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的中国贫困山区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作为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建立的毕节试验区,在深化建设“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20多年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发展,凸显了我国贫困山区现实的示范意义;可以说,毕节试验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毕节实际有机结合的、区域发展的逻辑,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论文关键词:毕节试验区,成功,发展,哲学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世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发展态势中,如何在中国极度贫困的典型山区推进社会整体发展?这不得不成为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所要深思的大难题,经过科学调研、民主决策,胡锦涛同志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果断地为几百万毕节人民作出科学的决定:建立毕节试验区,“这对于我省乃至整个岩溶地区都具有现实的示范作用。”[1]“2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并重,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2]“毕节试验区20年的实践证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三大主’题,抓住了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矛盾,找到了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是指导今后发展的科学决策,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3]因此,不断研究毕节试验区及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贫困山区的发展甚至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于此,笔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浅论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发展,以期为类似于毕节试验区区情的其他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1.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及成功发展是矛盾规律在实践中运用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在诸多事物中,矛盾包含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的诸多方面中,矛盾包含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一个省、地区、县、乡,都离不开矛盾,都随时随地地存在着问题或不足。身为西部边缘化地区的毕节仍然如此,由于长期落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导致了毕节社会恶性循环与畸型发展,为了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1988年1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地抓住毕节社会恶性循环与畸型发展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过多等),切实地围绕矛盾进行科学决策,客观地提出了在毕节地区建立“毕节试验区”的科学构想。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在中央及其有关部门或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毕节人民勇于创新,锐意改革,艰苦奋斗,使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据毕节地区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335.45亿元,在1987年17.8亿元的基础上翻了4.23番,年均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为4580元,在1987年322元的基础上翻了3.83番,年均增长9.0%;全区工业总产值为259.1亿元,是1987年6.94亿元的37.36倍,年平均增长16.9%;全区财政总收入达55.06亿元,是1987年1.96亿元的28.14倍,年均增长18.16%。2007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20.75%;贫困人口由1987年的315万人锐减到55万人,年均递减13万人。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14.94%上升到2007年的35.92%。总之,20年来,在中共毕节地委、毕节行署的科学领导下,毕节人抓牢制约毕节发展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得毕节试验区在开发扶贫、生态环境、人口、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实效,初步实现了构成毕节试验区的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作为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要客观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实事求是,科学地决策,认认真真地把一个个问题解决好,切实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完善,可持续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2.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发展是质量互变规律在实践中运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则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渐进性。质变和量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是相互渗透的,即量变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且质变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延展。作为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始终坚持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建设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20年的今天,毕节试验区的辉煌业绩在理论上来说,就是质量互变规律在毕节试验区建设和发展中成功运用的结果。
  2.1.自建立试验区20年以来,试验区发展凝结了整个毕节试验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心血。作为落后山区的毕节人,尤其是在建立试验区以来,更加以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主人翁责任感来建设自己的家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辛勤劳动、合法经营,不断提高收入。据毕节地区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62元,在1987年697元的基础上翻了3.84番,年平均递增463.25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458元,在1987年182元的基础上翻了3.76番,年平均递增113.8元;人均粮食产量由1987年的203公斤提高到351公斤,增长了72.9%。
关键字:社会科学,贵州,毕节,毕节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