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论文导读:网络舆论是整个社会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舆论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冲击。公开表达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舆论,又称为民意,是特定社会系统中成年公民对社会的总的评价、态度以及对特定社会事件、人物所表达的意见和看法的集合。网络舆论是整个社会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话题(包括公共事务、公众人物、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历史评价等),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以网络论坛为主阵地的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见。”[1]毫无疑问,网络舆论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平台,延伸了大学生的社会化空间,更主要的是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冲击。
  一、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舆论的热议话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现实生活
  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包括“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在人民网站接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采访时说:“成才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要在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人生价值这样重大的问题上有正确的观念。毕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正确的观念,人生的动力是不足的。大学生不能逃避现实、逃避生活。”[2]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假大空”早已被大学生们所厌恶、“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般的理论说教也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曾在他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一文中指出“我们永远处在生活世界中”。因此只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成才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网络舆论虽然是借助于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进行的,但它的内容却是来自于现实社会,是“基于真实的现实生活而又对现实生活极具反作用的一种虚拟。这种虚拟是现实的拓展,更是人们思想空间、心灵天地的扩展,这种扩展当然对人的思想产生了引导和撼动。”[3]绝大多数的网络舆论话题来自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部分话题与大学生群体利益又有交叉,甚至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一方面,全民参与的网络舆论的热议话题绝大多数都是与社会当前存在的现实矛盾问题有关,或与彰显时代特征的代表事件或人物有关,如国家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各种“门”类事件、“犀利哥”“芙蓉姐姐”等,虽然这些热议话题从表面上看与大学生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但这绝不代表大学生会对这些热点话题表示出他们的冷漠,思维活跃的他们通常都会从自身的视角去解读,去发现某些网络舆论话题背后或发展结果与他们未来产生的可能性联系,例如,通过笔者针对医疗改革话题对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做调查发现,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明显比非医药专业的大学生更关注,原因就是医药专业的大学生们认为国家的医疗改革可能会对他们的专业素质或为了就业产生某些影响。另一方面,在各个大学的校园论坛中所形成的小范围网络场中的舆论话题就更加显示了大学生对他们自身所处环境及校园热点话题密切的关注,如大学生的考试、就业问题;高校现存的教学或管理的不足等。因此,网络舆论热议话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用”,必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走近大学生群体、走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二)利用网络舆论的强势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吸引力
  如何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不再“麻木”、“漠然”和“抵触”,是摆在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前的一道急需解决的题目。当前,虽然各高校都认真地贯彻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普遍提高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其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却始终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在大学生们看来似乎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单调”、“乏味”、“老套”等字眼有关。毕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08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调查显示,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可见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也是大学生与“外界”社会沟通的主要平台。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网络舆论以它不可阻挡的强劲势头越来越受到网民的关注与参与。网民对舆论话题的积极参与造成了网络舆论的铺天盖地,据报道发生在2010年的社会新闻“西安大学生开车撞人并致死”的事件短短数天便引来了十万网友在网上发表评论。近几年出现的“躲猫猫”、“范跑跑”事件同样引起了全国网友的热议。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使他们容易对新鲜、新颖的事物关注较多,而网络舆论话题的此起彼伏、网络舆论中的强势影响较容易吸引网络中的大学生。据笔者调查,他们对一般的网络舆论事件比较了解,有近70.9%的大学生表示关注过网络舆论事件,另外笔者对某些大学生的口头调查发现,即使对某一网络舆论事件不太了解的大学生也会因为周围同学们的讨论从而产生想去了解事件来龙去脉的想法。所以,网络舆论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思想的共鸣和精神的关注,能够满足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三)利用网络舆论的多元广角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功能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随着社会继续发展步伐的不断迈进,社会热点事件可谓层出不穷,网络舆论的“视角”也触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政治方面有2008年“西藏的3·14打砸抢烧”事件,同年的“奥运会火炬传递遭袭”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抵制家乐福”事件等,这些都引发了人们对理性爱国的方式的思考;在社会方面,从几年前的讨论社会诚信下滑的“华南虎真假”事件、职业道德与人性矛盾的“范跑跑”事件、政府公信力遭质疑的“山西疫苗”事件、网络民意现实力量凸显的“躲猫猫”事件,讨论大学生价值观的“长江大学生舍己救人”事件,到最近的折射道德教育缺失的“西安大学生撞人致死”事件、反映社会存在“潜规则”的“我爸是李刚”事件等,另外在网上出现的“犀利哥”、“芙蓉姐姐”等也引起了众网友对“泛娱乐时代”的热烈讨论,以及由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舆论参与人数曾多而产生的“人肉搜索”现象。纵观上述事例,涉及了道德观、价值观、爱国主义、审美教育等都是网络舆论焦点的多元广角的表现。在互联网中,每一个舆论事件的出现、舆论话题的议论都会经历从高潮走向平静的结果,但都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也使得大学生在了解网络舆论事件后常常产生迷茫、困惑的思绪。鉴于此,教育者可以解开大学生的困惑、消除他们的迷茫,把对网络舆论事件的解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支撑的内容、开展教育的题材,从而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引导大学生正视自己和周围的社会,全面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增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我们的教育教给大学生的不能只是服从而不是思考、遵从而不是创造、规约而不是启蒙、认同而不是批判、结论而不是过程、教条而不是生活道理、干巴巴的东西而不是鲜活的因素。”[4]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舆论的混杂信息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权威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带有阶级性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达到我党所提出的“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5]的目的。在过去相对于互联网的传统时代下,大学生面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灌输内容的单一来源,受到其他信息的影响较少,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话语的执行者、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者、主流文化的传播者”[6]的形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内容有着高度的认同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权威不容置疑。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则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概念,由网络带来的自主学习革命极大地挑战了传统教育模式和内容,同时它自身所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也使得各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信息纷纷涌入网络上,使网民们目不暇接,冲击着他们的现实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左右着他们的观念。同样,作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舆论也存在着此种状况。由于网络舆论本身所具有的自由性、监督性的特点使得它较多地形成了对社会负面事件的关注,因此思想教育者向大学生“灌输”的内容时刻被现实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所考验,或被舆论中某些网友的话语所颠覆,或被某一网络舆论事件的“现身”所质疑。在网络舆论中出现的舆论焦点的低俗、舆论表达方式的暴力,以及某些舆论参与者发表的带有社会对抗色彩的观点和意见等,这些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的目的是相违背的。毕业论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论混杂信息的客观存在,势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造成影响,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权威面临被弱化的尴尬境地。

关键字:社会科学,山西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