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新疆岩画与体育史研究

论文导读:据考证新疆岩画已有上万年的历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目前仍然保存完好而且数量多、内容丰富,不仅有生活的记录,也有原始体育的记载。同时岩画中一批表现原始体育活动的形象,为我们探索体育史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和证据。
关键词:新疆岩画,体育项目,体育史

  1. 新疆岩画概述
  岩画是画在或刻在岩石、洞穴上的画面,具有形象化、图案化的特点。据考证新疆岩画已有上万年的历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目前仍然保存完好而且数量多、内容丰富,不仅有生活的记录,也有原始体育的记载。
  新疆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麓、天山、昆仑山以及三山环抱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周缘的丘陵山地。上述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有丰盛的牧草,自古以来就是各族人民狩猎、放牧的理想天地。狩猎和游牧曾长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经济生活和社会活动,是他们的衣食之源,因而也就成为新疆古代岩画最广泛、最大量和延续时间最长期的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新疆岩画是游牧先民凿刻或彩绘在岩石上的形象性“史书”。新疆岩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飞禽走兽等动物形象、狩猎与放牧的场面、舞蹈、杂技、征战以及对人类祖先、图腾等崇拜的画面。内容极其丰富多彩,表现出当时人们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的场面,也记录了当时游牧民族的体育文化娱乐及少数民族体育的内容。胡小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体育呼唤人文精神》一文中说:“通过研究民族体育,可以探索人类与体育的潜意识的心路历程研究处于原始混沌状态的民族体育,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岩画作为早期游牧人的艺术语言,蕴涵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原始社会居民用独特的方式对历史的纪录,是刻绘在岩石上的史书,是对文字资料的补充。新疆广大草原是狩猎和游牧民族生息之地,没有正史记载,岩画是研究那时文明的宝贵资料。同时岩画中一批表现原始体育活动的形象,为我们探索体育史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和证据。
  2.新疆岩画与体育史
  2.1新疆岩画与射箭
  古代先民们为了猎取动物以求得生存,千方百计地创造和改造猎具。纵观新疆各地岩画,最常见的狩猎工具还是弓箭,因为弓箭射程远、速度快、杀伤力强,不论步猎或骑猎都离不开它。在尼勒克县红十月乡的夏牧场,有一幅凿刻着1人引弓射鹿,3只狗追捕的岩画,猎人居高临下,双脚叉开,弓满月,箭待发,3只猎犬追赶,其中两只正在迅猛奔跑,准备从侧面包围鹿(图1)。它给人的印象是:鹿已无处可逃,猎人胸有成竹,一射即可得手。其它各地的岩画也有许多使用弓箭捕猎的画面,如木垒的骑射图,坐骑似牛非牛,骑者坐而开弓,已将箭射出(图2)。巴里坤的围猎图,这是一幅反映骑马者和徒步者相配合进行围猎的岩画(图3),画面上既有徒步射箭手,也有手操弓箭和挥舞手中长矛的骑士,堪称巴里坤岩画中一颗璀灿的星。
  2.2新疆岩画与武术
  在裕民县境内哈拉布拉镇的一块岩石上(图4),凿刻着一个牧人和一只大山羊赤手搏斗的场面。牧人位于画面左边,双腿开立为弓步,两手平举,大山羊站在牧人的斜对面,头上两角特别粗壮,向两把利剑伸向尾部,看起来角比身体长,它的颈短、体肥,四肢雄健有力,有攻击猎人的倾向。这是远古人赤手与动物搏斗的场景,新疆裕民县境内哈拉布拉镇岩画在另外一块岩石上(图5),凿刻着一个牧人和一个牧童在练习对打,旁边有一只大鹿和一只大山羊。从图上可以推断出,牧人与牧童是在放牧之余练习对打。论文参考。其练习对打的目的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展现了早期教育的形式,即给牧童传授捕捉动物的生存与生活技能,锻炼和提高牧童抵御动物攻击的能力;二是,展现了最早的体育健身方式,即通过对打和对练健身、强体,增强牧童的体质,提高家族整体的身体素质;三是,展现了远古时期的娱乐方式,即牧童在放牧之余以对打、对练、作为嬉戏、娱乐以及消磨时间的方式,即展现童趣、实现放松、又达到身心满足的目的。在远古时期,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在长期劳动及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古人摸索和领悟出了生存的格斗本领,搏斗捕杀技能,武术在此种环境下演进而成,并且日益成熟精博,这便是武术的萌芽。拳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23年)被称为“角抵”,后来演变成武舞,大致有权舞、剑舞、矛舞、“破阵乐”舞、“大面”舞、狮舞等。甚至任何一种兵器或者徒手,都可以编排成美妙的武舞。此时,武舞的花样繁多,出现了一些技艺非凡的武舞高手。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在唐代,一些技击意味更重的、被创编者有意识地区别于传统的武舞套路形式开始出现。这就为后来武术套路地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明代武术套路趋于成熟通过当时已制定的较为详尽的武术对练套路即“舞对”的竞赛规则可以证实这一点。这一详尽的规则,对对练者的力度、速度、击法、配合等方面均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
     
  图4
  
  图5
  2.3新疆岩画与摔跤
  摔跤,古代称角抵、角力、角跤,是古代强身健体的军事训练项目。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游戏者力量上的竞争和较量来分出胜负,以此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在多个少数民族中都有摔跤项目如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哈萨克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脚(满族、回族式摔跤),博克(蒙古族式摔跤)。角力型游戏与人的基本生理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的机体要求不断运动的促使下,人便会通过一种能量的发泄来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便产生了角力。在裕民县巴尔达库尔山岩画中有表现紧握拳头伸出单双手,似乎在比试体力,锻炼身体的画面(图6)。
  
  图6
  2.4新疆岩画与投掷
  新疆岩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是狩猎的活动。狩猎者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弓箭,其次是石球,石球是比弓箭更为古老的一种狩猎工具。根据民族学的资料,石球在当时作为一种狩猎工具,主要分为原始的以手投掷的和用绊兽索、飞石索投掷。在乌鲁木齐县阿克苏乡一幅岩画表现了一个有尾饰的伪装猎人,手持石球击打鹿的场面(图7)。在托里有一幅手持木棒掷打马的画面(图8);另外温宿小库孜巴衣的一幅岩画表现了手臂直接投掷石球行猎的场面,狩猎者双脚分开,上体微倾,目视前方大角羊,双臂一前一后做投掷姿势(图9)。右前方脚下凿刻有一颗滚圆的石球,前方的一只大角羊腿下也凿刻有三颗石球。在新疆的出土文物中,也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石球,石质多为变质砂岩或戈壁砾石,一般石球约500~1 000克。据新疆考古资料测定,已知使用石球的最早年代,距今约3700年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弓箭等先进技艺的发明,人们猎取野兽的能力逐渐提高,石球的武器功能使逐渐消失。于是石球的功能便开始向娱乐的方面转化,逐渐变成一种人们手中或脚下的玩物,用以互相抛玩、踢弄、嬉戏,同时作为锻炼臂力,增强体质和技巧技能的一种方式被保留了下来。
  
   图7图8图9
  2.5新疆岩画与杂技
  在阿勒泰岩画中有一幅杂技图,主演者站在一头大角羊的角弓上,双臂弧形伸开,各吊着一个小人,而其头上则骑跨着另一个双手叉腰的表演者。该人做出一种平衡动作的姿态。大角羊的头低垂着,似乎在憋足了劲撑着头上的几位表演者。论文参考。这幅杂技图凿刻在岩石之顶端,用以衬托杂技的惊险和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可谓是匠心独运,意境深远,这是不能不令人惊叹的(图10)。又如库鲁克山兴地有一幅一人在另一人的头顶倒立的岩画(图11),表演者动作娴熟灵巧,生动体现了当时杂技的高度技巧。尤其是运用分腿来帮助控制身体在单臂支撑下
  的身体重心,达到静止平衡。这反映了古人已基本掌握身体重心的移位与支撑点的关系等倒立技术原理和运动力学知识。另外在昆仑山有表现马上倒立技巧的画面(图12),这幅画用写
  实的手法再现了古代的马技形态。新疆岩画上所显示的马上文化,反映了古代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驯马、骑马生涯中,对马的习性有了很深的了解,才产生了表现马和马上文化的造型艺术。
  
   图10图11图12
  3.结论
  总之,以上这些都从不同角度深化了我们对体育发展历程的认识。新疆岩画对中国体育史研究方法影响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改变了我们对现存有关体育文献的认识。过去,学术界往往对古代文献持信古或疑古的两种态度。他们对古代体育的解释所依靠的主要是现存古文献。而新疆所发现的岩画是过去从未闻知的新材料,它们正好填补现存文献的不足而留下来的历史空白。可以说,新疆岩画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新的体育史料,而且启示着我们对旧有的体育史料去重新思考,思考其流传过程的复杂性、幸存下来的珍贵性。总之,我们应该做到不能轻易否定古书上没有得到充分证明的事情,相反,现存的有关体育文献中有疑之处,在没有发现铁证可以否定它之前,我们暂时认定其真实为好。这应该是体育史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以使我们对体育史研究的论证更为稳妥。随着体育史研究的深入,也有些研究者曾大量推荐西方的新方法,注重跨学科研究,在很大程度出现了体育史学融合其他学科的趋势。体育史学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学,而是综合其他各门学科的“人文科学”。众所周知,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探求未知,发现真理,服务于现实。每一门学科的产生、发展、繁荣或曲折、衰落,固然是受诸多社会条件以及学科内在原因的制约,但是对一门学科的生命力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的需要和该学科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如果社会没有相应的需要,那么该学科肯定要走向困境。论文参考。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研究的对象,对于研究对象的把握,是从事研究的基础,而方法只不过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所以,体育史研究者必须重视对新疆岩画的把握和认识。
  新疆岩画为中国体育史的重写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就射箭、摔跤、武术、马术、杂技等均有许多新材料。体育史本是人们凭借有关史料、根据一定的体育观和体育史学观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对体育史全面系统的研究和体育史作为体育院校课程仅仅只有数十年,但半个世纪来,一部中国体育史就有许多学者重写了不少遍。这说明它需要而且能够不断补充,不断修正,不断重新组织,不断有新的表述,从而逐渐去接近历史的真实。所以,对新疆岩画的认真研究,不仅会使我们对体育史料的认识发生种种变化,而且也有助于体育史研究者学术素养的提高和体育史研究界学风的匡正,从而产生更多更新的优秀新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天军.新疆岩画上的原始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41—43.
2.彭金城 左刚命. 新疆岩画中体育项目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7(5):19—21.
3.王炳华.新疆岩画[J].文物与考古.2006(7):117—122.
4.李金梅 李重申. 敦煌文献与体育史研究之关系[J].2002(2):44
5.—石江年,魏争光; 敦煌壁画和文书中的马文化[J];安徽体育科技; 2003年04期
6.李金梅,李重申; 敦煌文献与体育史研究之关系[J];敦煌研究; 2002年02期
 

关键字:社会科学,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