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多媒体教学实效性分析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并收到了显著效果。本文研究了该课程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了其亟待完善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学实效性之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多媒体教学,优点,问题,对策建议
  该课程是一门很抽象的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经常出现空洞的说教,很多理论经过多次、反复的讲授,学生们还是感到难以理解和信服,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提高“马原”课程教学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摆在该课程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高校改进“马原”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十分必要。
  1.1 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创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教学环境的能力,它通过文字、动画、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给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感官刺激,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提倡交互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填鸭”式灌输,而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可以增强课程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机,从而改变目前学生对“马原”课程的枯燥感和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的状况。
  1.2 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马原”课程内容的理论性非常强,其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和深奥。单纯依靠教材和教师的口语表达,不仅让学生觉得十分枯燥,而且理解起来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会日渐降低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而多媒体课件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来描述和模拟事物的动态过程,以声像图文等多种信息方式全方位地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提示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识记和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清晰深刻的感性认识。
  1.3 有利于学生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马原”课程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恰当地选择典型的国内外时事动态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补充教学,使学生从纷繁芜杂、瞬息万变的信息群中获取新鲜营养和灵感,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参与时事讨论,拓宽政治视野,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上的新、快、全等特点,正好满足了该课程教学所应有的时代性,它以翔实、丰富的感性材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1.4 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马原”课程教师的备课变得方便和快捷,可以对各种媒体资源实现吸收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长久保存,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新素材、新内容补充进课件中,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通过网络或其它通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局面。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同时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多媒体教学出现的问题
  “马原”课程多媒体教学起步较晚,在水平和规模上与其它学科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教育部提出的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要求相距甚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片面强调表现形式,忽视授课内容
  “马原”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更倾向于理性思维,着意于理性思维的培养。有些内容通过动画和图片资料可以得到生动鲜活的表达,但有些内容只用生动有趣的动画是无法准确表达的。现在有些教师的课件内容过于“丰富”,为增加吸引力而过多的采用动画和音像资料,这样不仅会使教学内容显得松散、不够严谨,也会使理论流于肤浅、庸俗,而且教师的讲解思路会经常为之打断,教师的许多思想精华无法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一味地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忽视教学规律的运用及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到应该掌握的知识上,这与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初衷正好相反。
  2.2 机械堆积信息,缺乏对教学材料的选择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知识构建环境的创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料和信息都是有利于“马原”课程课堂学习环境的构建。实践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信息量的“充足”,体现“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不顾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课件中堆积了连篇累牍的文字信息、复杂的背景资料,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造成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的意图何在。这种没有在制作过程中投入教学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件,无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发积极思维在自己头脑中完成知识构建,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3 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把握不足
  实践中有些“马原”课程教师由于还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技能,在教学中照搬别人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以课件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上课只管低头操控电脑演示课件,忽视学生的反应,不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不注意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忽略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自己无需甚至无暇思考问题,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2.4 没有很好解决演示与讲解、演示与笔记之间的矛盾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面对演示的大量“马原”课程内容,有些教师没有及时对教学重点进行强调和解释,使学生在接受这种多媒体信息时,意识不到知识重点,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由于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以动画、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如此连续流畅的教学进程中很难保证足够的笔记时间,在遗忘规律的作用下,课后学生往往会觉得没有掌握多少知识。
  2.5 夸大多媒体教学辅助作用
  有些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试图使用多媒体教学取代其它所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事实上,“马原”课程教学方法十分广泛,包含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传统的板书等多个方面,在不同的课堂内容中其作用是各不相同的。一味地夸大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不仅会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使教师的教学素质不断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
  2.6 课件制作缺乏集体智慧
  现在“马原”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是教师的个人行为,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经常出现重复制作现象,造成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低下,没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集大家的资料和智慧,使多媒体课件具有更广泛、合理的适用性。
  3 多媒体教学效果优化之对策建议
  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马原”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在教学中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马原”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3.1 处理好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服从于内容,为内容服务。
  在制作“马原”课程课件时,如资料选用恰当,表现形式准确,可使理论本身“生动”起来,更具有说服力;如资料选用不当,过于追求表现形式,就会影响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课件的表现形式上看,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选图不宜求全、求多,而应少而精,做到重点突出,简明实用。一个课件应选择最能表现授课内容、最具代表性的图像或画面,这样才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选用史料图片过多,就会出现只重史不重论的倾向,使理论本身显得“支离破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文字或图片出现时,不要过于追求新、奇、特和听觉或视觉效果,那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缺乏严肃性。
  只有将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进行有机结合,才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
  3.2 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创造性
  多媒体教学为提高和改进“马原”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还有赖于广大教师的创造性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信息的传授者,而且还是信息的加工者和处理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人理解教学大纲,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连贯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造一个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学习环境,以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如何把各种文字、图片、音像等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程的要求和教学的规律,有逻辑的、同时又视课堂情景自如地展开,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体风格、人格魅力的再现。“马原”课程最重要的功能是引发学生思考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大背景出发,采用大量真实、新颖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还应该利用自己独具个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3.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多媒体教学改变的只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而课堂上教师主导的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教师的主要任务仍是教,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
  在“马原”课程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知识必须由教师传授、讲解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课件内容毕竟是提纲挈领式的,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有经过教师的讲解,它才能鲜活起来,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激发出来。
  同时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不应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同化、顺应、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多媒体教学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的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给学生留出思维和想象空间。
  3.4 处理好教师讲解和学生知识掌握的关系
  “马原”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信息要适量,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面对计算机屏幕播放课件,要适当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调整讲授方法和授课内容,以便对教学进程做出改进。
  学生多是“马原”课程教学的一个特点,教师无法即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无法即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教师可通过校园网等途径,在课前把课件稿本拷贝给学生,让他们在听课时添加详细内容,从而解决学生笔记记不完整的问题;可在课后把教学内容和与其相关的网址等提供给学生,使其在课后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并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可以作业或考核的形式,与学生实现对话和交流。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5 多种教学手段交替使用,相得益彰
  多媒体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盘否定,它应该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新技术手段与传统模式结合起来,让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多媒体技术在“马原”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应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师的把握中发挥最佳功能。
  在“马原”课程教学中,凡侧重于理性推导的知识,以传统方式进行授课为好;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作为“马原”课程教学形式重要补充的课堂讨论、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手段,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需要很好地加以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3.6 加强课件协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保证“马原”课程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前提。课件制作是一项技术难度大、耗费时间多的工作,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一般教师仅凭个人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因此,需要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年轻教师和年岁较大的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参与,同心合力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可以集大家的资料和智慧,使多媒体课件具有更广泛、合理的适用性。
  同时,学校可以出台一些政策,统一购买引进一些必需的软件和优秀的图书音像资料,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多媒体教学共享平台,方便教师交流经验和下载所需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利用教学改革立项及通过全校多媒体课件比赛等形式,激励教师制作出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既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件质量,从而提升多媒体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马原”课程是高校开设的必修课,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一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现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大胆学习创新,提高该课程教学实效性,对进一步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程的重大决策,有着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谷亚东. 正确处理高校“两课”多媒体教学中的“十大关系”[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1): 11-12页。
[2]张二芳、于海飞. 高校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1): 114-115页。
[3]汤艳. 对高校“两课”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消解[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 40-41页。
[4]王希艳、伦关臣. 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思考[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71-73页。
[5]郭公民. 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反思. 科教创新,2007(6): 131-133页。
[6]颜悦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192-193页。

关键字:教育,河北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