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农村人口流动的动机与效应及其对策探讨

论文导读:道箐村自2001年以来在水电路气房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产就。道箐,农村人口流动的动机与效应及其对策分析。
关键词:三道箐,人口流动,动机,效应

  1.引言
  该村共有48户人家,总人口只有185人。其中男性人口数为104人,女性人口数为81人,性别比高达128.4,性别比偏高。大于65岁为10人,0—14岁49人,老少比为20%。2010年迁移人口数达到72人,其中男性为47人,女性人数为25人。如表1--1
  表1--1 2010年三道箐村人口年龄结构 (2010年3月)
  年龄段(岁)人口数 (人)占总人口的比例(%)
  0-144926.48
  15-6412668.10
  65及以上1015.42
  2. 农村人口流动的动机分析
  2.1自身的原因
  该村劳动力输出的原因大致分为两大类:经济性、家庭性原因(其中1、2、3属于经济性原因,4属于家庭性原因)。表2--1
  表2--1 2010年三道箐村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2010.2.20来自村长)
  原因分类迁移人口数(单位:人) 占总迁移人口的百分比(%)
  1、工作原因34.17
  2、务工经商 1723.61
  3、学习培训 5170.83
  4、婚姻迁入11.38
  2.2社会环境的影响
  2.2.1 土地制度的改革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的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剩余劳动力,为迁移提供了“人才”。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人们可以自由劳动,受到很少的限制,为迁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得到改善,农民可以转让和出租。
  2.1.2 户籍管理因素
  旧的户籍管理制度下分为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决定了国家财政在公共产品供给、社会化服务与制度化保障等方面划定的范围。但最近十几年户籍制度有了改善实行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就是在制度上消除种种先赋性的差别,在具体制度上落实宪法赋予所有公民的平等权利。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会进一步扩展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空间,从制度上肯定和保障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2.1.3教育的发展与改善
  2010年该村人口迁移类型多样,具体如表2—2所示:
  表2--2 2010年三道箐村人口迁移类型调查(2010.4)
   迁移类型 迁移人数 (单位:人) 迁移目的
  1村外乡内46就读小学、初中
  2乡外县内7就读高中、工作
  3县外省内4读大学本专科、打工
  4省外迁移15务工经商
  从上表可以清楚可以看到教育因素导致的迁移占了总迁移人口的79.1%,而务工经商只占20.9%。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教育的发展大大的促进了三道箐村的人口的迁移流动。
  3.三道箐村人口转移导致的效应分析
  3.1 对迁出地的影响
  3.1.1 积极影响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会降低人口密度、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城市化水平、对人口性别比例的调节均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可以相对地降低输出地人口性别比。
  人口的流动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文化。同样,本村劳动力外出后回乡往往带回异地的文化与思想。吸收先进的思想和观念,起到了融合文化的作用。
  劳动力人口(15-64岁)的迁移主要是为了经济目的。论文检测,三道箐。据调查本村在外打工1个人的年收入是在家乡2-3人的年收入,外出最高家庭收入可达4--6万元,与发达地区相比虽然不算什么,但是和自己在家乡的微薄收入相比确实是一个可观的收入。
  农民工回流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论文检测,三道箐。从我国实际来看,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显得相对滞后。如果将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到附近的小城镇,扩大小城镇规模,发展小城镇经济,这样便为农民转化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1.2 消极影响
  劳动力的外出迁移虽然促进了就业及城市化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除了对流动人口自身的不利影响还会对家人的影响。 首先对父母的影响,留在家里的老人往往没有人照顾,导致了农村近几年出现的“空巢”现象严重,生病没有人送医院。其次是对子女的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孩子个性(人格)的影响。据调查有些夫妇往往把生下的孩子交给父母抚养,就出去打工一年甚至几年才回来,这种“断代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第二,对孩子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最早的也是自始至终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作用非常大。
  3.2 对迁入地的影响
  3.2.1 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
  第一、劳动力的供给。由于外出劳动力的年龄段和性别偏好很明显,多以年轻的男性为主。城市里的累、险、累的活转给农村劳动者来干。农村女性人口的迁入多从事服务行的行业,如现在新兴的家政行业、餐饮行业等等。
  第二、人口迁移改变了区域人口分布和人口构成。论文检测,三道箐。人口迁移对区域人口总数、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和人口再生产三个方面。人口迁移影响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特别是那些人口总数不多的地区,易造成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不平衡。因移民以男性青壮年为多,他们的移入则使迁入区的平均年龄下降,人口趋于年轻化,性别比升高。论文检测,三道箐。相反,迁出区的老弱病残人数所占比重升高,平均年龄升高,人口趋向老化。人口迁移不仅会影响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现状,而且还会对未来人口再生产产生影响。
  第三、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移民对于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有利的一面在于:移民既弥补了迁入区劳动力的不足,同时,还带来了外地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论文检测,三道箐。
  第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二者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例如,城中村的建设就可以说明城市与农村逐渐融合为一个聚落体系。加强城乡联系、优劣互补,资源在体系内流畅自如,不受任何障碍的限制。三道箐村自2001年以来在水电路气房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产就,缩小了同城镇的差距。
  3.2.2 对迁入地的消极影响
  第一,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人口的影响,但大量的人口迁入会导致迁入地的人口数量增加,改变了当地的各种人口构成,人口构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地域范围而且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口数占该地人口总数的比例,人口迁移则导致了人口构成的发生变化。
  第二,对迁入地的环境的破环。发展当然需要劳动力,没有人要发展是万万不能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当然是人的劳动。但环境对人口的容纳能力却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吸纳人口,某个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多人口数有限。当实际人口大大超过环境的容量时候,环境就会遭到破环,随着超过饱和人口的程度的不同,环境的破环程度也会不同。当然环境也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破环程度不大的时候可以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第三、加大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人口迁移会涉及一系列交通、治安、社会保障、移民的就业指导等问题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市场经济必须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市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必须坚持两手抓。
  第四、对迁入地的文化冲击,长期的二元结构导致了城市与农村各自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二者环境的差异必然导致文化的差异,乡村的传统文化会对城市的现代文化产生冲突与矛盾。论文检测,三道箐。比如乡村的封建迷信思想对城市文化的腐蚀。
  4 .建议性的治理对策
  我认为三道箐村的人口迁移对策主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来考虑:
  第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与县乡市区的网络、交通、信息技术的联系。应该在农村地区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村信息的通达度,以使农村迁移人口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第二,到人口登记中心进行详细的流动人口信息登记,以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帮助。如对流动人口的客居地、年龄、求职意向等减少外出障碍。
  第三,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的流转、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应旨在消除城乡人口和劳动力的分割和不平等,其核心是要剔除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福利差别,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适当发展第三产业,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与其基础设施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大规模的城镇基础建设和交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5.结论
  分析可得,该村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或稳定型,所以该村人口总量将趋于稳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不会有很大的波动,但是迁移人口规模有所扩大;该村人口在省内的迁移主要以学习培训为主,而省外迁移主要以务工经商为主;人口的迁移流动文化结构层次不一有高有低,低到文盲高到硕士;治理对策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问题,需要移动人口本身、县乡政府、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6.
参考文献
【1】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彭华民、杨心恒.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吴忠观.人口学修订本.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6】邬沧萍.人口学学科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赵荣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5
【8】http://www.zgjtjj.com/list.asp?ID=1806
 

关键字:社会科学,重庆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