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 正文
辛亥革命略谈
论文摘要:本文对《辛亥革命》就意识形态、叙事视角、审美权重等方面进行简略阐述,由此反思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我们电影人在处理历史题材的电影时,应具备的观念及价值取向。
论文关键词:辛亥革命,意识形态,叙事视角,审美权重
  主旋律电影,官方在扶植弘扬上尽管一直不遗余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主旋律电影总是使观众在观影之前就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抵触心理。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在很长时间里存在假大空的程式化模式,总是只见历史不见人,远离人性的刻画。中国主旋律电影所弘扬的所有的积极精神,都受到社会转型期负面现实的冲击,观看主旋律电影并不能满足其在精神上获得归属感、参与感、安全感和荣誉感的需求,从而让观众认为言不由衷,无法感同身受。虽然我们的时代是强调和推崇“众语喧哗”的时代,但是代表交响乐和大合唱的“主旋律”电影就不需要了吗!其实如果历史地和客观地看,自文革结束后,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并非一无是处,主旋律电影中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进步态势。
  一、意识形态——日趋淡化
  用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来看的话,其实“每一部电影都是政治的”,而主旋律题材电影对意识形态这一标签更是鲜明之极。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电影作品在意识形态的处理方式上,具有直接的教化的特点。这类主旋律色彩非常浓厚的电影题材,在我国“十七年”电影历史长河中,表现异常特出。若将此类电影以色彩分类,有人认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是赤红,《十月围城》则是碧蓝,《辛亥革命》则是形态偏红而神韵偏蓝的混色之作,于是有人认为这是投资方对于市场利益的追求,也有人认为是创作者欠缺精益求精的素养,还有人觉得是两者对现时观影环境的妥协……如此等等,尽管有这样那样的质疑,我们依然不难看出,在《辛亥革命》一片中,导演在政治性、敏感性、历史性、真实性要求较高的题材处理中的努力。撇开商业性不谈,单就从我们历来在这种题材的处理方式上,如果是“十七年”电影一定是以纯粹、完美的形式彻头彻尾地渗透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去处理,从而营造出一个对电影中传统的受意识形态支配的描写方法没有挑战的真实电影。
  而《辛亥革命》所体现出的是那种乍看起来似乎牢牢地处于意识形态领域之内并完全在它的摆布之下,但结果却发现它们只是在直露的意识形态话语的缝隙里隐藏的民间表述和个人风格。
  单从片名上来看,无疑是红色题材的范畴,但导演在处理人物的方式上却远远脱离了传统的“高大全”的窠臼,也不再遵循好人好的一塌糊涂,坏人坏的一败涂地。在此片中,伟人会有困难,伟人也会有脾气,伟人同样也有无奈,同样,伟人也有爱情……同时,反派角色也不如历史课本里写的那样令人反感,有些到有几分的滑稽可爱,让观众通过视听画面感受到的是活生生的人的感觉,而不是空洞的历史事件。
  例如孙淳扮演的袁世凯令人印象深刻。这个“袁世凯”,虚伪但不令人讨厌,冷酷但不令人恐惧,他是一个政治人物,不是流氓无赖。政治头脑和市侩精神的完美整合成就了袁世凯,虽然关于袁世凯称帝事件不属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的内容,但传统的历史观点中“窃国大盗”的定论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争议,这不在本文讨论之中。而我觉得《辛亥革命》中更冷静更客观更全面的态度来自于对西方列强的描写。
  中学课本中,每每提及清末民初的历史,必定强调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只要涉及到西方使节等人物形象,铁定都是无礼的、野蛮的、甚至是无人性的。但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实是我们在有意识地妖魔化西方人,就如同西方人也在有意识地妖魔化我们一样。西方列强入侵瓜分中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所有的一切罪恶都来自于利益的不同和文明的冲突。明白了这一点就有助于从更为客观的视角看待一百年前的中国耻辱。《辛亥革命》中对于西方列强势力代表人物的描写是冷静的、符合政治性的,没有偏激情绪的,而其中美国自由人士荷马李就是“西方人一贯敌视中国革命”之观点的有力反证。各国文明冲突和融合从来都无法用一种历史语言来固定,它的复杂纷扰远非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所定义的那样简单。因为总会有一些情感、信念和理想会超越国家界限,那就是人性中天使的一面。虽然,影片中关于“西方列强”的场面很少,但可贵的是,并没有以个体的人物形象代替整个历史形态,而是以人物行为来以点带面地表现两种文明的不同,并且客观地表现了它们之间可以相通的地方。毕竟历史不是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总是有它自身的固有规律,那就是:利益的取舍。《辛亥革命》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辛亥革命》中最值得的肯定的就是这种较为开放的意识形态,并没有一味地丑化任何一个敌对阵营,哪怕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虽然,我们无法将历史承诺和现实际遇愉快地联系到一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这种意识形态的进步,相对于中国电影畸形的审查制度,这,总算是能挑出来的一件好事。
  另外,《辛亥革命》的拍摄和上映本身就体现了我国对主旋律电影的宽容,在意识形态的立场角度趋向客观化和包容化。辛亥革命的主角无疑是国民党创建者孙中山,而国共两党的微妙关系,略有历史知识的人都懂得。该片所涉及的事件,官方态度一向承认该事件和自身历史具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但在中国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中,能如此大张旗鼓地去拍摄、宣传、上映,我们对于电影意识形态的弱化可见一斑。
关键字:社会科学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zgazx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4000-293-296 联系电话:0371-61311617 传真:0371-55611201 QQ: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