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艺术教育变革分析

内容提要: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预示并推动着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变革,艺术教育也不例外,我国艺术教育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本文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及艺术教育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变革与对策等三个方面,思考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艺术教育的改革措施,研究中国艺术教育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路径。
论文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影响,变革
  美国人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预示席卷全球以现代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工业革命的全面到来,一场重大的世界性、全方位变革迹象已经呈现。这一变革也引起了国内教育界广泛关注,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正在积极倡导中国教育的变革,有效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艺术教育作为基础薄弱、相对重要的教育形态,如何在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而变革?笔者就第三次工业革命与艺术教育变革进行了专题研究。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1、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教育变革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工业革命和电力工业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包括教育)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我们要从教育开始。因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需要的人才、技能跟过去的工业革命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它需要一大批创造型而不是制造型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太适应这样的情况。
  2、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变革特点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教育活动,是研究有关艺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科学,是通过艺术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人们艺术修养与审美文化水平,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品格、完善个性的教育。
  艺术教育是艺术学和教育学相互渗透的结果。作为二者的交叉渗透,艺术教育学既要充分借助教育学的规律、原则和方法,艺术教育是审美意象的教育,是情欲观念的教育,是活动实践的教育,是理性与感性交融的教育,显示感性快乐、直觉体验与理想解悟的三重变奏。显然,艺术教育既有自身的独特规律,有具有一般教育的普遍特点。所以说,艺术教育的变革既要符合教育变革的普遍要求,又要突出研究自身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3、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艺术教育变革的要求
  一要使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艺术教育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按照艺术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习者,让人们在社会文化艺术氛围较好的环境中终身地接受艺术的洗练、陶冶和熏陶,从而不断提高人文修养、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三要科学地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和家庭艺术教育,从狭义的“艺术教育”进一步扩展为广义的“艺术教育”,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针对美术、设计、音乐、电影、电视、戏曲等不同艺术形态对各级各类艺术教育进行系统、深层次的变革,以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终身化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实施之后,国家的政策给予了艺术教育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在一段时期内艺术教育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是,我国艺术教育还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最早出现在1906年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公立或私立的艺术院校。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艺术教育发展迅速。但相对艺术教育规模的发展,艺术教育质量还没有根本上的提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仍是最薄弱的环节”,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仿学西方,外来模式
  1949年建国以后,把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延安革命传统、徐悲鸿学派的写实主义,合成一种新的艺术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前基本没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有一些调整,但大的体制和模式并无多大变化,也就是说,现代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是以一匹老马来拉动一辆百年后的新车。
  3、重技轻文,功利性强
  19世纪中国艺术选择了以技术训练见长的西方学院派写实主义而抛弃了以人文方式培养艺术人才的传统模式。大学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的问题,一批又一批生产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又将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贯彻到底,不重视艺术、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4、教学与社会脱节
  艺术特别是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毕业生能够面对实际业务,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这种层次的艺术教育面对中国高度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迫切需求是十分不尽人意的。
  5、目标定位模糊
  在现代中国艺术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际上是不清晰的;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师范类艺术教育是雷同的,都以讲授素描、色彩、创作等技法课为主,用培养专业艺术底子的专业艺术人才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来培养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艺术实践和技法课程比重过大,而艺术史、艺术理论等文化课程比重不足,使学生所学内容与中小学艺术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将师范类型办成“小美院”、“小音院”,而没有体现其教育科学的特点。
  6、师资队伍薄弱
  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大因素。有条件的地区领导重视,有专业的艺术教师或受过专业培训进修的兼职艺术教师,有较好的管理措施,能有效地开展好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但是不少学校(特别在农村)无专业艺术教师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从事艺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基本上都是非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艺术教育教学任务。由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难以很快提高,发展的不均衡性将长期存在。
  三、艺术教育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变革与对策
  现在,中国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艺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有人在开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艺术教育作为中国教育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作全面的变革,艺术教育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刻不容缓。
  1、认识提高,转变观念,变革艺术教育思想
  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艺术教育。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工作者都应接受艺术教育,增强艺术意识和艺术情感,提高教育水平。艺术教育并不是仅仅为培养艺术人才的专门教育,是全民教育,是促进全民族、全人类发展的基础教育。要让人民大众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研究和生活中。

关键字:社会科学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