错误或不当,或者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广告语设计,或者让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资料,让学生找出它们在语言使用上的区别来,诸如此类的练习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活动中解决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
  同时针对现在的学生喜欢电脑的特点,我们可以介绍适量的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及这门学科以后的发展前景,引发他们对语言的兴趣,扭转他们过去对语言的认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对语言的认识还停留在很浅层的阶段,他们大多认为学好语言就是把普通话说好,在学完语言类得相关课程后,学生普遍认为就古汉语还有点用,因为学过后他们至少读懂了几篇文言文免费论文网,而对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学生们则认为既无味又无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不但要提高语言文字的实用性训练,还应该加强语言文字的文化性讲解。
  在加强文化性讲解方面,我们认为不但古汉语文言文需要进行文化解析,同时语法现象也可以进行文化解析,更不用说承载着丰富文化的汉字了。语言课中文化的加强与文学不同,语言课中的文化要素必须是从语言现象中引发出来的,不能是简单的历史背景的介绍或作品特色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众多的语言类课程中文字学和词汇学应该是最具有文化性的,这也是目前高校语言类课程中学生普遍比较认可的两门课,其次是普通话课,普通话课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有一大半是普通话过级考试的压力,而语法课是学生普遍认为“不好玩”的课程,我们认为应该揭开语法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从丰富有趣的语言现象中体会语法的日常性,这才有益于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也才能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母语,净化自己的语言,进而建立纯洁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等.中国现代应用语言学史纲[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王建华.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3]于根元.语言的本质和语言教学[J]. 汉语学报,2000,1.
[4]李宇明.语文现代化与语文教育[J]. 语言文字应用,2002,1.
[5]王培光.语文现代化中的语文感[J]. 语言文字应用,2002,3.
[6]王均.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和语言教学[J]. 语文建设,2000,10.
 

关键字:教育,贵州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