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贫困生资助工作分析

论文导读:建议构成以资助为主、辅助为辅、救助为补、自助为本相互补充的完整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

  近几年,由于受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显突出,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08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助学、奖学的5个配套办法和意见相继出台。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在经济方面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也是这次新资助政策体系的目标。
  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保证国家关于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落实,使贫困生能够上大学和顺利完成学业,就必须有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建议构成以资助为主、辅助为辅、救助为补、自助为本相互补充的完整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
  1、资助为主。资助是指由各级政府和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助。资助形式主要是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定向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学校自行设立的其它各种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以及绿色通道等。在现阶段资助是高校贫困生管理体系中的居主导作用,这里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一是因为高等教育是国家的稀缺资源,高等教育人才对国家和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二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三是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高等教育社会资助机制,高校贫困生很少接受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四是居民收差距过大,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是政府通过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对此进行平衡的一个重要途径;五是保证国家机构尤其艰苦行业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六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是以公立高等教育为主,各学校资助资金的来源都有赖于政府资助做保证。
   2、扶助为辅。扶助是指除各级政府和学校以外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的助学金,扶助的模式是通过企事业单位、慈善团体和个人等多种渠道,以奖学金、助学金、各种捐赠等方式对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它是对国家现行资助体系的有效补充和重要形式。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扶助是真诚和热情的,有很大潜力,应该加以很好地宣传和组织。政府和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社会多方支持,并动员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通畅的社会捐资渠道,从而设立各种扶贫助学基金。政府对企事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部分应给予免税优惠。并且,鼓励和倡议企事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建立贫困生的“对口支援”关系,这不仅可以保障部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也可为企业培养人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推动贫困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救助为补 。经济困难学生遇到家庭临时发生不可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患病、各类应急事故以及节假日回不了家等,根据实际情况,用专项(临时)困难补助形式,进行及时处理和经济上给予临时性、一次性无偿帮助予以解决。救助的情况虽然不会是经常的、大量的,但是这种困难是突然性的,困难程度是大的,因此,及时给予救助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是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4.自助为本 。自助是通过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家教等社会活动,取得相应的报酬来解决自己的困难问题。勤工助学制度将“资助”与“育人”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在经济上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困难,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工助学是自助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高校贫困生困难的重要途径,它把“输血型”助学变为“造血型”助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模式中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总之,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关心爱护贫困学生的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发扬现有的资助体系,又要结合社会化的机制和市场化的手段,建立适应新形势不断发展的较为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关键字:社会科学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