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高效提问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刍议
论文摘要:本文以传统的课堂提问为切入点,为前人思想所启发,探究高效提问的目的和途径,创新与突破
论文关键词:问题,高效提问,思维,自主学习
  我们为什么要高效提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论对求学的学生,还是教学的教师来说,“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是教与学的序幕。如果教师善于提问,巧于提问,精于提问,循循善诱,“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因为师生在问答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途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在提问,提出了无数的问题,提问了无数的学生,回顾自己提问的“历程”,我们是为了以下的目的而提问,并力求高效提问:
  1.1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归纳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思维
  1.2评价学生
  1.3使学生参与
  1.4使我们自己关注重点
  1.5通过学生答案给予及时反馈、调整
  2我们怎样去高效提问
  2.1我们在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归纳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思维时
  2.1.1温故知新,导入主题,引人入胜
  例如,在导入“虚拟语气”时,我们会让学生比较下列两个句子:
  例句1:Ihadacar.
  例句2:IwishIhadacar.
  然后提出问题1:
  Arethetwo“had”sthesameinusage?
  在比较中,在对一般过去时的重温中,学生可能会对复合句中的“时态一致”产生质疑:到底是例句2有问题呢,还是句中出现了新用法?这时,我们可以追加问题2:
  Canyouguesshow“had”isusedinSentence2ifitisnotinthepasttense?
  在问题2的诱导下,学生也许会转入新视角:例句2中的“had”不表示过去,那又表示什么呢?此时,我们可以拨开他们的重重疑云了:例句1所述为事实,所指时间为过去,属陈述语气,但例句2表示愿望,所述并非事实,所指时间是现在,意为“我现在没车,但愿我现在有车”。因此,例句2中的“had”并不表示时态和事实,而是表示与事实不符的假设、想象、愿望等,是语气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虚拟语气。
  笔者认为,在导入过程中,学生始终怀着疑问,渐入主题,教师则层层设问,抛“时态”砖,引“语气”玉,让他们首先宏观认知“语气”这个新概念,并对两者的不同内涵和外延有了比较清晰的区分,这为后续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2.1.2领会主旨,分辨细节,归纳推理
  在学生有了“语气”这一基本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引进虚拟语气
  的基本概念及其典型用法——if虚拟条件句,所以,我们列出如下两个句子:
  例句3:IfIknowhernumber,Iwilltelephoneher.
  例句4:IfIknewhernumber,Iwouldtelephoneher.
  并提出问题3、4和5:
  AccordingtoSentence3,doyouknowhernumber?Willyoutelephoneher?
  WhataboutSentence4?
  Howdoweexpresssubjunctivemood?
  同样通过对比和连续设问,学生再次看出了陈述语气和虚拟语气不同的内涵——是否表
  示事实,也开始注意谓语动词不同的形式:虚拟语气的谓语动词形式貌似陈述语气中的某些时态形式,但所表示时间有别于那些时态所指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虚拟语气的构成呢?其实,在他们初步掌握了if虚拟条件句的三种句型后,我们可以“多此一举”,提出问题6和7
  Whatdotheyhaveincommonintermsofform?
  Inspiteofthedifferentmeanings,howcanwegraspthestructuresofthesubjunctivemoodwiththehelpofthetensesofindicativemood?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发现if虚拟条件句谓语动词的构成特点和变化规律;貌似陈述语气中的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却分别表示与现在事实和过去事实不符的假设、想象、愿望等。
  如果学生能在教师问题的提示下,逐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他们就能最终把握虚拟语气的精髓,真正意识到陈述语气和虚拟语气的本质区别。
  2.1.3发表见解,联系实际,展开联想
  在了解虚拟语气其他句型之后,我们可以对虚拟语气做出小结,
  所以进一步提出问题8和9:
  Whydowehavesubjunctivemoodinadditiontoindicativemood?
  Howcanwerecognizesubjunctivemoodamongsuchalotofindicativemood?
  我们希望借助这些疑问,促使学生从微观认知回到宏观层面,帮助他们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2.2我们在评价学生时
  提问确实能帮助我们评价学生的表现,使我们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我们一般在总结一个知识点时和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前提出类似的问题。 仍以虚拟语气为例,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10和11:
  Canyoutellsubjunctivemoodfromindicativemood?
  Whencanwefindorusesubjunctivemood?
  学生可能会觉得这样的问题不易圆满回答,但的确能综合评价学生在这一专题学习中的表现。
  2.3我们在使学生参与时
  所谓使学生参与,更准确地说是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集中精神
  或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虚拟语气其他用法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12和13:
  例句5:Hetalksasifhewereadoctor.
  Isthesentenceallright?
  Ifitis,isheadoctor?
  让学生做出是非判断,可以使他们迅速集中注意力,并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
  2.4我们在使自己关注重点时
  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曾经说过:“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
  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我们以提问来评价学生,促使他们参与,建构思维,首先我们自己必须深入理解授课内容,而提问则促使我们去建构授课思路,关注重点,寻找解难突破路径。在虚拟语气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们可以继续推出问题14:
  例句6:HeinsistedthatJohnwasdishonestandshouldbepunished.
  Whyisthepredicateinthefirstclausenotinsubjunctivemoodasinthesecond?
  在这个语境中,教师以此疑问再次唤起学生对陈述语气与虚拟语气截然不同用法的注意:此句中insist后的第一个从句表示“坚持主张或做法”,属虚拟语气用法;第二个从句表示“强调事实或经验”,属陈述语气用法。
  2.5我们在通过学生答案给予及时反馈、调整时
  高效提问使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富于机变的反馈和指
  导,使学生在层层“盘问”中步步深入,真正理解,甚至举一反三。问题15:
  Canyoumakeasentencewith“asif”?
  有些学生会造句如下:
  Itlooksasifitweregoingtorain.
  问题16和17:
  Whydoyouuse“were”insteadof“is”?
  Canyoumakeout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
  在师生问答间,学生强化了虚拟语气构成和用法的基本概念,教师则发现了学生在语气表达上的问题:能机械套用虚拟语气,但没有意识到其使用前提——表示与事实不符的假设、想象、愿望等。因此,教师通过进一步提问,提醒学生区分陈述语气和虚拟语气的本质,重视语气选用的前提。
  3他们怎样来高效提问
  传统意义上的提问一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二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课后提问(往往是学生求助教师解答已学知识中的疑难问题)。无论谁提出问题,本质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而笔者所提出的学生提问有别于上述第二种所描述的学生提问,因为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这一目标对学生、教师而言,都极具挑战性——学生回答教师问题都困难重重,何况自己来设计高效提问?如果学生表现不尽人意,教师能掌控课堂局面,确保授课质量吗?
  带着这样的疑虑,笔者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则担当指导者,调控者,甚至应对者。
  3.1指导学生高效提问
  在虚拟语气的复习课前,笔者布置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将虚拟语气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用法在问题中加以梳理和总结,然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为了保证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笔者给学生列出了下列关键词,以确保重点,难点和完整性:mood,indicative,subjunctive,predicate,if,wish,asif/though,butfor/without,onlythat,suggest/insist,it,etc.。
  3.2调控学生高效提问
  笔者在这次复习课中“退居二线”,由学生逐个“主问”全班同学。尽管学生课前已有准备和指导,仍需要教师去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胆量,仍需要教师去扶持帮衬跃跃欲试的尝试者,仍需要教师去修正补充学生问答中的问题和疏漏,仍需要教师去“穿针引线”,将各个学生的问与答纳入主线,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3应对学生高效提问
  出乎所料,学生不但跃跃欲试,大胆问答,有的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课内教师点拨之后,提出了高质高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教学目标所指向的,教师所期待的,甚至是从学生思维角度,教师没有考虑到或忽略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备课更周全,更深入,更细致,以应对学生的“不速之问”。
  4我们还要关注什么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 ”所以在高效提问时,我们还要关注:
  4.1被提问学生的代表性
  对不同目的、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这样既可以扶持一些学业失败者、鼓励尝试回答者,又可以使学业成功者受到重视,对课堂教学进程很有帮助。如以巩固本课内容为目的的提问,应选择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回答,答对了,对所有参加学习的人能起到再次引路的作用;答错了,说明全体学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以检查学习或练习内容为目的的提问,应选择平时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是学过的内容相对较容易回答,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可以给他学习、思考的机会,并增强其信心。
  4.2对学生回答的有效评价
  教师应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肯定,给予必要的赞扬;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及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切不能模棱两可,一味表扬和迁就学生。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造的前提,是学习的首要前提。前苏联教育家斯特洛夫说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正是我们高效提问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伊凡·汉耐尔著,黄洁华译.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M].福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27-30
关键字:教育,福建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