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频道 > 项目预告 > 广西项目网 > 正文
都安县澄江河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生成日期2015-01-26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废止日期主题词内容概述免责声明:本栏目旨在为社会提供公众参与的平台,对信息提供方的来文内容将全
时间:2015-01-28 06:00:35    来源:安装信息网    
所属区域:  广西 加入时间:  2015.01.26
项目性质:   进展阶段:  环境评估
投资金额:   资金来源:  
业主单位:  都安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设计/建设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业主方(都安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中职位
电话0778-5217001传真
详细地址都安县澄江乡红渡村
设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覃工职位
电话0771-2289753传真
详细地址南宁市教育路5号
一、澄江河流域规划概况   (一)流域规划概况和开发现状   澄江流域位于广西中西部的都安县腹地,自北向南流经大兴、高岭、安阳和澄江等四乡镇,最后在澄江乡龙颈处汇入红水河。到目前为止流域没有进行过独立的规划。仅在2009年《广西中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报告》中将澄江河流域的响水关、地丁、龙颈三个电站纳入广西中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中已建电站。   澄江河全长42km,流域集雨面926.35km2。澄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整体强度不大,目前,澄江流域一共建设有4个水源地、3个电站、2个电灌站、6个水闸、7个取水口、3个灌区、2道防洪堤。澄江河流域已开发3座电站,分别为响水关水电站、地丁水电站和龙颈水电站,均为引水式电站,功能以发电和灌溉为主,装机容量分别为200kW、450kW和800kW,年发电量分别为80万kW·h、380万kW·h和320万kW·h。根据都安县城区防洪规划,拟停用地丁水电站,改建龙颈水电站。龙颈水电站改建工程拟采用引水式开发,正常高水位为147.5m,最大坝高25m,装机3×2.7MW,年平均发电量为2936万kW·h。   (二)流域开发现存环境问题   目前,澄江河流域水电开发产生的一些环境问题包括:流域两岸城镇生活污染源及流域集雨范围内大面积农作区的农业面源成为澄江河流域的主要水污染源;响水关电站、地丁电站、龙颈电站的建设会形成一定的库区,使得库区内的澄江河流域的水文流动变缓,同时由于电站引水发电,使得下游水量变小;都安县县城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于地丁电站回水区,澄江河安阳镇二桥断面至地丁电站断面存在的网箱养殖,对下游河段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澄江河上游段有响水关、塘红、塘里、新中桥、青藏渠道水闸、地丁水闸等对澄江河产生一定的分割作用,使水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鱼类多样性下降,鱼类的保护措施有待加强等。   二、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本次澄江河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共监测了14个断面,其中有6个监测断面总氮均出现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1.36倍;其余监测断面的所有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据现场调查和与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目前澄江河较大的污染源为都安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下游有分散的网箱养殖点,且该河段为地丁电站和龙颈电站的回水区,故WS9#、WS12#断面总氮超标。WS13#和WS14#监测断面位于红水河,该河段位于百龙滩电站下游,可能为库区蓄水导致总氮超标。WS1#、WS5#断面周边均为农田,农业面源导致总氮超标。   (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澄江河流域设置了4个大气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点SO2、NO2、TSP、PM10日均值和小时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无超标现象;PM2.5日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总体来看,评价区域空气质量较好。   (三)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植物和植被现状   评价区植被类型主要以杉木林、桉树林为主,还分布有农田植被、马尾松林、毛竹林等,水电站附近及其淹没区基本以河道滩地为主。评价区的植被分为2个植被型组(阔叶林和竹林),2个植被型(用材林和经济林)、5个群系(杉木林、桉树林、马尾松林、油茶林、其它经济林)。流域评价区植被已全面退化,以人工林为主,常见乔木种类有马尾松、桉树、榕树、苦楝等。灌木种类主要有桃金娘、盐肤木、老虎刺、悬钩子、小叶女贞等。草本种类有五节芒、铁芒萁、白茅、蕨类、蔓生莠竹等。   2、重点保护植物   评价区内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野生稻,主要分布在评价区江洲附近洪泛平原湿地中,呈零星状分布。分布有我国特有植物1种,海菜花,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水生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澄江河水流相对缓慢、水质清澈的中游、上游河道。   3、陆生野生动物现状   经调查访问,澄江河两岸人类活动频繁,人为干扰大,无大面积森林分布,该区域基本见不到大型野生动物。评价区主要为一些常见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未发现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四)水生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1、浮游植物与藻类   根据实地调查采样和显微鉴定的结果,澄江流域6个样点共观察到浮游植物35属52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最多,分别有12个和15个属,其次是蓝藻门4个属、裸藻门3个属,甲藻门仅有1个属。   2、水生大型植物   澄江河口、红水河干流处和地丁电站坝下无大型水生植物。都安县城下游河段的地丁电站库尾,水底有大量沉水植物水绵和苦草,水面漂浮有浮叶植物凤眼和浮萍等。都安县城上游的澄江中、上游河段,底质通常被大量水绵覆盖;水体及河岸大型水生植物主要有金鱼藻苦草、浮萍、竹叶眼子菜、凤眼莲、轮叶黑藻等。此外,都安县城上游的澄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水体分布有大面积的中国独有珍稀濒危水生植物海菜花。   3、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32属42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14种,轮虫12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6种。   4、底栖动物   本次澄江流域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3门6纲10目19科23属。其中软体动物门17种,节肢动物门7种,环节动物门2种。   5、鱼类资源   (1)鱼类组成   澄江流域内共有鱼类64种,分属5目17科。其中鲤形目有4科43种,鲇形目3科7种,鲈形目有8科12种,合鳃鱼目和鳉形目各1科1种。除食蚊鱼、尖齿胡子鲇和尼罗罗非鱼类外,其余都为土著鱼类。   (2)主要经济鱼类、国家重点保护经济鱼类   澄江流域主要的野生经济鱼类为鲫、纹唇鱼和鲇等,个体相对较小。澄江流域未发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鱼类。澄江有5种为都安特有种,分别为丽纹云南鳅、丽纹细鲫、长吻梅氏鳊、都安鲇和双须鳅。其中长吻梅氏鳊和双须鳅为澄江特有种,主要分布在都安县城以上澄江中上游河段。   (3)鱼类“三场”   通过访问专家、实地考察并结合澄江鱼类的生物学特性,澄江流域无大型集中的产卵场。流水型小型鱼类的产卵场散布于都安县城以上河段,特别是上游各支流和龙潭出水口。部分缓水型鱼类的产卵场也散布在地丁电站的库区水草区。   三、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一)区域水资源影响回顾性评价   1、对区域水资源总量的影响   电站建设改变了河道的天然状态,造成大坝坝址至发电厂房间形成减水河段,改变了该区段的水资源总量,但由于水电站运行基本不消耗水量,厂区生活用水量极小,故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总量基本没有影响。   2、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影响回顾性评价   澄江河流域水电站取水和退水影响范围河段的两岸地势较平缓,阶地发育,沿河两岸农业生产发达,农业用水较大,且沿河两岸居民(主要是大兴乡至安阳镇澄江河河段)生活用水多取用澄江河水。因此,电站取水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生活及农业生产用水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林业用水影响回顾性评价   澄江河两岸以林地和农用地为主,已建的3座水电站规模小,河道水面变化小,库水不出河槽,不影响两岸林地和农用地的种植情况。因此,澄江河水电开发建设对都安县的林业发展影响较小。   (二)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影响回顾性评价   1、对径流的影响   经过澄江河流域梯级电站调节,澄江径流量在枯水期变化不大,对澄江的水文情势基本不造成影响。在丰水期,梯级开发后径流量下降幅度不大。因此,澄江梯级开发对澄江河的径流量影响不大。   2、对水文情势影响   澄江河干流各规划的梯级开发,在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同时,改变了坝址上下游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状态,水资源量和水文情势也都随之发生改变。   澄江河现有3座电站均为引水式小型水电站,拦坝引水发电后,库区内水位抬高。特别是现有龙颈水电站的改建完成后,库区水位抬高1~2m,回水到都安县城附近约11.4km,库区段的径流减缓。各电站坝下流域流量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水文情势有所变化。   3、泥沙情势变化影响   澄江流域大部分处于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少,流域地处高山峡谷区,土壤多属页岩砂和石灰岩风化发育形成的红土壤及石灰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少。响水关电站、地丁水电站和龙颈水电站运行多年未有大量泥沙淤积,泥沙淤积对水库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4、水温变化影响   响水关电站、地丁电站均为引水式小型水电站,电站库区小,不出河槽,水库无调节能力,基本按上游来水进行发电,水温基本保持来水温度,水库不会出现水温分层和下泄低温水现象。龙颈水电站水库属于过渡型水库,具有日调节能力,上游来水在库区停留时间较短,水温基本保持来水温度,水库不会出现水温分层和下泄低温水现象。因此,澄江河现有梯级电站的开发,水库不会出现水温分层和下泄低温水现象,不存在低温水对下游河段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三)水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1、水质影响回顾性评价   澄江干流目前梯级电站共3处,响水关水电站、地丁电站和龙颈电站分别于1951年、1963年和1987年建成运行。由于开发时间较早,没有梯级开发前澄江河的水质监测数据。   根据澄江河流域历年水质监测结果,2007年、2010年澄江河监测断面所有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本次澄江河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2014年),除了4个监测断面总氮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余监测断面的所有监测因子均能达到Ⅲ类标准。超标原因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河道网箱养殖及农业面源等造成。   通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来评价澄江河营养程度表明:澄江河上游、中游8个断面属于贫营养化状态,下游4 个断面属于中营养化状态,主要是因为4各断面位于都安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且有分散的网箱养鱼点,该河段为地丁电站和龙颈电站的回水区,因而富营养化程度较其他河段高,为中营养化程度。因此,需对都安县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进行严格监控,防止其事故排放,并对网箱养殖区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   2、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澄江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后提高了库区水位,对两岸的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有一定影响,库区周边部分地下水位可能升高,埋藏深度变小,局部低洼地段因河水直接灌入而受淹,并有可能出现内涝现象。   3、对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分析   澄江河干流水环境敏感点(区)主要有都安县澄江河水源地、大兴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高岭镇定福村水源地、地苏乡新苏水厂水源地,这4个水源地均不在现状已建梯级库区内,因此,梯级电站的调度对澄江河水源地没有直接影响。   (四)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1、植被及植物资源影响回顾性评价   流域水电开发淹没影响的植被均为一般常见种,主要为灌草丛,植物以常见灌草植物物种。经调查,现有水电站影响区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淹没影响的物种适应性强,不存在因局部植被淹没而导致种群消失或灭迹。流域水电站开发建设对流域周边植被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影响不大。   2、动物资源影响回顾性评价   流域周边人类活动强度大,除了一些涉水鸟类和常见的小型动物外,未发现保护动物。流域水电开发库区蓄水淹没的河床生境,对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境改变不大,陆生野生动物大多在生态环境突变时具有逃逸迁徙的本能,迁移到库区外适宜的环境中,流域现有电站运营对区域陆生野生动物影响较小,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   (五)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1、水电开发对水生态系统及组成的影响回顾性评价   (1)浮游植物   现有水电开发使流域水流变缓,泥沙沉积,营养盐类增加,藻类的种类和生物量有所增加,一些喜肥或耐污的藻类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增加,尤其是在地丁电站库区内的颤藻属、水华微囊藻和绿藻门多种耐污性藻类分布较多,说明该河段水质出现富营养化趋势。若对现有库区污染物不进行控制,水质变差,则某些种类的种群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占绝对优势的种群,当其因环境条件有利而爆发式生长时,将会形成“水华”。   (2)浮游动物   在龙颈水电站改建后,地丁坝下段河流的浮游动物生境由原有的河流生态将变成河道型缓流水库生态环境,库区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静水敞水性物种为主,密度以及生物量较扩建前将有大幅上升。随着营养物的积累,特别是都安县城生活和工业废水的流入,将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一旦出现富营养化水体,浮游动物将转变为小型耐污物种为主。   (3)底栖动物   流域水电开发使水文环境转为静水流域,水文环境内外的变化直接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一些静水种的种类及数量增加。一些流水种类减少。   (4)对鱼类的影响   水电开发增加了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生物量,对以浮游动物为食的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及鱼类幼鱼更为有利。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的增加,对植食性、滤食性鱼类更为有利。流域继续开发龙颈水电站改建工程的大坝修建后,一定程度上会切断坝上、坝下的鱼类洄游,但由于原生态环境已被切割,其已改变洄游鱼类的生存环境,对鱼类洄游增加的影响不大。   综合分析认为,水电站、水坝、水闸的建设使澄江河流域水生生态环境河段发生改变,尤其是受水电站的影响,部分河段形成了河道型水库生态环境,这对澄江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累积影响,库区部分河段由自然生境变为缓流生境,适应缓流水环境的生物种类增多,适应急流水环境的种类减少。   2、水电开发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回顾性评价   流域现有水电开发工程对广西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广西都安地下河地质公园、红水河都安三岛国际度假区和长寿山石头开花景区影响不大。   流域继续开发龙颈电站改建工程回水约11.4km,回水至澄江河县城段,将对广西都安澄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下游仅有局部影响,抬高水位1~2m,增加湿地面积和景观效果。由于广西都安地下河地质公园主要位于地苏河(地下河水系),为澄江河的支流,只有在丰水季节,地苏河的水才汇入澄江河,在枯水季节,地苏河与澄江河不连通,因此,澄江河的水电开发对都安地下河的影响很小。红水河都安三岛国际度假区位于澄江河与红水河汇合口的红水河上游河段;长寿山石头开花景区位于澄江河与红水河汇合口的红水河下游河段,故流域继续开发龙颈电站改建工程对以上两个生态保护目标影响不大。   (六)社会环境的影响回顾性评价   河流梯级工程带来的投资增长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对相关产业也能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电站的开发,可带来发电、防洪、灌溉、养殖、旅游等方面的效益,其综合效益相当可观。现有的3座水电站工程库区无淹没,施工临时占地已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工程临时占地对土地资源没有影响。库区范围内,目前没有探明的矿产资源,也没有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故不存在水库浸没影响问题。水库无移民安置。因此,澄江河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小,而有利影响反而更明显。   四、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一)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1)通过宣传教育和管理,加强社会公众对澄江河流域生态环境、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2)加强对澄江河的水质保护,以保护珍稀水生植物海菜花。   (3)以优惠的电价鼓励农民和居民以电代薪,减少薪柴用量,保护水源林。   2、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1)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生态平衡。   (2)加强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3)加强澄江河沿岸森林指标的保护,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境。   3、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1)减缓气体过饱和的措施。优化水利调度,减少下泄水流进入下游深度。   (2)栖息地保护措施。加强生境保护,这将有利于澄江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保护。  (3)开展流域鱼类资源的跟踪调查、水生生态监测。   (4)加强渔政管理。   (二)水质保护措施   (1)加强源头水和水源地保护。   (2)城镇生活污染源。   (3)加强现有排生产废水入澄江河的企业的污染设施的监管,防止事故排放。   (4)农业面源控制。   (5)在流域内推广沼气池,用于处理库区及其上游居民点的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避免污水直接排入其附近的河流中,处理后的粪便用于农灌。   (6)对网箱养殖的控制。   (7)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   流域水电站进行合理生态调度,确保生态流量的下放,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澄江河县、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措施,确保水源地水质达到目标水质要求,保证澄江河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   (2)做好水电站淹没的补偿和生产安置工作,确保社会安定。   (3)建议加快建设大兴乡和高岭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减少澄江河流域周边生活污水的排入。   (五)完善流域环境管理   1、开展已建电站的验收和运营期监测   澄江现已建有响水关电站、地丁水电站、龙颈电站,均为引水式电站,响水关电站已建较久,目前是否开展验收和运营期监测无具体要求,龙颈电站改建后应按环评要求开展验收和运营期监测。   2、加强对生态用水的监督   监督龙颈电站生态基流专门设施的建设,并进行日常监督。   3、加强对流域渔政的监督管理   应禁止一切毁灭性的渔具渔法如炸鱼、电鱼和拖网捕鱼。并应加强对澄江支流和河床的保护,对当地居民开展以保护环境和水生生物为主题的保护意识教育和宣传工作。建议采用加强渔政管理、减少捕捞的方式以减缓不利影响。渔政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督。   五、流域继续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   (一)引水式电站减水河段的影响   澄江河流域如继续进行水电开发,将建设龙颈水电站扩建工程,并采用引水式电站形式,进一步改变了河流的流态,尤其是澄江河流域下游的水位变化,下游500m则可能会减水,对减水或断流河段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二)大坝阻隔对河流生态完整性的制约   澄江河的继续开发将对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较大,河流的水生生态系统将发生变化,大坝阻隔洄游鱼类从红水河进入到澄江河龙颈电站库区,尤其是可能影响地下水水位,使分布区狭窄的特有洞穴鱼类受到影响,对澄江河流域鱼类的影响较大,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三)鱼类保护   现已建的中小水电站都没有对鱼类进行有效的保护,没有考虑建设鱼类增殖站,也没有投放鱼苗,没有实施有效地的监督与管理,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是没有引起水利设施建设单位及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造成对澄江河流域的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常见种鱼类资源的环保均较为不利。   (四)对澄江河电站库区水质影响   澄江河流域继续开发建设龙颈水电站扩建工程库区上游河段有工业废水排入进入澄江河;库区段还有澄江乡乡镇生活污水及澄江河两岸村屯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澄江河;库区段分布有网箱养殖。龙颈电站库区形成后,减缓库区段的流速,不利于这些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稀释,对库区水质的影响较大。   (五)生态用水的影响   澄江河流域继续开发建设龙颈水电站扩建工程将可能导致下游约500m河段出现减水现象,对下游两岸农业生态用水影响不大,但在枯水季节,若电站不保证生态下泄流量,对下游河段生态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六)工程占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澄江河流域如果继续进行水电开发,将增加1座水库,水库淹没占地,属永久占地,由于流域耕地较少,占地对当地土地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   六、对已建、拟建的电站环境合理性分析及调整的建议   (一)已建引水式电站环境合理性   1、响水关电站工程:   利用渠道引水后利用高差发电,河水不出河槽,对两岸陆生生态影响较小。对河道水系生态系统产生分割,但是由于拦水坝不高,对坝上下水文改变不大。响水关电站对灌区农田灌溉起到积极作用,环境可行。   2、地丁水电站:   水库库水不出河槽,但是抬升了水面,对两岸陆生生态的影响微弱。在坝址左侧引水发电,发电尾水进入河段,对坝下水文情势影响微弱。坝址下游无取水用户,对两岸用水无影响。   (二)规划电站环境合理性   根据对现有引水式水电站开发现状调查,引水式水电站引起的下游断流情况不明显,下游河道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生态系统受影响不大,但是电站坝址建设,对河道形成阻隔作用,不利于鱼类的产卵及洄游。龙颈水电站扩建工程造成坝下澄江河减水河段长度约500m,只要确保下放下泄生态流量,确保下游河段不断流的基础上,其建设才是可行的,才能确保环境合理。   七、澄江河流域继续开发的可行性   按照现行环境保护要求,在龙颈水电站扩建工程的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落实,如下泄生态流量,做好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如弃渣堆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置、生活垃圾的安全处理、施工迹地的恢复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区域景观及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梯级开发对水文情势、水质等影响较大,对鱼类等水生生态影响明显,在落实下泄生态流量、完善栖息地保护等综合措施后,可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八、综合结论   澄江河流域流域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水环境质量较好。目前,澄江流域一共建设有4个水源地、3个电站、2个电灌站、6个水闸、7个取水口、3个灌区、2道防洪堤。由于评价河段的水电站及水闸建成时间较早,龙颈电站扩建工程在建,从环境现状来看,流域开发情况良好,属于适度开发。   流域在水电开发上对澄江河流域的河道造成阻隔、引起水文情势变化,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水利开发强度不大,在切实落实本回顾性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最有利于环境和经济的建设方式,澄江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的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澄江河流域水电开发是合理的   九、其他环保建议   1、加强对澄江河流域渔业养殖的监管。   2、加强对地丁水电站库区和龙颈电站扩建工程库区的水质监测。   3、建议开展澄江河全流域生态修复和水生生态监测。   4、落实澄江河流域继续开发建设龙颈水电站扩建工程环境监理和施工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十、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一)范围:   受建设项目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关注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二)主要事项   ①对本工程建设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②对本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③对本报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   十一、起止时间和联系方式   请您在公告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将您的意见或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反映给环评单位或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都安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都安县澄江乡红渡村   联系人及电话:黄中0778-5217001 邮箱:dalgb001@163.com   (二)环评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地址:南宁市教育路5号 邮编:530022   联系人:覃工 电话:0771-2289753 邮箱:gxhkyqbx@163.com 都安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15年1月26日
关键字:广西,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371-61311617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