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论文导读:在不断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下,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而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养的重点就是要抓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进而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新课标十分强调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和谐社会
在不断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下,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思考问题,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不言而喻,体育事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强身健体需求为根本目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体育运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在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美好心灵、磨炼坚强意志、弘扬社会正气、弘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养的重点就是要抓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进而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1 “和谐社会”的提出及其内涵
在西方的社会发展史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最早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其本身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而在中国,“和谐”的思想更是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对和谐理论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事物只有由不同的元素相配合,才能使矛盾均衡统一,收到和谐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的领导集体站在历史的高度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十六大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提出了建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了我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和谐为美”的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狭义上的和谐社会。如此我们可以将和谐社会理解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代表社会不同利益的各个群体之间均能够实现平等相待和良性互动,其本质是协调和健康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2 体育教学中的和谐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和谐精神。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和心理负荷(如紧张与放松、独断与协作等),要克服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增强健康体质,提高技能效果,使“寓教于乐”体现其中。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组织一些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互助能力及交往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善相处、改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开展耐力性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和顽强意志等能力,这有利于他们将来自身和谐的发展;通过开展高度、远度和力量性项目,可以培养学生超越自我、拼搏进取等精神。总之,体育教学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团结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等人类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有用的。在体育教学中,弘扬和宣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超越自我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遵守规则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进取、勇往直前、勇于奉献、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等,而这些都是和谐理念和精神的体现。
3 体育教学中实现和谐的途径和方法3.1 体育教学目标方面
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教学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即身体领域、运动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多方面的培养。新课标十分强调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
3.2 体育教学主体方面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首先教学主体中的教师要做一个“和谐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优秀品质,这需要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真心的爱护学生、严于律己,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体育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情感的变化受到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影响。教师既要注意外表美,更要注意内在美,做到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高尚文明的言行、以身作则的形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自身是否和谐,同样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要和谐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要和谐。动机与方法的关系是爱学与会学的关系,爱学是前提,会学是手段。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知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就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排除学习中的的干扰,克服困难,争取达到学习的目标,使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之处理好学习动机与方法的关系,力求二者能够和谐。

关键字:社会科学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