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职教语文“学”的方法探讨

论文导读::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职教语文“学”的方法研究。
论文关键词:职教语文,学习方法

  一、自养学习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㈠要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发动的功能.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激励学生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部动力。当社会对学生提出客观要求,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客观要求变为学习自身的需要时,便会促使机体释放一定能量,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通过文字、音像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等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并借助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如视听阅览室、电话咨询、电子邮件等先进教学设施和手段辅助学习。在必要的时候接受面授辅导、答疑、指导等活动。学生按时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业、实习(或实验)以及其它实践环节,强化学习过程。就能够快乐和顺利的完成学业。有一些学生,对学习环境、教学设施的意义理解不够,认为只要把老师讲的知识掌握了就行了,所以他们在课堂以外,很少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如何针对学生个性、才情的差异性,构建适合时代要求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样化的自主能力培养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风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组建素质拓展小组是一种方法,例如组建书法班、朗诵班、话剧团、职教语文培训班、合唱团、舞蹈队、多媒体制作小组、文学社等十个素质拓展小组。每个小组均制定培训方案和活动安排,聘请一批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与指导。素质拓展小组都是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是对第一课堂知识的强化和补充,是对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锻炼。如学生在话剧、舞蹈的表演、文学作品的朗诵中,深人体验、透析理解文艺作品的美感;在书法培训中,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书法水平,而且深入领会到汉语言文字的特性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文学社团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从事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能力,为文学新星的崭露头角提供了阵地。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为全方位拓展自己的能力,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提高自己,在培养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二、 强调自主以求积累。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职教职教语文学习非自主无以达“自会读书,自能作文”之境界。
  所谓自主,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支配自己学习生活,积极主动参与每一个过程,积极主动探求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主、自觉、自律、自强的习惯。其内涵可理解为学生必须主动地、有主见的学习;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结合,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己因材施学的良好结合;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又是指导者、咨询者和鼓励者,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学习的管理者,学习活动的最终受益者。
  ㈠自主学习的主体性。
  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摘要着力培养职业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获得创新的条件和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借鉴采用一些方法:过程教学法,有些知识要重结论轻过程,但关键和重点的知识要重过程轻结论。重过程就是重知识的发现,使职业学生感受到知识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问题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使学生有兴趣,目的性明确。要注意抓住问题发展的规律和拓展空间学习方法,要穷追到底。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人点。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针对网络环境中学生的文化特性,当代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重大的变化。学习方法的教育要根据这些新的变化,利用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引导。
  实际上,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言:“没有好的形式,内容也会变味。”内容和形式是一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的矛盾统一体。内容是实质,形式为内容服务,反之,形式的优劣也会影响到内容的效用。在网络环境这一迥异于传统形态的新事物面前,我们尤其要注意这对矛盾的转化问题。以网络教学为例,如果将网络教育理解肤浅,便会导致仅仅将教材、教案搬到网上,所以必须掌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因特点施教,进行创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和辅导尝试新型的教学手段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运用网络等媒体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的“感知一理解一巩固一应用”这一掌握知识的阶段结构是一个无情感的活动结构,这种结构忽视了根据学习兴趣、学习类型、学习习惯等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情感培养。这种“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是“目中无人”的纯认知活动过程。显然是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悖的,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这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的局限有关。而网络融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于一体,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媒体于一身。它可以用图形、图象、声音、文字等表达教学信息。学生在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贯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知识传授向情感和创新的培养延伸,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创设情景,注意情感的诱发。精心备课,精选授课内容。在课前,对教材认真分析研究,了解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贯彻关于相应课程的实施意见,了解专家的教学思路,吸取其精华,捕捉网络资源中有关信息,预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从而精选面授课程的辅导内容、范围和程度。二是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辅导环节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开放教育教学辅导课重启发教育,因材施教;重自主学习方法的传授,课堂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重育学生改变学习完全依赖教师的传统习惯,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指导他们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网络教学过程,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网上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当代教育思想,内容要新颖、有趣。在教学信息的恰当部位设疑及巧妙迂回的提问,富有“心机”的交互设计及答案,点拨,形式多样的练习等,能表现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大干世界的众生百相,人类历史的演进沉浮,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等都能通过网络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职业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使每一项活动都有成为学生获得进步的阶梯,以至“激情涌动,欲罢不能”。三是精心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确保教学质量。开放教育教学更强调过程管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
  ㈢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对于消除师德失范现象,促进良好师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评价一个教师工作的好坏,不能仅仅只看其静态的工作实际,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工作对象、动态的工作过程以及长远的工作效果,要看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坚持了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感染学生,是否坚持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是否坚持了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强化和巩固教师的修养、规范教师行为的效果。总之,当代高等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不仅要引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色,发展目标,加强师德教育,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才能完成党“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历史使命。
  三、 常练习促情感升华,技能凸显。
  要增强岗位的比较优势,讲求情感思想富赡犀利。就得多写以锤炼感性和理智。如斯,则会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
  ㈠ 拓宽阅读视界,力争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指学生面对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文本时,善于建构“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善于通过联想把已有知识与问题情境联系起来,解决背景知识中新的问题;善于反思,善于从阅读的内容中触发创造性的欲望,作出自己独特的新的理解,最终超越阅读材料本身,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⒈理清材料,领会“形散而神不散”
  ⑴呈现动态的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呈现生动有效的学习材料是激发学生阅读愿望的关口,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兴趣时,才会从机械阅读转向意义阅读,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正如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材料的新颖性、开放性、有效性等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但不管怎样,材料要为教学服务,所以教学中教师呈现的材料不但要生动,而且要有效。
  材料的价值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必须是适合学生的认知起点,应该能使学生获得提升。
  ⑵领会“形散而神不散”
  教师要帮助学生领会“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精髓,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来解决问题。
  ①去“伪”存真
  真正有效的阅读,应该是能让学生领悟知识的本质,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纷繁的事物中寻求问题的本质,凸现问题的本质属性,要让学生去“伪”存真。
  ②读写并用
  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
  ⒉交流思维成果,展现个性特点
  教师及时反馈学生阅读后的思维成果,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为在反馈中,有讨论的真诚,有争辩的激烈,有默默不语的冷静……这时的舞台就是学生个性展示的地方。又因为反馈中会融入师生的相互评价,在相互评价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学习方法,越来越优化。
  ⑴重感悟以求通透 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职教语文的利器。
  ⑵发展个性 职教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职教 语文学习的最终旨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马克思说:“个性是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表现”。
  ⒊讲求课内与课外衔接
  课内与课外衔接的方式有内引、外延、对比三种。所谓内引,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文教学中,利用课外知识导入课内,从而服务课堂教学。外延,即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拓展课内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提高。对比,即把课内所学的知识与课外生活中积累的相关知识经验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三种方式,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所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质,而且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社会实践的衔接和相互作用,关键在于找准衔接点。找到衔接点才能有效地将课内与课外统一起来,顺理成章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或将课内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去。
  ⑴内引: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内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之前,有目的地布置一些课外的观察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或是查找时代背景等,预先让学生在课外有一些生活知识和实践,然后将课外丰富的实践内容引入课堂内,提高学生课堂内外课文内容的领悟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这些预先让学生具备的生活实践经验就可作为衔接点,使课内外衔接。
  ⑵外延: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内容有限,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有限,然而学生的学习却是无止境的。这时教师将课内学得的知识、成果和尚未解决的疑难,延伸到课堂外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拓宽学生知识,强化技能技巧,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使学习的知识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个运用知识服务于实践的过程即为衔接点。
  ⑶对比:
  教学目的在于要让职校学生在学会、学懂的基础上,得到知识的深化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将课堂里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经验对比,不仅加深学生的印象,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具体,还能使学生学得的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实践中的知识经验转化理论,反过来又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从事实践,自己从课外实践中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
  职教语文学习重迁移,语文学习的最终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职教语文知识求生存、谋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城.职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4】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字:教育,北京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