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隆阳坝区屯名及移民刍议

论文导读:保山市地名志》中所载这些屯名。绝大多数以明代移民、屯垦遗留下来的。并将大量征调各地军民往西南屯田。屯田,隆阳坝区屯名及移民。
关键词:屯名,屯田,移民

  隆阳坝区的村寨以“屯”为名多达百处,笔者根据《保山地名志》提供的地名中初略统计在隆阳坝区约有70余处。“屯”本意为艰难,古人又将当时的村落称为“屯”,村落是人、财、物集中的地方,故“屯”字又引申为聚集、蓄积之意。以“屯”命名村寨名是本地区的历史遗存,在西南边陲坝区,出现如此众多的以“屯”命名的村寨名,与隆阳区的历史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保山市地名志》中所载这些屯名,绝大多数以明代移民、屯垦遗留下来的,少数为元代、清代留下。笔者从隆阳区移民情况看,把隆阳区移民情况从元代划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即早期、中晚期两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移民情况。
  一、隆阳区早期历史及早期移民
  “云南的六大江河体系及其自然形成的河谷通道, 又把云南各土著民族与祖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联系起来, 构成若干条民族迁徙、流动的走廊。氐羌族群自甘青高原沿澜沧江、怒江和金沙江河谷南下, 百越族群自东南沿海顺珠江水系西进,百濮族群自东南亚溯澜沧江北上, 使云南在拥有众多土著民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的外来民族。”隆阳区地处云南西部,是古哀牢国和永昌府、郡所在地,南方丝绸之路的永昌道从境内通过,是古代通向缅甸、印度的要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诚如上述引文指出,该地区历史上系氐羌、百濮、百越诸族群汇聚之地。有学者研究在哀牢国时期认为,隆阳区为哀牢国的统治中心地区,《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载“西自同师(保山市)以东,北至叶榆(大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长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最早对哀牢地区的历史有所记述,同时隐约指出该地区系通往身毒的道路之一。随着汉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孝武时,通博南山、度兰沧水,渚溪,设雟唐、不韦二县,徙南越相吕嘉子孙宗族实之,因名不韦,以彰其先人恶行。行人歌之:‘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兰沧,为他人。’渡兰沧水以取哀牢地,哀牢转衰。”由此可以看到,对哀牢地区的移民活动到汉朝时期就大规模开始,随着汉朝的压力,而导致哀牢统治重心西移,到公元69年即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帅种人内属,东汉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同时割益州西部都尉所领六县,设立永昌郡。“永昌郡的设立,永昌郡的设置,使东汉王朝完成了益州刺史部西南边锯的统一。东汉时期益州刺史部西南边疆的范围,至少已经包括了今云南西南部边界的全部,甚至超出了今云南省西南部边疆的范围之外”。东汉设置永昌郡,据《华阳国志》载 “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人口189.73万,时为东汉第二大郡。
  哀牢内附后,东汉政府在该地采取了“秦汉以来在‘西南’地区所不断采取的拓疆方面的‘屯垦’与统属方面的‘羁縻’。”在“整个汉晋时期,还有两个方面渠道的移民:一是战争落籍下来的移民;二是经商落籍下来的移民。”至此,隆阳区汉族移民有所增加。
  蜀汉时期,移民主要为诸葛亮南征屯兵所致,相传诸葛亮曾屯兵于隆阳区汉庄凤凰村一带,该村又叫汉营, 最早称凤凰村,明万历《云南通志·卷二》载汉营“相传诸葛孔明南征屯兵之所。孔明既凯旋,汉人有遗于此者, 聚世居至今犹称为旧汉人,”现在,该地仍有诸葛营的称谓;南哨屯、北哨屯均是诸南征部队的哨所,汉庄还有一个地名叫“先锋营”,相传曾是诸葛营先锋部队的驻地;
  “唐宋时期在西南的屯垦可称为第一次高潮。论文大全,屯田。”一方面,由于唐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使唐、宋对西南边疆地区有所重视,另一方面,战争中的汉兵也有部分落籍于隆阳坝区。如,唐天宝七年,8万唐军战败于南诏、天宝十年7万唐军战败于南诏,两次战败,近二十万汉军“千去不一回”,其中部分落籍于此地;
  二、元、明、清三代移民情况
  “元至明、清,西南地区的屯垦又掀起一次高潮”,元代由蜀入滇,先灭大理国,后灭南宋,建立云南行省,据《保山县志》载:“行省所属路、府、州、县为政治组织。别有军事组织,设宣慰、宣抚、安抚等官。初设宣慰司于大理,又设金齿两路宣抚司于建宁、镇康…”“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将大理金齿宣慰司为都元帅府,设治永昌,管大理、永昌及金齿东西两路、都元帅坐镇永昌,至元末未废,为一方重镇。”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重视,因此,在该地区屯垦的意义非同小可,明代提出“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令全国军队一律屯种,并将军事卫所遍设于全国:合户设屯(所),合屯(所)建堡,并将大量征调各地军民往西南屯田,建立了类似于列国时代管子所倡导的那样一种高度军事化的国家体制。论文大全,屯田。明代的这番措施,是西南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屯垦岸边方面,清承明制,但其重点却朝北转移…据史料载,隆阳坝区现存地名中以“屯”命名的村寨名多为明代移民屯垦所遗留下来的。
  有学者研究,明代移民多为军事移民,明代大规模军事移民有三次:据《明史·本纪一、二》载:“明太祖洪武十四年九月,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左右副将军,帅师征云南。十五年二月,蓝玉、沐英克大理,分兵徇鹤庆、丽江、金齿俱下。”又《明会典·卷一百五五》“如原籍未有妻室,听就彼完娶,有妻在籍者,着令原籍亲属送去万聚。”这是第一次;第二次为洪武十七年沐英再次帅军入云南。《滇粹·云南世守黔宁王沐英附后嗣略》载:“英还镇,携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余万人入滇,给予籽种、资金、区别地亩,分布于……各郡县”;第三次为沐英于洪武二十四年帅军入滇。《滇粹·云南世守黔宁王沐英附后嗣略》载:“英镇滇七年,再移南京人民三十余。”上述大规模移民以及明朝在巩固云南边疆的大规模军事移民,移民的总人口上看,学者看法不一,但据陆韧教授看法来约在80余万,这些人中有的落籍与隆阳区,随后,王骥三征麓川也有不分军士落籍于此,实行军屯。论文大全,屯田。
  除军事移民外,还有两种类型的移民方式:一为罪徙移民,包括贬谪迁徙安置类移民、充军谪戍类移民;二为其他类型的移民,包括官府组织的移民、各类自发式零散移民(含因商而寓、因官而寓、因学而寓)。论文大全,屯田。据学者估计,明代自发零散的移民在云南的某些地区与明初官府组织的移民等量齐观,甚至还有超出。论文大全,屯田。
  清代在军事屯垦移民方面承明制,“整个清代在云南屯田的深度与广度不及明代,主要是以组织绿营兵及其家属屯田和召集汉族移民屯田两种方式进行的,并呈现由腹里发达地区向边疆地区延伸的发展趋势。论文大全,屯田。”究其原因,“首先,长期战乱对云南本已贫弱的经济发展与财政状况造成极严重的破坏,这与清朝发展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对边疆地区施治所带来的巨大军费开支之间产生矛盾,迫使清政府将组织满汉旗兵和绿营兵屯田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办法;其次,绿营兵一旦驻防固定后,便须迁移家口随营居住,但绿营兵从国家所获粮饷却极其微薄,在云南的物价与内地相差无多的条件下,为保证生存,绿营兵及其家属只有参与屯田;最后,为缓解清代雍正乾隆以后内地人口大幅度增长对有限的耕地形成的巨大压力,政府大量向云南迁移内地人口,到边疆地区进行屯田是情理中事。”因清代云南矿冶大兴,约10万人迁入云南,如陈宏谋《请开山林之利疏》:“云贵各省矿厂甚多,近者广东亦复开矿,而各省矿厂大半皆江西之人。”移民中亦有部分落籍于隆阳区。
  三、隆阳坝区村寨以“屯”命名与移民
  大量的移民迁入隆阳区以后,改变了本地区的人口结构,使本地区得以较快发展。据《保山府志》载:“保山坝子原为沼泽、湖海、汪洋之地,自明代开始垦植,开渠泄水,始逐渐辟成农田。”现存隆阳坝区村寨地名多以“屯”为村名的多是军屯的所遗留下来的,《保山地名志》称:“即是明洪武年间随傅友德、蓝玉、沐英从南京、江西等地从军垦田屯兵过来的”。
  在隆阳坝区五乡镇屯名主要有,吴安屯、小屯、马官屯、史官屯、岱官屯、王官屯、鲁家屯、受辅屯、赵官屯、马王屯、仁官屯、百忍屯、上小屯、下小屯、陈官屯、杨官屯、陶官屯、董官屯、丁官屯、李家屯、大马官屯、小马官屯、祝马官屯、袁官屯、朱家屯、北哨屯、南哨屯、韩家屯、方官屯、石官屯、凡官屯、张家屯、郑家屯、武家屯、沈家屯、左官屯、贾官屯、王邑屯、苏家屯、胡家屯、邹里屯、摆宴屯、中大树屯、北大树屯、汪私吞、秦家屯、杜家屯、殷官屯、大树屯、陶孔屯、姚官屯、汪宣屯等。
  在隆阳坝区以屯田为名的村寨,其命名方式“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以‘姓’为首,以‘官’为缀,以‘屯’为实,如岱官屯、陈官屯、杨官屯、陶官屯、董官屯、丁官屯等。两个姓氏不同的官都在这里屯田,即把两个官员的姓联在一起,如马王屯、陶孔屯、汪宣屯。据说陶孔屯就有陶、孔、皇三姓人家在此落业,陶孔屯原先也叫陶皇屯。”由此可见,明代军事移民屯垦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关键字:社会科学,江西,赣州,兴国县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